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1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537篇
林业   339篇
农学   240篇
基础科学   259篇
  519篇
综合类   2565篇
农作物   361篇
水产渔业   125篇
畜牧兽医   836篇
园艺   440篇
植物保护   40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270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312篇
  2012年   453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00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基于CLUE-S模型,以青海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分别利用1987年和1996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逻辑斯蒂逐步回归方法选择自然和社会经济等18种驱动因子,对湟水流域200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进行模拟.在此基础上,构建流域2008-2027年土地利用变化的4种不同情景,并模拟了4种情景下2027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两期模拟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88.31%和89.96%,4种Kappa指数均大于0.82,表明CLUE-S模型在湟水流域具有良好的土地利用模拟能力.(2)流域2008-2027年不同情景下,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在4种情景下均表现为明显增加,主要沿湟水河谷区域扩展,而3种退耕情景下的坡耕地空间格局模拟结果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从情景二、情景三到情景四,流域内坡耕地范围逐步减小,林地、草地面积范围增大,退耕部分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西部和北部:东部地区退耕的范围主要是集中在乐都县和民和县;北部地区退耕的范围主要是集中在大通县县城北部;西部地区退耕范围则主要在湟源县县城西北部的湟水河两岸.研究结论可为湟水流域未来土地利用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分枝杆菌噬菌体在自然界的生存环境,深入研究噬菌体在微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奠定基础。以含柠檬酸和磷酸氢二钠的溶液为提取剂,从50份不同性质土壤中分离、纯化分枝杆菌噬菌体,电镜观察初步确定其分类;统计分析土壤类型、酸碱度、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碳含量对噬菌体分离率的影响。共分离纯化到13株尾病毒目肌尾病毒科的分枝杆菌噬菌体。3种类型土壤的分枝杆菌噬菌体分离率分别为暗棕壤(41.2%)>黄棕壤(25.0%)>褐土(16.7%);土壤pH值、含水量、阳离子交换量对分离率影响呈规律性:pH值和含水量分别在7.45-7.95和13.7%-21.7%时分离率最高;当阳离子交换量为20.8-28.6 cmol/kg时,分离率随之升高而升高;未见有机碳含量对分离率的影响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993.
 通过TAIL-PCR 染色体步移技术,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基因组中克 隆到胞质雄性不育(OguCMS)相关基因BoMF1 翻译起始位点上游521 bp 的启动子序列。软件分析预测 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存在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TATA-box、CAAT-box、MYB 结合位点、植物激 素响应单元等。为了研究该启动子的表达特性,亚克隆了BoMF1 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21 bp 序列,将其置 换pBI121 中的CaMV35S 启动子,驱动其下游的GUS 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BoMF1P,以pBI121 空载体作为阳性对照,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法转入拟南芥。结果表明,甘蓝BoMF1 启动子序列 能驱动GUS 基因在拟南芥花药发育晚期的花药和花粉中特异表达,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994.
康冬茹  郭先锋  李圆圆  胡小蓉 《园艺学报》2013,40(11):2287-2294
 以新型试管花卉多肉类植物姬松(Crassula clavata N. E. Brown)为材料进行高效再生体系 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姬松茎尖为外植体的初代培养中,MS 培养基添加IBA 并未诱导出根系生成,而是 直接诱导出丛生芽,在MS + IBA 0.3 mg · L-1 培养基上,由叶片表面诱导出的丛生芽质量最佳;在继代培 养中,最佳培养基为MS + NAA 0.1 mg · L-1 + 6-BA 0.5 mg · L-1,诱导产生大量胚性愈伤组织,且表面有 芽体分化;在彩色培养中,在1/2MS 中添加0.25 mg · L-1 的食用色素亮蓝,观赏效果佳且对植株生长无毒 害。  相似文献   
995.
小西葫芦绿斑驳花叶病毒(Zucchini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ZGMMV)是我国新报道的侵染葫芦科作物的烟草花叶病毒属病毒.从感染病毒的葫芦叶片中分离出ZGMMV,摩擦接种西瓜(Citrullus lanatus)、葫芦(Lagenaria siceraria)、西葫芦(Cucurbit...  相似文献   
996.
松嫩平原盐碱草地主要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慧  康跃虎  万书勤  张体彬 《土壤》2012,44(4):601-605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松嫩平原盐碱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虎尾草(Chloris virgata)、碱茅(Puccinellia tenuiflora)、碱蓬(Suaeda glauca)以及盐碱荒地上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的酶活性值以及垂直分布规律,并对3种酶活性与各理化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羊草群落的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值均为最高,芦苇、虎尾草群落土壤的酶活性值也较高,碱茅群落的土壤酶活性较低,而碱蓬群落土壤酶活性值最低,接近于盐碱荒地上土壤酶活性值。各植物群落的土壤酶活性垂直分布多表现为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呈现依次递减的规律,且表层(0~10 cm)土壤酶活性在所有根层总酶活性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根层(0~40 cm)土壤酶活性的50%以上。土壤酶与土壤理化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的土壤酶活性大多与EC、pH值显著负相关,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正相关,脲酶与其相关性较大,蔗糖酶与养分的相关关系不是很明显。  相似文献   
997.
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体彬  康跃虎  胡伟  窦超银  刘淑慧  李占清 《土壤》2012,44(6):1001-1008
为探明龟裂碱土的基本盐分状况,并建立在滴灌利用条件下基于电导率的土壤主要盐分性质的预测模型,本文在野外调查、取样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经典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裂碱土剖面内盐分含量总体呈现“表聚”现象,主要盐分离子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Cl-和Na+是该土壤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且在上层土壤中表现尤为突出,HCO3+含量在100 cm以下的土层中逐渐增加.表层土壤钠吸附比(SAR)值较大,均在15(mmol/L)0.5以上,pH值在8.5~10之间.Na+与Cl-的相关性最强,相关性系数为0.902 (P<0.01),Na+与SO42-、HCO3-的相关性次之.土壤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和Cl-、Na+、可溶性总盐(TSS)含量及SAR值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Cl-、Na+、TSS含量及SAR可由自变量为ECe的数学回归方程来表达,且预测精度可靠,可快速、经济地模拟和预测该地区土壤Cl-、Na+、TSS含量及SAR值,为本区域滴灌精准改良利用条件下龟裂碱土的盐渍化状况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含糖量是决定和影响花生食用品质和加工特性的重要指标,蔗糖含量占成熟花生籽仁总糖量的90%以上,建立蔗糖含量的高效检测技术,有助于加快高蔗糖甜味食用型花生品种培育进程。本研究利用蔗糖含量差异显著的185份花生材料,利用近红外仪(波长范围1100~2500 nm),配合小样品杯,扫描和采集自然干燥籽仁的近红外光谱,采用液相色谱(HPLC)结合标准曲线法测定试验材料的蔗糖含量,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花生籽仁蔗糖含量的近红外定标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0.962,均方差为0.383。利用20份材料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预测值和化学值的决定系数达0.947,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蔗糖含量,可以高效地测定杂交早期世代的单株花生蔗糖含量。利用该模型在“吉花02-1-4×中花26”杂交后代中发掘出6份含糖量7%以上、油酸78%以上、含油量48%以下,且农艺性状优良的食用花生新品系。  相似文献   
999.
选用宁夏大面积推广种植的4个小麦品种,与近年来通过引种、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等途径引进创造的10个春小麦新种质资源,采用4×10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40个杂交组合,研究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新资源的株高、主茎穗长、单株穗数、每穗小穗数的遗传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这些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大。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的遗传以基因非加性效应为主,一般配合力与两亲各性状平均值的相关系数较小。株高、主茎穗长的广义遗传力(H2B)和狭义遗传力(H2N)较大,宜于早代选择。中亲优势测定结果表明,除主茎穗长、每穗小穗数的中亲优势为负向优势外,其余性状的平均中亲优势均呈正向优势。宁春39号、春节4号、04A810、04A812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都较高,是理想的亲本材料,可在今后育种中重点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绒山羊的绒毛品质、产量与皮肤毛囊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构建绒山羊(Capra hircu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基因(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5,FGF5)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并证明其表达的有效性。分别以绒山羊基因组和c 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克隆角蛋白关联蛋白6-1(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6-1,KAP6-1)基因的启动子和FGF5基因的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将这两个元件连接到去除CMV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上,FGF5与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表达框之间以猪捷申病毒(Porcine teschovirus,PTV)2A(P2A)相连,构建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p EGFP-N1-KF。表达载体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后,对细胞表达产物进行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酶切鉴定结果表明,载体p EGFP-N1-KF构建成功;q RT-PCR结果表明,FGF5正常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2A能够有效剪切FGF5和EGFP融合蛋白。表明成功得到了绒山羊FGF5基因的毛囊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在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绒山羊FGF5基因在毛囊发育和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