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50篇
  免费   1778篇
  国内免费   2716篇
林业   2424篇
农学   2159篇
基础科学   1667篇
  3296篇
综合类   12607篇
农作物   1833篇
水产渔业   1062篇
畜牧兽医   3928篇
园艺   1804篇
植物保护   1364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496篇
  2022年   1348篇
  2021年   1350篇
  2020年   1338篇
  2019年   1300篇
  2018年   885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006篇
  2015年   1437篇
  2014年   1579篇
  2013年   1704篇
  2012年   2434篇
  2011年   2444篇
  2010年   2307篇
  2009年   2027篇
  2008年   1907篇
  2007年   1770篇
  2006年   1375篇
  2005年   1082篇
  2004年   665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381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0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4篇
  19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61.
以氮肥、磷肥、补水量为试验因子,以玉米产量为指标,利用MINITAB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通过响应曲面法建立水肥相互作用对玉米产量影响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利用模型的等值线图对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以玉米产量为响应值优化得出玉米生产潜力田间试验值的条件:氮肥为241.1 kg/hm2,磷肥为173.1 kg/hm2,补水量为108.3 m3/hm2,玉米田区生产潜力试验值为12 224 kg/hm2。  相似文献   
962.
以大豆主栽品种黑农48为材料,采用2种用量不同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以当地常规施用的复混肥为对照,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后,大豆的株高、干物质积累、叶绿色含量均有所提高,大豆产量随着有机-无机复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增产6.67%和13.67%.  相似文献   
963.
基于近红外傅里叶特征提取方法的土壤含水率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湖北地区的3种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处理后样品的土壤含水率分析模型,模型预测值与标准值的决定系数为0.995,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0.801%,模型预测决定系数为0.992,预测均方差为0.912%,利用该模型预测黄土高原地区黄绵土含水率误差均大于4%.利用近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特征提取方法对湖北地区黄棕壤、稻田土和潮土建立土壤含水率PLS预测模型,模型决定系数为0.988,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1.106%,且该模型预测黄绵土的误差均在2%左右,精度较传统模型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64.
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氮磷流失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不同灌排模式稻田排水中氯磷流失规律,以集成合理的节水灌溉与控制排水技术,在江苏高邮开展田间试验.试验区排水斗沟出口处设水位调控闸门,在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对排水沟水位及田间水分进行控制,形成新型的控制灌排模式.与常规灌排模式进行对比,两年田间试验成果表明,控制灌排模式较常规灌排模式节水16.7%,增产7.1%,排水总量减少54%,水稻全生育期稻田排水中NH4+;-N、NO3-N与TP流失总量分别减少38.07%、82.29%和52.15%,节水减排和降污效果显著.采用控制灌排模式,通过实施灌水调控和排水管理.控制了氮磷流失关键时期的排水量.高效利用了水分和养分,取得了节水高产、减排控污的效果.  相似文献   
965.
人类建造水利工程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工业化以后,特别是自然界的电被发现以来,利用水力发电造福人类,更是一度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到了20世纪,水坝建设风起云涌,世界许多国家建造了大量的水坝和电站,这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然而,随着大坝的不断建成,大坝的一些负面效果也日益显现,“水坝之争”这一话题诞生了。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国外有些国家已经采用大坝拆除的方式进行河流修复。本文通过收集现有国外拆坝经验,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水电开发必须科学有效开展,否则大坝兴建将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66.
以下吸式固定床生物质气化炉物理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冷态气化炉在单、双层气化剂配风工况下的床层压力场进行仿真研究。通过气化炉多点测压实验,对仿真结果进行验证。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分析气化炉冷态流场分布特性,根据伯努利方程说明气化炉床层压力场的变化原因。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值在2.5%以内,气化剂配风工况的变化改变了炉内流场,双层气化剂配风使氧化层压力场平均值为14.98kPa,高于单层配风工况,且轴向压力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967.
基于叶面积指数(LAI)的小麦变量施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基于叶面积指数变化的小麦变量施氮技术,依据养分平衡原理和"作物-土壤-环境-技术"整体原则,采用土壤空间信息数据与小麦需氮量和各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小麦播前施氮总量和播后精确追氮的数量模型.根据拔节期和抽穗期小麦的长势,对施氮量的初值进行订正,确定小麦的最适追氮量.在河南郑州市和鹤壁市两地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小麦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99和0.7169,达显著水平.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在相同产量下,使用模型后每公顷施氮量减少43.5 kg.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模型的变量施氮技术,可以兼顾天气、地力和作物长势三方面因素,最终实现小麦的精确施氮,对促进精确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不同利用方式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分配及水肥流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南方红壤坡地3种典型利用方式(休闲荒地、常规农作和茶园)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及水肥流失情况。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与降雨量变化密切相关,土壤水分含量高低顺序为休闲荒地>茶园>常规农作。②常规农作产流不稳定,产流量明显高于休闲荒地和茶园,休闲荒地和茶园的产流无差异。③随径流损失的养分以氮素损失为主,养分损失量高低顺序为:常规农作>茶园>休闲荒地。从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南方红壤坡地利用以茶园利用为宜。  相似文献   
969.
应用遥感技术研究贵州春季蒸散发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蒸散发量的估算对于灌溉策略、蓄水流失、水分平衡计算、径流预测和气象气候研究等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遥感(RS)和地理信息技术(GIS)的发展实现了蒸散发量的空间分布估算.利用1 km分辨率的MODIS影像数据反演的下垫面参数(如地表温度、反照率等)数据、日值的气象数据的空间插值结果数据及高程数据等基础信息数据,以贵州省典型喀斯特环境为研究区域,利用Penman-monteith蒸散发模型,在面的尺度上估算连续2个月的日值蒸散发量,定量描述蒸散发量的转化过程.通过蒸散发与相关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出贵州省影响蒸散发量时间动态、空间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和限制因子,进一步探索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贵州省蒸散发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0.
乌鲁木齐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城市土地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市带来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运用RS,GIS的空间分析手段,得出乌鲁木齐市近8 a来建成区发展演变图,并对土地总体集约利用趋势分析。利用多因素评价法建立潜力评价指标模型体系,通过AHP法得出各评价因子权重,建立潜力分级体系,对指标进行定量标准化处理,分别加权确定最终潜力值及值域。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对应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值是3.26,属于第3级,相对粗放利用,在当前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尚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