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0篇
  免费   668篇
  国内免费   1221篇
林业   1171篇
农学   1345篇
基础科学   1057篇
  1591篇
综合类   4141篇
农作物   793篇
水产渔业   495篇
畜牧兽医   1687篇
园艺   572篇
植物保护   76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389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557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638篇
  2012年   838篇
  2011年   791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21篇
  2008年   734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546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330篇
  2002年   382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12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170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离心泵射流自吸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新型离心泵射流自吸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结构,通过在普通离心泵的进口处增设一个带“文氏管”的自循环射流器,使该射流器与压水室第六断面的回流孔贯通形成自循环,当泵运转时,不仅可以完成自吸过程,而且可以将自循环射流器上的阀关闭,射流器同时停止工作,因此:泵的效率提高了3%以上。泵的性能试验分析表明,该泵不仅可以实现自吸,性能曲线稳定、平坦,高效率区范围宽,工况佳,而且泵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92.

Purpose

Soil carbon dynamics were studied at four different forest stands developed on bedrocks with contrasting geology in Slovenia: one plot on magmatic granodiorite bedrock (IG), two plots on carbonate bedrock in the karstic-dinaric area (CC and CD), and one situated on Pleistocene coalluvial terraces (FG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roughfall (TF) and soil water were collected monthly at each location from June to November during 2005–2007. In soil water,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 pH, total alkalinity, concentrations of Ca2+ and Mg2+,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Cl? as well as δ13CDIC. On the other hand, in TF, only the Cl? content was measured. Soil and plant samples were also collected at forest stands, and stable isotope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in soil and plant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and in carbonate rock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DOC fluxes. Statistic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sites of different lithologies, at different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Decomposition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controlled by the climate can explain the 13C and 15?N enrichment in SOM at CC, CD, and FGS, while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makes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SOM at IG. The loss of DOC at a soil depth of 5 cm was estimated at 1 mol m?2 year?1 and show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study sites. The DOC fluxes were mainly controlled by physical factors, most notably sorption dynamics, and microbial–DOC relationships. The pH and pCO2 of the soil solution controlled the DIC fluxes according to carbonate equilibrium reactions. An increased exchange between DIC and atmospheric air was observed for samples from non-carbonate subsoils (IG and FGS). In addition, higher δ13CDIC values up to ?19.4?‰ in the shallow soil water were recorded during the summer as a consequence of isotopic fractionation induced by molecular diffusion of soil CO2. The δ13CDIC values also suggest that half of the DIC derives from soil CO2 indicating that 2 to 5 mol m?2 year?1 of carbon is lost in the form of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at CC and CD after carbonate dissolution.

Conclusions

Major difference in soil carbon dynamics between the four forest ecosystems is a result of the combined influence of bedrock geology, soil texture, and the sources of SOM. Water flux was a critical parameter in quantifying carbon depletion rates in dissolved organic and inorganic carbon forms.
  相似文献   
993.
黄河流域陕西片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气候、地质、地形、植被及人类活动 5类因素中的 6个因子为预报因子 ,以陕西黄河流域水蚀区内 5大类型区中 3 3条小流域的实验观测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及有关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建立了适用于该区域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据运用该模型对本区域内 4条小流域水土保持遥感普查成果和建模所用 3 3条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进行验证 ,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以在陕西黄河流域水蚀区及条件相近的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4.
以过筛土壤为培养基础,以圆形桶为容器,设置了3个水分梯度(W0、W1、W2,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50%、65%、80%)、4个氮素梯度(N0、N1、N2、N3,施氮量分别为每桶0 g·kg?1、0.10 g·kg?1、0.20 g·kg?1、0.29 g·kg?1),探究冬小麦新品系‘小偃60’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的变化规律,为其推广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氮均对冬小麦生物量及产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水势、叶片净光合速率等有显著影响,且水对籽粒产量的主效应大于氮肥。水分和氮肥适宜处理(W2N2)比水分和氮肥轻度亏缺处理(W1N1)增产66.03%,W1N1比水分和氮肥严重亏缺(W0N0)增产153.30%。在相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随着施氮量的升高而升高,而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水分严重亏缺处理(W0)和水分适宜处理(W2)的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均低于水分轻度亏缺处理(W1)。水分对叶片水势为正效应,表现为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显著升高到不明显升高趋势。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Pn、Tr随土壤水分提高而上升,WUEi却随土壤水分提高而下降。在低氮(N1)或者不施氮肥(N0)条件下,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y)随水分的增加表现先升高而后变化不明显的变化趋势;在适宜氮肥(N2)和高氮(N3)条件下,WUEy随着水分的增加而升高。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合理的水氮管理使‘小偃60’的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维持在较高水平,过多水肥均引起产量及WUE下降;2不同水氮下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正相关;3‘小偃60’在河北环渤海地区更适合在低水中肥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995.
采用硫酸水解法(aldito-acetate procedure)、X射线粉末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蒸爆过程中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纤维聚集态结构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60%左右的半纤维素水解,木质素低分子化且裸露到纤维表面,易被80%乙醇及木质素溶剂提取,从而实现毛竹材加工剩余物主要组分的有效分离.(2)毛竹材加工剩余物经蒸爆处理,80%乙醇抽提物得率提高,综纤维素得率减少,木质素含量减少:葡萄糖相对含量增加,半纤维素降解明显.(3)210℃处理10 min和220℃处理10 min的蒸爆浆的化学组成变化几乎没有区别,但两者与200℃处理10 min差别较大,210℃处理10 min是毛竹材加工剩余物适宜的处理温度.(4)FTIR结果显示蒸爆处理后在1040~1060 cm-1区的吸收峰分裂为明显的2个峰表明半纤维素降解,1166 cm-1处的吸收强度明显减弱,表明C-O-C键有不同程度的断裂.X-身寸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毛竹材加工剩余物蒸爆处理后纤维素相对结晶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反射光谱的山核桃幼苗氮素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是世界著名的干果之一,也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其油味清香、营养丰富,是优良的休闲保健食品.山核桃长期以来产量不稳、大小年现象明显,通过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有效管理措施,大部分产区大小年现象都明显趋缓,产量逐年上升(黎章矩,2003).我国山核桃研究起步较晚,在其营养方面的研究甚少.  相似文献   
997.
采用Catchpole等提出的直接估计法分析实验室中3组不同直径(0.5,1.0,1.5cm)的兴安落叶松枯枝的失水过程,通过交叉验证研究所得模型的稳定性,并对模型的外推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枯枝的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变化很小,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一直径的不同枝条在时滞、平衡含水率参数等方面存在差异。模型外推没有改变残差的正态分布,但外推后的残差增大。非外推残差集中出现在数值较小的区间上,而外推残差在这些区间上出现的概率下降,在非外推残差没有出现的数值较大的区间上出现的概率增加。研究给出枯枝在不同含水率预测值时不同残差出现的条件概率和均值。随含水率预测值的增加,残差有增加的趋势,不仅是平均值,大的残差出现的概率也在增加。据此可对外推模型所预测的含水率进行评判,确定其误差均值和不同残差出现的可能性,以减少据此进行的火险预报和火行为预报中的不确定性。用至少4个枯枝的混合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外推误差,减少这种不确定性。由于所有材料和实验条件最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和环境的差异,上述结果也可被看作用模型外推预测野外可燃物含水率时可能出现的误差的下限。  相似文献   
998.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  相似文献   
999.
以樟子松针叶床层为例,初步研究可燃物结构床层结构特征对其失水过程中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基于Nelson模型)的影响。通过对15个不同厚度、载量、密度的樟子松可燃物床层的失水过程的分析,估计这些床层的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利用这些参数进行可燃物含水率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均不超过0.01,所估计的可燃物含水率参数有效。对可燃物床层结构特征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可燃物床层厚度和载量对时滞和平衡含水率的2个参数a、b具有有显著影响,与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正相关,与平衡含水率参数a负相关,据此建立可燃物含水率参数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高估了时滞和平衡含水率参数b,低估了平衡含水率参数a。所得结果还有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可燃物结构特征对平衡含水率参数的影响,需要在更宽的温湿度范围内、针对其他平衡含水率模型和在失水吸水2个过程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包含许多复杂的生理过程。微丝是细胞骨架重要组成成分,很多研究表明微丝在花粉萌发、花粉管内原生质流动(Justus et al.,2004)、花粉管顶端生长(Li et al.,2001)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花粉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