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53篇
  免费   6948篇
  国内免费   10455篇
林业   7801篇
农学   5798篇
基础科学   5785篇
  11176篇
综合类   57046篇
农作物   7985篇
水产渔业   5226篇
畜牧兽医   18632篇
园艺   8751篇
植物保护   5156篇
  2024年   740篇
  2023年   2346篇
  2022年   5379篇
  2021年   5134篇
  2020年   4891篇
  2019年   4846篇
  2018年   3357篇
  2017年   5699篇
  2016年   3676篇
  2015年   5628篇
  2014年   5940篇
  2013年   7261篇
  2012年   9987篇
  2011年   10278篇
  2010年   9971篇
  2009年   8840篇
  2008年   8823篇
  2007年   7796篇
  2006年   6381篇
  2005年   5047篇
  2004年   3138篇
  2003年   1858篇
  2002年   1986篇
  2001年   1765篇
  2000年   1617篇
  1999年   56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确立红树莓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质和光强,以红树莓"海尔特兹"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光质和光强处理下红树莓生根组培苗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光质处理中,除R/B(红光∶蓝光=1∶1)处理外,Chl a(叶绿素a)、Chl b(叶绿素b)和Ct(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R/B比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Chl a和Ct均在2R/B(红光∶蓝光=2∶1)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1.344、1.716mg·g~(-1),Chl b则在R/2B(红光∶蓝光=1∶2)处理最高,为0.423mg·g~(-1),Chl a、Chl b和Ct均以10R/B(红光∶蓝光=10∶1)处理最低,分别为0.130、0.033、0.163mg·g~(-1),均显著低于其它光质;Chl a/b(叶绿素a/b)在10R/B、2R/B和R/B处理下较高,分别为3.942、3.709、3.653,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而在6R/B(红光∶蓝光=6∶1)、W(白光)、4R/B(红光∶蓝光=4∶1)等处理下较低,分别为2.729、2.730、2.747,呈现阴生植物的特性;在R/2B处理下,红树莓组培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值表现极优,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值达到0.881,而10R/B处理下,Fv/Fm值降低到0.355,且显著低于其它光质处理;光强处理中,随着光强的增加,Chl a、Chl b和Ct呈现递减的趋势,最大值由1.218、0.503、1.720mg·g~(-1)分别降低到0.907、0.302、1.209mg·g~(-1),均形成显著差异,Chl a/b则表现为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达到最大值,为3.042,且3种光强处理差异显著;叶片的Fo(初始荧光)随着光强的增加而增加,在2 0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180.000,Fm(最大荧光值)则在1 500lx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907.000,而叶片的Fv/Fm、Fv/Fo(PSⅡ的潜在活性)、ΦPSⅡ(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Rfd(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则均随着光强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均在1 000lx处理下呈现最大值,分别为0.847、5.573、0.815、4.200。  相似文献   
962.
以东方草莓(Fragaria orientalis)、斑叶堇菜(Viola variegata)、匍枝委陵菜(Potentilla flagellaris)、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蓝花棘豆(Oxytropis coerule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歪头菜(Vicia unijuga)、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等10种野生地被植物为试材,利用LI-6400光合仪研究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以及对光合有效辐射和二氧化碳的响应。结果表明:东方草莓及秃疮花的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野罂粟、斑叶堇菜、东方草莓、匍枝委陵菜、鹅绒委陵菜、蓝花棘豆、求米草、大叶铁线莲等8种植物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双峰曲线,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求米草的光补偿点(LCP)和二氧化碳补偿点(CCP)最低,分别为(9.64±0.525)μmol·m~(-2)·s~(-1)和(67.72±4.567)μmol·m~(-2)·s~(-1),是典型的阴生植物;蓝花棘豆的LCP最高,为(74.21±1.065)μmol·m~(-2)·s~(-1),秃疮花的CCP最高,为(107.94±9.345)μmol·m~(-2)·s~(-1),2种植物表现出较强的喜阳性。  相似文献   
963.
氮素对巨菌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菌草为试材,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素对巨菌草苗期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浓度的增加,株高、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分根数、根尖数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叶片数、叶面积、茎粗则呈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先增大后减小,胞间CO2浓度(Ci)则逐渐降低;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硝态氮(NO-3-N)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适量的氮素供应(5.00~10.00mmol/L)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减少MDA含量及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有利于植株生长并增强了其抵抗逆境胁迫的能力,氮素供应不足(0.00~0.50mmol/L)或过量(15.00mmol/L)均不同程度限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及生理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964.
以‘斯巴坦’及‘蓝丰’越橘组培苗、1年生‘斯巴坦’及‘蓝丰’和‘奥尼尔’越橘营养钵苗为试材,采用7个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观察比较不同辐射处理条件下组培苗的生长植株比例、株高和增殖系数及营养钵苗的株高、茎粗和成活率。结果表明:随着60Co-γ辐射剂量的增加,组培苗的生长植株比例、株高和增殖系数呈下降趋势。‘蓝丰’组培苗辐照剂量大于50Gy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斯巴坦’辐照剂量大于70Gy时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斯巴坦’和‘奥尼尔’株高和茎粗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蓝丰’茎粗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株高随辐射剂量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65.
以新鲜小松菜为试材,采用小苏打复合液、乙酸锌复合液2种不同保绿途径对其冻藏前进行烫漂处理,并对小松菜钙、钠、锌元素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了2种不同前处理消解方法精确性,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冻藏期小松菜相关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保绿途径均显著延缓了小松菜总叶绿素含量的损失(P0.05),不同程度增加了样品中钙、钠、锌离子含量,其中金属离子保绿途径的乙酸锌复合液处理样品的锌离子残留量超标,相比而言,碱保绿途径的小苏打复合液处理对冻藏期小松菜相关元素残留安全性及护绿效果较好,处理时应避免长时间、高温烫漂对产品硬脆度的破坏而抵消复合液中钙离子的保脆效应。  相似文献   
966.
针对北京市果树生产水肥用量大、用工多以及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不明的现状,采用裂区设计方法,研究了环绕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溉施肥制度对果树生长、产量、水分利用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环绕滴灌施肥技术,张力计读数为-25kPa时开始灌溉,每次灌水22.5~52.5mm,随水滴施水溶肥60~120kg/hm2的处理较好,与常规对照相比,节水29%、纯养分节约49%~67%,产量增加4.4%~8.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3~11.7kg/m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8~2.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67.
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果枸杞集药用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于一体,开发应用潜力巨大。现从资源分布、栽培育种、化学成分、遗传学及产品加工等方面,对近年来我国黑果枸杞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黑果枸杞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8.
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检测了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酸度等新鲜度指标,探讨了砀山酥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的保鲜时间为42d,其特征性气味成分主要为正己醇、1-辛醇;不新鲜砀山酥梨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2-甲基丁基乙酸酯、硅酸四乙酯、异戊醇、正己醇、1-辛醇、香叶基丙酮,且砀山酥梨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的阈值分别为1.57、2.74、1.39、15.15、211.13、2.36μg/L。试验结果为通过气味判断砀山酥梨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69.
以‘兰引Ⅲ号’结缕草为试材,进行无土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不同的隔离层(遮阳网、无纺布、地膜、砖块)材料对‘兰引Ⅲ号’结缕草草皮质量的影响;通过定期测定草坪盖度、密度、颜色及成坪后的草皮强度,以便筛选出适合的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材料。结果表明:建植70d后遮阳网隔离层草皮的盖度为92.78%、100cm2密度为81.34枝、色泽为6.67,均高于其余隔离层材料,生长过程整体表现为遮阳网砖块无纺布地膜;砖块的草皮强度为5.98kg,显著高于其余3种隔离层材料,但砖块隔离层与遮阳网隔离层相比建设成本太大。综合考虑,认为遮阳网隔离层比较适合‘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的生产,而地膜的排水透气能力较差,不适宜作为‘兰引Ⅲ号’结缕草无土草皮生产的隔离层材料。  相似文献   
970.
以6个黄瓜品种(系)为试材,以来自山东、辽宁、黑龙江的200个黄瓜棒孢叶斑病菌为供试菌株,采用苗期接种鉴定及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毒力分化。结果表明:黄瓜棒孢叶斑病菌存在生理小种分化现象,并将200个菌株分为4个生理小种,初步筛选出D0330、D1306、D0649和D2025作为研究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鉴别寄主备选材料;AFLPs与菌株的地理来源无关,与毒力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