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5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224篇
农学   99篇
基础科学   106篇
  210篇
综合类   1530篇
农作物   402篇
水产渔业   153篇
畜牧兽医   262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1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家蚕可能通过取食漂移到桑叶上的玉米花粉从而受到转基因玉米中表达的Cry蛋白的影响。实验采用室内生物测试的方法评价了转cry1Abcry2Ab基因玉米GAB-3花粉对家蚕可能产生的影响,并采用在饲料中掺入蛋白的方式检测了转基因玉米中广泛使用的6种Cry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当桑叶上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对家蚕幼虫存活率无显著影响,达500粒·cm-2时,家蚕14 d存活率为0;以10粒·cm-2的GAB-3花粉饲喂家蚕幼虫7 d对其体重无显著不利影响,但延长饲喂时间或者当GAB-3花粉密度为50粒·cm-2时,家蚕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14 d或更长时间的家蚕体重均低于无花粉处理组。与非转基因对照处理组相比,低于100粒·cm-2的转基因玉米GAB-3花粉处理组家蚕的化蛹率、茧重、茧壳重和蛹重无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花粉处理均会延长家蚕幼虫的发育历期。GAB-3花粉对家蚕7 d的LC50为261.18粒·cm-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LC50下降。测试的6种Bt杀虫蛋白对家蚕的毒性依次为Cry1C>Cry1Fa>Cry1B>Cry2A>Cry1Ab>Cry1Ac。目前,在中国接近商业化的转基因玉米中多采用的Bt杀虫蛋白为Cry1Ab和Cry2A,二者对家蚕的毒性较低,并且在实际生产中,家蚕接触到的转基因玉米花粉密度较低,因此转Cry抗虫基因玉米对家蚕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72.
橄榄是我国热带亚热带特色果树,栽培历史悠久。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取得长足进步,在一些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支撑了橄榄产业的发展。本文全面梳理40年来我国橄榄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绩,总结橄榄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果实品质、保鲜加工、药理活性和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针对我国橄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建议加强橄榄应用基础研究及产业关键性技术研发,推动橄榄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对FACE(大气CO2浓度增高)响应的差异。方法 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常规籼稻共6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FACE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 1)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水稻产量,平均增加24.17%, 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2)FACE处理显著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常规粳稻增幅最大,并显著增加了杂交籼稻和常规籼稻每穗粒数;3)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成熟期吸氮量平均增加21.2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 FACE和对照均以常规籼稻最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平均增加7.33%,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和对照均以杂交籼稻最高。成熟期吸氮量对产量促进作用略大于成熟期氮素籽粒生产效率;4)FACE处理降低了植株含氮率,成熟期平均下降0.105个百分点,常规粳稻降幅最大。FACE处理极显著提高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平均增加23.95%,常规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常规籼稻和杂交籼稻成熟期单穗吸氮量,分别增加10.79%、13.93%,但常规粳稻下降了9.60%;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群体吸氮强度,平均增加22.29%,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对水稻全生育期天数无显著影响;FACE处理显著提高茎鞘、叶片、穗各器官吸氮量,叶片增幅最大,平均增加51.86%,杂交籼稻增幅最大;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不同生育阶段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增幅最大,平均增加108.90%,杂交籼稻增幅最大;5)植株干物质量、单穗吸氮量、吸氮强度、穗吸氮量、抽穗-成熟阶段吸氮量对成熟期总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分别大于植株含氮率、单位面积穗数、生育天数、茎鞘叶吸氮量、移栽-分蘖和分蘖-抽穗阶段吸氮量;6)FACE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降低了每百千克籽粒需氮量,前者平均增加24.16%,常规籼稻增加最多;后者平均降低4.7%,常规籼稻降幅最大。结论 FACE处理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但品种间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4.
黄瓜是重要的设施蔬菜之一,由于其根系具有脆弱、好气、分布较浅的特点,对盐渍环境适应性较差,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本文主要从光合作用、离子毒害、细胞膜和抗氧化酶等角度阐述了黄瓜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基本的耐盐机理,介绍了黄瓜耐盐(包括与Na~+/K~+、植物激素和活性氧的调节)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黄瓜耐盐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揭示黄瓜的耐盐机理与耐盐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5.
以‘陇油8号’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1、10、25、50、100μmol·L~(-1))外源ATP预处理对盐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物量、H_2O_2和·OH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损伤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不用ATP或NaCl处理)相比,用不同浓度的外源ATP处理,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25μmol·L~(-1)的ATP处理表现较为显著,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26.9%和17.2%。25μmol·L~(-1)的ATP+NaCl处理相比较于单独NaCl胁迫处理,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13.7%和15.0%,油菜幼苗的生物量(根长、株高、鲜重)、2种抗氧化酶活性(CAT、POD)、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及相关基因(MAPK3和MAPK6、SOS1和NHX1)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其中根长、株高、鲜重分别增加了23.6%、27.3%、28.6%,CAT、P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0.3%、27.0%、15.9%、41.0%;而H_2O_2和·O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3.6%、6.3%、27.6%、20.5%。以上结果表明,外源ATP浸种能够促进NaCl胁迫处理下油菜的种子萌发,显著提高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其膜损伤,增强油菜幼苗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76.
阐述了枇杷种质资源的概况、基础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并对今后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7.
花卉组培苗水培基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培花卉组培苗存在的固定难、根系易收缩、植株易失水等问题,在水培羽裂绿蔓绿绒、绿巨人、蝴蝶兰中进行水草、农用岩棉、花泥、海棉等4种不同基质固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花卉组培苗水培生产中,采用适当的固定基质有利于水培成功,但是不同类型根系的花卉宜选用不同的固定基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适宜蝴蝶兰抽梗的温度,为生产管理提供依据,也为难催花品种及低温替代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袋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 5个温度处理,分别为 29/22、26/19、23/16、20/13、17/10 ℃(日 / 夜),每个处理温差均为 7 ℃,昼夜光周期10 h/14 h,相对湿度 75%。【结果】26/19 ℃处理后蝴蝶兰抽梗时间最早,处理后 30 d 抽梗,抽梗率为 100%,抽梗指数为 14.86;23/16 ℃处理后 36 d 抽梗,抽梗率达 100%,抽梗指数为 2.41;20/13 ℃处理后 40 d 抽梗,抽梗率为 95%,抽梗指数为 1.13。20~26 ℃处理抽梗前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显著上升,抽梗后显著下降。抽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结论】蝴蝶兰最适抽梗温度为 26/19 ℃;29/22 ℃处理未抽出花序轴,表明高温条件下蝴蝶兰不能诱导开花;17/10 ℃处理引起低温伤害,培育一段时间后转移到较高温度可以抽出花梗,但花梗质量偏差。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采取调查分析与田间试验的方法,比较不同除草剂处理水稻青立病发病情况,测定发病田块土壤和水稻植株重金属种类及含量,初步明确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病原因;分析不同防治手段下水稻青立病发病情况,探索水稻青立病防治措施。【结果】施用除草剂不会引起水稻青立病发生,但过量施用会显著降低稻谷产量。与不发病田块相比,发病田块 0~50 cm 土层重金属砷含量增加 2.3~5.6 mg/kg;与不发病植株相比,发病水稻植株总砷含量增加 0.03~0.20 mg/kg;与对照相比,在小麦季随整地施用硫磺并在水稻季随整地施用石灰可降低水稻青立病发病率 20.74%;与种植籼稻品种相比,在水稻青立病易发病田块种植粳稻品种可使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绵阳市水稻青立病发生原因为土壤重金属砷、镉和铜含量偏高。苄乙、吡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和五氟磺草胺 4 种除草剂施用不是水稻青立病的发病原因。在麦稻轮作和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小麦季随整地施用硫磺并在水稻季随整地施用石灰对水稻青立病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0.
光周期处理对兰州地区菊花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个菊花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遮光时长对菊花的生长期、现蕾期及开花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兰州地区7—8月自然光周期相比,短日照处理可促进菊花生长,提前现蕾和开花。综合比较,每天19:00时至翌日8:00时遮光,日遮光时长为13 h时能够促使菊花最快开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