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96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31篇
  129篇
综合类   695篇
农作物   85篇
水产渔业   91篇
畜牧兽医   260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我国南方农田残膜回收作业过程中,因土壤粘性强导致残膜夹带土壤多,残膜极易缠绕在机具上,影响机具正常工作。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膜土分离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挑膜弹齿、滚筒和凸轮压板机构组成,可在挑膜过程中去除膜上表层土壤并在送膜过程中去除膜下土壤,通过试验分析得到影响膜土分离的主要因素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和滚筒安装倾角。确定以上述三个因素为试验因素,以含土率和缠膜率为响应值,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e-Expert软件建立各因素与缠膜率、含土率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含土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机具前进速度>挑膜转速>滚筒安装倾角;对缠膜率的显著性顺序为:滚筒安装倾角>挑膜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同时,对试验因素进行优化,得到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机具前进速度为1.12 m·s-1 ,挑膜转速为92.00 r·min-1,滚筒安装倾角为17.00°,此时的含土率为13.00%,缠膜率为1.70%。通过土槽模拟试验,设置上述最佳工作参数组合,得到含土率为13.45%,缠膜率为1.78%,验证结果与模型优化结果相对误差都小于5%。该膜土分离装置可以解决南方粘性土壤膜土分离困难、残膜率高的问题,为后续膜土分离装置及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为探明北极茴鱼(Thymallus arcticus)形态性状与体重的关系, 以 1+ ~3+ 龄北极茴鱼为研究对象, 测定了体重(Y) 和体厚(X1)、眼间距(X2)、体长(X3)、体高(X4)、头长(X5)、眼径(X6)、吻长(X7)、尾柄长(X8)、尾柄高(X9)等 9 个形态性状,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 筛选出影响北极茴鱼体重的主要形态性状, 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显示: (1) 不同年龄阶段, 与北极茴鱼体重显著相关(P<0.05)的形态性状种类不同, 且数量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2) 通径分析在 1+ ~3+ 龄北极茴鱼中分别保留了 4、4 和 2 个形态性状, 1+ 龄北极茴鱼中体长(X3)的直接作用最大(0.34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745); 2+ 龄北极茴鱼中体高(X4)的直接作用最大(0.473), 体厚(X1)的间接作用最大(0.378); 3+ 龄北极茴鱼中体厚(X1)的直接作用最大(0.635), 尾柄高(X9)的间接作用最大(0.344)。(3) 通径分析保留的形态性状对 1+ ~3+ 龄北极茴鱼体重的总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为 0.943、0.778 和 0.997。(4) 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 1+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90.510+15.345X1+3.638X3+10.473X4+16.884X9, 2+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142.449+29.023X1+81.082X2+27.126X4?47.376X7, 3+ 龄北极茴鱼形态性状(Xi)与体重(Y)回归方程为 Y=?228.922+75.063X1+107.864X9。本研究丰富了北极茴鱼基础生物学数据, 同时为将来人工养殖利用过程中北极茴鱼的选择育种提供待选形态性状。  相似文献   
103.
不同剂量甘果寡糖对鲤生长和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选用初始体重为 180~ 190g的正常健康鲤 10 8尾 ,分成 3组 ,每组 36尾 ,每组设 3个重复。实验用 3种处理 ,即对照组 (基础饵料 )、基础饵料 +30 0× 10 -6甘果寡糖、基础饵料 +6 0 0× 10 -6甘果寡糖 ,在实验 6 0d后每个处理组用 12尾鱼作运输试验 ,运输距离 5 0 0km ,运输时间近 14h。研究结果表明 :在基础饵料中 ,添加寡糖显著地提高生长速度和饵料利用率 (P <0 0 1) ,同时对鲤鱼的耐长途运输能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两次对采捕的野生哲罗鱼从虎林市虎头镇至宁安市渤安镇进行长途运输。运输时间是9h,运输成活率分别是76%和94.4%。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查阅资料和线路调查与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南岳衡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组成和药用特点。结果表明:南岳衡山药用植物有167科467属817种,其中蕨类植物32科49属100种,裸子植物4科4属4种,被子植物131科414属713种。含10种药用植物以上的科有21科,其中菊科56种,蔷薇科33种,蝶形花科30种。817种药用植物中,木本植物254种,占31.09%,草本植物563种,占68.91%。各类药用功效植物占药用植物总数的比例变化范围在0.49%~33.78%之间,相差较大,属于I级(10.00%)有14类,II级(10.01%~20.00%)有3类,Ⅲ级(20.01%)有5类。药用植物中,同类器官入药的植物种数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变化范围在0.98%~32.80%之间,其中一级(10.00%)所含植物的器官有木材类,节类,藤及藤茎类,树(枝)皮类和花类等5类,占器官总类别的50.00%;二级(10.01%~20.00%)所含植物的器官有茎及地下茎,果及种子类,枝叶等3类,占30.00%;三级(20.01%)有全株类和根及根皮类,占20.00%。药用植物中,直接用于临床的药材泡制材料的维管束植物有220种。  相似文献   
106.
利用陈香菌天然复合菌群固态发酵饲料,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数量与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发酵2d,霉菌未检出;酵母菌增加到2.7×106,后期出现下降;乳酸菌在厌氧环境中增长速度较快,达106数量级;芽孢菌数量前期增加较快,后期保持稳定;(2)可溶性糖含量在6d饲料发酵过程中达1.3%,提高8倍;总酸含量从2.13 mg/g增加到23 mg/g左右,增幅10.08倍.酸溶性蛋白、氨基酸态氮在发酵前3d,增加较快,分别增加8.38倍和10.2倍;VBN从发酵前12.18 mg/100g增加到20.61 mg/100g,随后开始下降至7.63 mg/100g.  相似文献   
107.
利用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过滤液建立成纤维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用于观察和研究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形态的变化。将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除菌过滤冻干,用细胞培养基稀释,按照一定蛋白含量加到上皮细胞的培养基中,制作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结果显示,成纤维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反应,高浓度细菌滤过液的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边缘模糊不清,细胞出现空泡,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的大量大型细胞开始增加;在添加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基滤过液培养24h后利用^3H—TdR方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细胞增殖差异是显著的。结果表明,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是可行的,并为以后炎症反应机理研究和抗炎性反应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认识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安组砂体展布与隐蔽油藏分布是加快该区油气勘探与开发步伐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以陕北斜坡宁条梁-乔沟湾地区延安组延91油组为例,利用岩芯、露头、测井、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了斜坡带曲流河沉积微相展布与砂体分布规律,应用地质综合评价法,预测与评价了有利目标。结果表明,该区延91油组主要有曲流河河道、河漫滩和决口扇等3种沉积微相,发育多条主河道,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砂体厚度4~20m,呈条带状分布,与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基本一致,在纵向上连续性好,而在横向上连续性相对较差,河道砂体孔隙较发育,渗透率较高;Ⅰ类目标2个,预测含油面积为22.91km2,地质储量为903×104t;Ⅱ类目标5个,预测含油面积为57.47km2,地质储量为2654×104t;Ⅲ类目标7个,预测含油面积为103.28km2,地质储量为3545×104t。砂体这种分布模式对预测隐蔽油藏分布有重要指导意义,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曲流河河道砂体带上寻找隐蔽油藏。  相似文献   
109.
植物中的小热激蛋白(sHSPs)含量丰富,种类繁多。除高温外,sHSPs还被其他多种胁迫诱导,亦能受植物正常发育过程调控。sHSPs由核基因编码,其典型特征是有1个保守的α-晶状体蛋白域结构。通常植物sHSPs具有分子伴侣功能,在不依赖ATP的情况下阻止变性蛋白的聚集,从而对植物抵抗、适应胁迫环境以及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植物中sHSPs的种类、蛋白结构特征和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0.
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给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干扰和压力。植物冠层是植物与大气直接进行气体交换的界面,冠层叶组织化学分析已成为评价环境污染对森林树木健康的影响,指示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文章以广州黄埔工业区(丹水坑风景区)、城郊接壤区(华南植物园)和近郊(帽峰山森林公园)这一环境梯度为对象,在各研究点上选定自然生长的、成熟健康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L.)5株,分别采集树冠中部向阳枝条上的当年生(Current,C)和一年生(Current+1,C+1)针叶,然后将每组针叶区分为带叶鞘针叶、去叶鞘针叶和叶鞘3个组分进行样本制备,测定N、Al、Cu、Cd、Pb、Zn、Cr、Ni元素质量分数,旨在探讨利用马尾松针叶不同组分的元素质量分数用于指示城郊梯度环境质量变化的适宜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年生带叶鞘针叶中Al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当年生去叶鞘针叶(p〈0.05),其余元素在当年生和一年生的去叶鞘针叶与带叶鞘的完整针叶间均无显著差异;②Ni在当年生针叶及其叶鞘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它被测定的金属元素无论在当年生还是一年生针叶中,均表现为叶鞘中的元素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去叶鞘针叶(p〈0.05),体现了针叶与叶鞘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引起重金属积累的差异;而非金属元素N质量分数则针叶显著高于叶鞘;③一年生针叶中Ni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当年生针叶,但Al、Pb、Z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当年生针叶,一年生叶鞘中所有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都显著高于当年生叶鞘,表现出随暴露时间和针叶寿命的延长而持续累积的特征;而营养元素N质量分数在当年生针叶和一年生针叶以及当年生叶鞘和一年生叶鞘间无显著差异;④城乡环境梯度下生长的马尾松为研究环境质量演变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验室,受人类活动干扰大的城区马尾松一年生针叶的Cd和N质量分数及其叶鞘中的Cu、Cr、Ni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受人为干扰较少的郊区,表明植物组织中元素化学特征反映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的足迹。在城市环境尤其是重金属污染的监测中,成熟的一年生叶鞘更具指示意义,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