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408篇
  免费   6901篇
  国内免费   10447篇
林业   7730篇
农学   5784篇
基础科学   5757篇
  11151篇
综合类   56712篇
农作物   7970篇
水产渔业   5226篇
畜牧兽医   18572篇
园艺   8715篇
植物保护   5139篇
  2024年   741篇
  2023年   2348篇
  2022年   5378篇
  2021年   5135篇
  2020年   4894篇
  2019年   4846篇
  2018年   3358篇
  2017年   5683篇
  2016年   3660篇
  2015年   5607篇
  2014年   5912篇
  2013年   7226篇
  2012年   9936篇
  2011年   10221篇
  2010年   9905篇
  2009年   8778篇
  2008年   8764篇
  2007年   7745篇
  2006年   6325篇
  2005年   5002篇
  2004年   3110篇
  2003年   1843篇
  2002年   1983篇
  2001年   1763篇
  2000年   1609篇
  1999年   570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小火蚁是中国大陆新发现的重要外来入侵害虫, 目前对该虫的传入来源和在我国的适生区范围尚不明确?为明确我国小火蚁适生区范围, 有效防控该虫在我国的扩散和蔓延, 本研究通过该虫全球已有的分布数据, 采用最大熵模型对其适生区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 最大熵模型预测小火蚁适生区精度较高?预测结果显示, 我国小火蚁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南方, 其中, 高适生区分布在台湾?海南?云南南部边境?广西西南局部?福建西南部?广东南部及其沿海地区?预测结果与该物种现有地理范围的生态条件一致?年降水量对小火蚁的适生性影响最大, 理论年降水量为2 040 mm时小火蚁分布的概率最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未来我国小火蚁的适生区有向北扩大的趋势, 但主要适生区还是以南方为主?  相似文献   
992.
针对上海市崇明区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在水稻无化肥、无化学农药种植条件下开展了生物杀虫剂对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田间防控效果评价。在崇明区的2个试验基地,于水稻不同生长时期,以绿僵菌、白僵菌产品分别与病毒杀虫剂MbNPV、植物源杀虫剂苦参碱和细菌杀虫剂Bt组合进行施药处理。结果表明,应用绿僵菌/白僵菌与MbNPV组合,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早的基地,施药后7 d和14 d的防效可达58.2%~81.2%,而在稻纵卷叶螟发生较晚的另一基地,施药后7 d防效可达61.3%和65.6%;绿僵菌/白僵菌与苦参碱组合,可用于防治稻飞虱,7 d和14 d的防效达64.7%~76.1%;绿僵菌/白僵菌与苏云金杆菌组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14 d防效分别达64.0%和75.4%,优于对稻飞虱的防效;各组合试验结果显示,白僵菌有相对较长的持效作用,且在害虫迁入早期阶段(水稻发育分蘖盛期至拔节期)施用生物农药比在中后期(抽穗期及之后)施用的防效高。可见,生物杀虫剂组合可作为农作物绿色防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3.
为揭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水改旱”种植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27个站点,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管理数据驱动充分验证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农牧交错带地区灌溉和雨养马铃薯的耗水差异。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种植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产量分别为15 900~35 600、16 400~34 800 kg·hm-2和16 600~34 800 kg·hm-2,改为旱作后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2 800~30 600、13 900~29 100 kg·hm-2和12 700~25 500 kg·hm-2;灌溉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西部较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则为东部较高。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播前1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3~388、161~394 mm和154~398 mm,改为旱作后分别下降31.8%、35.3%和36.9%。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后的地下水消耗量分别为5 360~21 330、8 910~4...  相似文献   
994.
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是精准农业实施的前提,对提高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为掌握陕西渭北旱塬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异规律,综合空间自相关和重心模型,分析1980—2007年、2007—2017年白水县耕地土壤有机质(SOM)、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的时空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SOM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1.29、3.22 g·kg-1,AP的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6.89、24.45 mg·kg-1,仅有AK的平均含量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三期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2%~90.8%,属于中等变异。1980—2017年,耕地土壤SOM、AP和AK的全局Moran’s I指数均降低,空间结构性减弱,随机因素作用增强。(3)土壤SOM、AP和AK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SOM含量总体呈北低南高分布,土壤AP、AK含量分布情况较为一致,呈东高西低。(4)土壤SOM含量重心在东南方向发生偏移,AP、AK含量重心在东北方向发生偏移。土壤养分标准差椭圆空间分布格局同研究区分布方向一致,转角呈现“...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明确福建省三明地区柑橘病毒类病原(病毒和类病毒)种类,利用RT-PCR技术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检测,并对其检出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07份柑橘叶片样品中检出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柑橘黄化脉明病毒(citrus yellow vein clearing virus, CYVCV)、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和蚜虫致死麻痹病毒(aphid lethal paralysis virus, ALPV)等4种病毒以及柑橘曲叶类病毒(citrus bent leaf viroid, CBLVd)、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 HSVd)、柑橘矮化类病毒(citrus dwarfing viroid, CDVd)、柑橘类病毒Ⅴ(citrus viroidⅤ, CVdⅤ)和柑橘类病毒Ⅵ(citrus viroidⅥ, CVdⅥ)等5种类病毒。其中,CTV、CYVCV、CLBV和ALPV的检出率分别是71.01%、66.67%、0.97%和6.28%,CBLVd、HSVd、C...  相似文献   
996.
明确我国当前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含有的抗白粉病基因, 可为这些品种在小麦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及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24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36个小麦审定和区试品种(系)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 参试品种(系)与46个已知抗病基因小麦品种(系)抗谱比较的结果表明, 11个小麦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对所有供试白粉菌菌株表现抗性, 结合亲本溯源, 推测其中有3个品种可能携有Pm21基因; 另外6个审定品种中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抗病基因Pm2, 且其对应的亲本或亲本组合中含有抗病基因Pm2。25个区试品种(系)中有3个可能含有Pm21, 10个含有Pm2, 1个含有Pm2+6,2个含有Pm4b,1个含有Pm8。另外, 参试的36个品种(系)中还有9个品种(系)和已知基因品种抗谱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 推导出已知基因的品种以含有Pm2基因的品种最多, Pm21基因的品种次之, 建议在生产上加强对Pm21基因品种(系)特别是已审定的携有Pm21基因品种的推广和应用, 应该注意一些省份在育种和生产上应慎用或少用含Pm2基因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997.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8年向全球发布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的预警害虫。据报道,2019年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作物受到草地贪夜蛾为害。目前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对某些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现象,为缓解其抗药性产生,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应用潜能。该文从昆虫病原线虫高效侵染种(品系)及其浓度、共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易感龄期、田间致死力及影响防控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及保障生乳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随机从南北疆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10份生乳样品。采用增菌培养、分离纯化、革兰氏染色、生化鉴定及PCR法对奶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10份奶样中分离出1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呈浅黄色、光滑凸起的圆形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呈紫色、短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菌,生化试验结果符合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化特点,经16S rDNA及nuc基因PCR扩增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为16.36%(18/11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及磺胺异噁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100%、83.33%和77.78%,而对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噻呋、利福昔明及环丙沙星7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4%、94.44%、94.44%、94.44%和94.44%。其中有1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77.78%。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检出率最高,为50.00%,其次为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mecA,检出率为27.28%,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的检出率为22.22%。【结论】新疆奶牛场生乳中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及耐药情况仍较严重,且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因此,对生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多年生人工草地在青海湖流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以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和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种植方式下人工草地植被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和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草地的生物量和盖度高于青海中华羊茅单播草地,且在生长旺期(8月),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生物量最高,为586.2 g·m-2;青海草地早熟禾单播、青海中华羊茅单播和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草地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硝态氮、铵态氮和土壤含水量在相同土壤深度下差异不显著,但土壤氮、磷及有机质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在青海湖流域建植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混播型人工草地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但需在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协调好土壤氮、磷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不同梯度氮、磷单独及混合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植物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本实验分析了青海省门源县典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功能群水平地上生物量,植物全氮、全磷含量及氮磷比对多梯度氮、磷添加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氮、磷添加均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添加对禾草类和豆科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磷添加对禾草类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极显著(P<0.001);氮磷交互作用对豆科和莎草类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群落水平上,氮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氮含量,对植物氮磷比(N∶P)有正效应,磷添加显著提高了植物全磷含量,对植物N∶P有负效应,植物全磷对N∶P的负效应大于全氮对N∶P的正效应。本研究表明氮、磷添加可能会使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养分含量发生改变,植物群落逐渐向禾草类发展;此外,高寒草甸植物生长趋向于受氮磷共同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