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林业   54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60篇
  167篇
综合类   590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326篇
园艺   75篇
植物保护   7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01.
茶多酚对活性氧引起的鸡胚睾丸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原细胞-体细胞共培养模型研究茶多酚对鸡胚睾丸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由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活性氧可引起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而添加0.1μg/mL的茶多酚能降低MDA的生成量、使SOD和GSH-Px的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这些结果说明,茶多酚通过抗氧化作用对活性氧引起的鸡胚睾丸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综合评价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IPA)模式在黄颡鱼养殖中的应用效果,选取IPA模式、常规池塘养殖(UPA)模式和野生环境(WE)下的黄颡鱼各50尾为研究对象,在养殖322 d后对其生长性能、形体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营养成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IPA组黄颡鱼的成活率显著高于UPA组(P<0.05),但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略低于UPA组(P>0.05)。2) IPA组和WE组黄颡鱼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低于UPA组(P <0.05); IPA组的肥满度显著高于WE组(P<0.05),而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 IPA组和UPA组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汁酸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 IPA组血清中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WE组(P<0.05); IPA组血清中肌酐、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4) IPA组和WE组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但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而显著低于WE组(P<0.05); IPA组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UPA组(P <0.05); 3组黄颡鱼肌肉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苯丙氨酸+酪氨酸,且IPA组和WE组的必需氨基酸指数显著高于UPA组(P<0.05); IPA组和WE组黄颡鱼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UPA组(P<0.05),且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UPA组(P<0.05)。由此得出,IPA组黄颡鱼具有较高的成活率,较好的体形,其肌肉营养品质优于UPA组黄颡鱼,且健康状况也优于UPA组黄颡鱼,但仍差于WE组黄颡鱼。因此,应进一步优化IPA的环境条件(如流速因子、养殖密度等)以及人工配合饲料配方以迎合消费者对于黄颡鱼营养和味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3.
为分析某保种场伊犁鹅的保种效果,本研究利用9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伊犁鹅3个世代(0世代、1世代、2世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试验以3个世代伊犁鹅血液为样本,使用苯酚-氯仿抽提法提取DNA,随后进行12%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银染法显色及判型。结果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伊犁鹅的3个世代中共检测到78个等位基因,0世代、1世代和2世代均检测到26个等位基因;3个世代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322、0.4232和0.451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3751、0.3707和0.3936,表明伊犁鹅的3个世代均处于中度多态,遗传变异处于中等水平,且3个世代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和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3个世代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97、0.0184和0.0074。综合来看,伊犁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该保种场目前所采用的保种方法较好地保存了伊犁鹅原有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4.
为确定引起湘西北地区某肉牛养殖场犊牛腹泻发生的致病菌种类并分析其耐药性,采用常规培养、革兰染色镜检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利用药物纸片琼脂扩散法(Kirby-Bauer)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引起犊牛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米诺环素、头孢曲松4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和头孢他啶2种抗生素中度敏感;对头孢氨苄、哌拉西林、红霉素、万古霉素、强力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麦迪霉素、环丙沙星、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拉定、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苯唑西林、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奥复酸、四环素、多西环素、林可霉素22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研究结果为养殖场科学诊断和治疗犊牛腹泻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氮、磷、钾配施对草原3号苜蓿干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草原3号苜蓿进行大田施肥,通过对苜蓿干草产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模拟寻优分析来探索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施肥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苜蓿干草产量,增产幅度在7.20%~26.85%之间,增产最高的施肥处理是P2K1N1;在单因子施肥效应中,苜蓿干草产量随着磷肥施入量增加而增加,随着钾肥和氮肥施入量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两因子互作效应中,氮磷、磷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氮钾互作对苜蓿干草产量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模拟寻优分析得到最优施肥配比为P2O5 180.22kg/hm^2、K2O 52.82kg/hm^2、N 41.84kg/hm^2,产量达11257.09kg/hm^2。磷、钾、氮以及饲草产量的最优配比区间分别为178.2~182.33kg/hm^2、51.38~54.38kg/hm^2、40.8~42.9kg/hm^2、11247.36~11266.82kg/hm^2。  相似文献   
106.
107.
为明确菌肥和腐熟秸秆对盐碱地燕麦渗透生理及产量的调节作用,以燕麦品种白燕2号和草莜1号为材料,分析了菌肥(F)、腐熟秸秆(S)及二者配施(FS)对燕麦不同生育时期植株K+、Na+、可溶性糖、有机酸含量及株高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拔节期燕麦各器官K+和Na+积累量较高,且茎和叶的K+、Na+积累量均明显高于根部。与空白对照(CK)相比,S和FS处理均显著提高各时期燕麦根、茎、叶K+含量,显著降低Na+含量。F、S和FS处理对各时期两个燕麦品种植株可溶性糖含量也有显著影响。F处理显著增加了抽穗期和灌浆期两个品种植株总有机酸含量,尤其是草酸、乙酸、柠檬酸比例提高;S和FS处理下抽穗期燕麦植株总有机酸含量在第一年较CK显著提高,而第二年显著降低,主要是由草酸变化引起。F、S及FS处理在第二年均显著提高两个品种的籽粒、鲜草和干草产量,其中FS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这说明腐熟秸秆配施菌肥有助于增强盐碱地燕麦植株的渗透调...  相似文献   
108.
为建立并优化草鱼鳃蛋白质组双向电泳的技术体系,实验将草鱼鳃经裂解处理后,通过固相p H梯度胶条进行一向等电聚焦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进行蛋白分离,对不同的裂解液配方、蛋白纯化方法、IPG胶条的分离范围、上样量和染色方法等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并应用lmage Master 2D Platinum 7.0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裂解液中添加DTT来取代Tris和TBP、选择分离范围为pH4-7的IPG胶条和150μg的主动水化上样,电泳结束后对凝胶进行硝酸银染色,获得了覆盖范围广、低背景、高分辨率、适合差异蛋白分析的双向电泳参考图谱。  相似文献   
109.
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2007年4月对长江口海域航次的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营养盐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主要控制过程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范围较大,整体分布趋势是由近岸向外海逐渐降低,且明显受水文状况影响.在长江口海域,磷主要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氮主要以硝酸盐的形式存在,其余依次是溶解有机氮、颗粒态氮、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硅酸盐的行为是保守的,其行为主要受咸淡水混合过程控制;磷酸盐、溶解有机磷、颗粒态磷、亚硝酸盐、氨氮和溶解有机氮的行为是非保守的.  相似文献   
110.
黄河沉积物对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黄河包头段上游相对清洁河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分别以苯酚、苯胺、氯苯等3种代表性芳烃类有机污染物为吸附质,开展了芳烃类有机物的吸附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苯酚、苯胺、氯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等温线属非线性,其吸附特性受吸附剂浓度和种类的影响;苯酚和苯胺的吸附行为受pH值影响显著;溶液的离子强度、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环境温度等均对3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量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