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0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154篇
基础科学   112篇
  340篇
综合类   1415篇
农作物   178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442篇
园艺   225篇
植物保护   1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0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51.
适宜浓度的硝酸稀土溶液浸种后 ,花生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平均生长势和活力指数得到提高 ,种子出苗期缩短 1~ 2天 ,出苗率明显提高。在干旱条件下 ,经处理后的花生其幼苗抗旱性明显增强 ,根系发达、植株矮化、单株叶面积增大 ,分枝数增多 ;花生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也较高 ,细胞质膜透性降低 ,脯氨酸含量增加。硝酸稀土处理后 ,花生幼苗在干旱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和较好的光合效能。在 5种不同浓度处理中 ,以 5 0 0mg/L硝酸稀土溶液浸种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2.
长期稻草还田对土壤球囊霉素和土壤C、N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A long-term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how long-term fertilization and rice straw incorporation into soil affect soil glomalin, C and 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straw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both soil easily extractable glomalin (EEG) and total glomalin (TG) concentrations, as compared with application of only chemical fertilizer or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EEG and TG concentrations of the NPKS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cation + rice straw return) plot were 4.68% and 5.67%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K (unfertilized control) plot, and 9.87% and 6.23%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PK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potassium fertilizer applied annually) plot,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only chemical fertilizer did not caus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of soil glomalin compared with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The changes of soil organic C (SOC) and total N (TN) contents demonstrated a similar trend to soil glomalin in these plots. The SOC and TN contents of NPKS plot were 15.01% and 9.18%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K plot, and 8.85% and 14.76%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NPK plot, respectively. Rice straw return also enhanced the contents of microbial biomass C (MBC) and microbial biomass N (MBN) in the NPKS plot by 7.76% for MBC and 31.42% for MBN compared with the CK plot, and 12.66% for MBC and 15.07% for MBN compared with the NPK plots, respectively. Application of only chemical fertilizer, however, increased MBN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MBC concentration in soil.  相似文献   
153.
为进一步明确适用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病毒检测方法,为脱毒马铃薯生产提供更为有效和准确的病毒检测技术指导。应用反转录聚合酶联式反应(RT-PCR)、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3种方法,对脱毒马铃薯生产中的马铃薯X病毒(PVX)、S病毒(PVS)进行检测,在不同品种及不同繁育等级的种薯中分别比较3种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T-PCR对马铃薯原原种中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其他2种方法;3种方法对一级种的2种病毒检测效果无显著差异。RTPCR非常适用于原原种病毒的检测;ELISA方法对原种及一级种大样本抽检更为适用,而GICA因成本高,更适宜一级种小样本的快速抽检。  相似文献   
154.
粉垄耕作对潮土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新型耕作方式——粉垄耕作对旱地潮土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农作制度的改进上破解粮食增产问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设旋耕(12~16cm,CK)和粉垄耕作(FL1:20~30 cm,FL2:30~40 cm)3个处理。结果表明,粉垄耕作能够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FL1、FL2处理的群体数分别为730.6万茎/hm2、761.4万茎/hm2,分别比CK(683.9万茎/hm2)显著增加46.7万茎/hm2、77.5万茎/hm2。FL1、FL2处理的小麦穗粒数均为31.2粒,比CK(26.8粒)极显著增加4.4粒。FL1、FL2处理能增强旗叶的光合性能,小麦旗叶的SPAD值分别为51.3、46.7,均极显著高于CK(20.2)。FL1(8 137.6 kg/hm2)、FL2(8 481.2 kg/hm2)处理的小麦产量均显著高于CK(6 518.5 kg/hm2),分别比CK增产24.8%、30.1%。  相似文献   
155.
不同菌渣肥施用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适宜的菌渣肥配方,减轻农业副产物对环境的危害,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以不施菌渣肥为对照(CK-JZ0),探讨了菌渣、牛粪不同体积配比的菌渣肥(JZA(纯菌渣)、JZB(菌渣/牛粪=0.5)、JZC(菌渣/牛粪=1)、JZD(菌渣/牛粪=2)在3 000(JZ1)、6 000(JZ2)、9 000(JZ3)kg/hm23个施用量水平上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时,在施用量较低(3 000 kg/hm2)或两者配比不适宜(JZD)时对产量有抑制作用,在适宜的施用量(6 000 kg/hm2、9 000 kg/hm2)和适宜的配比(JZA、JZB、JZC)下才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与CK-JZ0相比,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6 000 kg/hm2时,JZB处理对小麦株高、总干物质量、穗粒数以及JZA处理对小麦的穗粒数有连续稳定的促进作用,JZA处理平均较CK-JZ0增产4.7%;当菌渣和牛粪配合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JZA、JZB、JZC处理对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JZD处理对穗粒数有持续稳定的促进作用,其中JZB、JZC处理表现出稳定的增产效果,平均分别较CKJZ0增产6.7%、15.9%。  相似文献   
156.
研究分析了在浓度梯度的Zn×Cd胁迫下两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和IR68144幼苗根部和地上部Cd和矿物质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Cd2+浓度的上升,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Cd含量都大幅增加.中等浓度的Zn2+能有效地减少高浓度Cd胁迫时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但低浓度Cd胁迫时表现为协同吸收,而高浓度Zn2+则主要促进Cd的吸收.中等浓度的Z2++在一定条件下也能有效减少水稻地上部的Cd积累量,但其作用与Cd2+浓度和水稻基因型都有关,而高浓度Zn2+则完全表现为促进Cd的积累.(2)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和地上部的Zn含量都随着营养液Zn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Cd对水稻Zn积累的影响与Zn2+浓度和基因型都有关,但大多数情况下Cd胁迫明显降低了水稻对Zn的积累.(3)在正常Zn2+浓度(0μmol/L)营养液中,Cd2+浓度上升时,黄华占和IR68144根部Fe积累量都保持相对平稳,但两者地上部Fe积累量明显持续降低;两品种根部Mn含量都不断增加,但黄华占地上部Mn积累量持续下降,而IR68144中保持平稳.Zn×Cd互作对水稻Fe积累的影响在根部主要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地上部则主要显示出抑制作用,但两品种的Mn积累量表现出复杂的Cd2+、Zn2+浓度和基因型相关性.说明锌镉互作能有效调控水稻幼苗对镉的吸收与转运,但其互作效应与Zn2+和Cd2+浓度有关,且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还改变了水稻幼苗中锌、铁、锰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7.
78-35是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于1978年春,从群体茶园自然变异体中单株选择,无性繁殖培育成的新品种,经品系比较,性状鉴定,生化分析,适制性研究和生产试验示范,表明具有发芽早,芽叶茸毛多,适制银针,毛峰类名茶和大宗绿茶、红茶、产量高且品质优;抗寒性强,抗病虫能力也较强以及适应性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8.
[目的]筛选出适宜于洞庭湖平原区棉田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方法]以当地油菜主要品种华湘油13号为对照,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析比较了6718、3176、6701、3174、1672、169X、盛湘油9号、创杂油5号、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等10个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抗性、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综合情况。[结果]抗倒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6718、3176、1672、169X、创杂油5号、华湘油13号(对照)、鼎杂油4号和蜀油168;各品种油菜植株菌核病平均发病株率为72.7%;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169X、6701、鼎杂油4号和6718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增产19.5%、13.0%、13.0%、10.8%、8.6%、8.6%和6.5%。[结论]蜀油168、3176、创杂油5号和169X这4个品种油菜产量高,全生育期适中,抗菌核病较好,并且抗倒伏性强,适宜于当地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9.
【目的】鉴定1株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新的野生菌株,并优化其菌丝的最适培养基.【方法】以1株野生巨大口蘑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野生巨大口蘑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纯菌丝,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度、菌丝长势等指标对其进行培养条件研究,并运用均匀设计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和结论】该野生菌株经鉴定为巨大口蘑,Gene Bank编号为JX193694,命名为SCAU3,其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2℃,最适p H为7~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经均匀设计法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组合:麦芽糖26 g·L-1,酵母膏2 g·L-1,Mg SO42.7 g·L-1,KH2PO41.8 g·L-1,维生素B1 16 mg·L-1,p H7.7.  相似文献   
160.
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品质的现状和含量范围,通过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平桥、光山、罗山和新县等茶区的第1(春茶)、2(春茶)、3(夏茶)批次成品茶叶中品质成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桥、罗山、新县茶区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达到4.20%以上,其中平桥茶区含量最高(4.62%);光山、浉河茶区的含量较低,均低于4.0%,光山茶区的茶氨酸含量最低(3.71%)。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以夏茶的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春茶(第1批);而茶叶中氨基酸、茶多糖、茶氨酸含量均以春茶较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夏茶。信阳毛尖茶春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70~4.77)、水浸出物(42.01~46.31)、氨基酸(2.66~3.67)、茶多糖(9.63~12.49)、茶氨酸(1.26~1.97)、茶多酚(15.60~18.46),夏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66~4.11)、水浸出物(45.62~46.26)、氨基酸(1.52~2.60)、茶多糖(7.80~9.35)、茶氨酸(0.70~1.40)、茶多酚(16.94~1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