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林业   185篇
农学   225篇
基础科学   235篇
  308篇
综合类   1141篇
农作物   214篇
水产渔业   82篇
畜牧兽医   347篇
园艺   160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秸秆覆盖对沟灌水盐迁移与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垄背地膜和秸秆覆盖下的沟灌土壤水盐迁移特征,明晰沟灌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规律,设置垄背秸秆覆盖量分别为0.3(P0.3)、0.6(P0.6)、0.9(P0.9)、1.2kg/m 2 (P1.2)和常规覆膜(DM)、裸地不覆盖(CK)6种处理,于2019年进行沟灌灌水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秸秆覆盖量下玉米生育期前后沟断面土壤水盐分布、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玉米苗期,覆膜和秸秆覆盖处理能显著降低作物无效耗水,保证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抽雄灌浆期,覆膜增温效应促进了作物生长,DM处理玉米耗水强烈,土壤储水量最低;玉米成熟期,垂直方向土壤水分运动较前期减弱。整体来看,P1.2、P0.9处理蓄水保墒效果较好(P<0.05)。沟灌灌水定额较小、盐分淋洗效果较差,且受土壤蒸发及地下水补给作用,因此造成根系层盐分累积。覆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均能有效抑制盐分聚集,P1.2和P0.9处理生育末期的土壤含盐量较初始含盐量增幅较小,分别为14.10%和24.74%。P0.9和DM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CK分别提高20.01%、25.46%和11.32%、15.29%,增幅较大;过量秸秆覆盖造成播期土壤温度偏低,会影响玉米出苗,P1.2处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DM处理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沟灌秸秆覆盖下土壤保墒抑盐效果、玉米出苗、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初步确定适宜的沟灌秸秆覆盖模式,建议采用0.9~1.2kg/m 2 的垄背秸秆覆盖量代替常规地膜覆盖,以减小地膜残留带来的环境污染。本研究可为灌区农业栽培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2.
城市生活污泥的处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处置不当将造成环境二次污染.据统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干污泥约40×104t/a,银川市四个污水处理厂排放干污泥为0.15×104t/a,并以20%的速度递增.污泥是一种生物资源,含有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有机质含量高达50%,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但是若不对污泥进行科学处理,而直接作为普通有机肥,不仅不能促进作物的生长,还会造成土壤与作物的污染[1].污泥的处理处置及其无害化,作为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是世界各国共同重视的问题,代表了人类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衡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草地蝗虫在吸捕机吸捕条件下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建民  杜文亮  裴跃 《湖北农业科学》2006,45(6):751-752,809
草地蝗虫活动的强弱受日照、空气温湿度、地表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蝗虫活动较盛时,利用自行研制的草地蝗虫吸捕机吸捕蝗虫能收到一定的吸捕效果.研究了吸捕机的声、像以及气流干扰下对蝗虫跳跃高度、跳跃速度和跳跃方向等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子产量,与BF处理相比,BF处理基础上不施用氮肥、磷肥、钾肥、镁肥和硼肥处理的子莲产量分别减少了52.4%、9.5%、21.9%、36.2%和15.7%,低镁低硼土壤上不同肥料对子莲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镁肥>钾肥>硼肥>磷肥。产量动态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肥缺乏缩短了子莲快速增产期,收获中后期产量增幅减小。为保证子莲获得较高的产量,需延长快速增产期并提高增长期的增长速率。子莲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任一养分的缺乏都会降低子莲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施用氮肥显著增加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硼肥增加了有效莲蓬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磷肥、钾肥和镁肥增加了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综上所述,低镁低硼莲田氮磷钾镁硼配施可显著提高子莲产量,通过提高子莲有效莲蓬数、旬均...  相似文献   
85.
86.
为加强濒危珍稀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展了濒危珍稀禽类—红腹锦鸡的人工授精研究。2005年5月26日~6月8日,对8只红腹锦鸡用手按摩其背、尾部采精12次。初测其精液品质,结果表明,采精量平均(0.114±0.016)mL(0.01~0.2 mL),每毫升精液中精子平均3.2亿个(3.0~3.3亿),活力9级以上,pH值6.5,偏酸性,淡乳白色(半透明似冲熟的藕粉),微腥。鲜精分别加11%蔗糖—卵黄稀释液(3号液);11%蔗糖—0.1%柠檬酸三钠—卵黄稀释液(5号液);5%葡萄糖—卵黄稀释液(8号液)。精子活力达8~9级。用3%柠檬酸三钠—卵黄稀释液(2号液)稀释,精子活力2级。冷冻时,用11%蔗糖溶液100 mL中加16 mL鲜卵黄,加5 mL甘油,配制的3号冷冻稀释液稀释,解冻后,精子活力达4级。优于试验中选拟的其它配方(加入5 mL甘油的5号冷冻液,解冻后精子活力为3级;加入5 mL甘油的8号冷冻液,解冻后未见活的精子)。如果冷冻稀释液中甘油改为6 mL,则解冻后精子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7.
茶树——次生植物间作茶园生态系统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多样性的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我国茶园生境管理的长期性任务.为了更加科学地选择利用靶标植物而构建植物多样性生态茶园,本文根据已有研究报道详细划分和定义了八种次生植物,主要包括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伴生植物,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驱避植物、屏障植物、诱集植物和指示植物,以及影响农作物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的养...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明太湖地区优良食味高产软米粳稻品种特征.[方法]收集适合太湖地区种植的软米粳稻品种,根据软米粳稻品种生育期、产量和食味品质进行分类,比较研究了不同熟期不同产量与食味品质类型的软米粳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差异.[结果]高产类型软米粳稻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显著高于中产类型.与味中类型相比,味优类型软米粳稻穗数、每穗粒...  相似文献   
89.
Average maize yield per hectare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in high-density tolerance, but litt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grain yield response to high planting density. Here, we used a population of 301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RILs) derived from the cross YE478 × 08–641 to det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QTLs) for 16 yield-related traits under two planting densities (57,000 and 114,000 plants per ha) across four environments. These yield-related traits responded differently to high-density stress. A total of 110 QTLs were observed for these traits: 33 QTLs only under low planting density, 50 QTLs under high planting density and 27 QTLs across both densities. Only two major QTLs, qCD6 and qWKEL2-2, were identified across low- and high-density treatments. Seven environmentally stable QTLs were also observed containing qED6, qWKEL3, qRN3-3, qRN7-2, qRN9-2 and qRN10 across both densities, as well as qRN9-1 under low density. In addition, 16 and eight pairs of loci with epistasis interaction (EPI) were detected under low and high planting densities,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nine and 17 loci showed QTL × environment interaction (QEI) under low- and high-density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These interactions are of lesser importance than the main QTL effects. We also observed 26 pleiotropic QTL clusters, and the hotspot region 3.08 concentrated nine QTLs, suggesting its great importance for maize yield.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ultiple minor QTLs, loci with EPI and QEI, pleiotropy and the complex network of “crosstalk” among them for yield-related traits we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plant density, which increas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yield-related traits for high-density tolerance.  相似文献   
90.
为探讨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响应规律,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以枸杞枝条粉和苦豆子茎秆粉质量比4∶1混合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发酵因子对枸杞枝条基质发酵中堆体腐熟速率及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率保持在60%、添加油饼氮源及接种粗纤维素降解菌处理条件下枸杞枝条粉堆体的腐解量较多,腐解率较高,加快了枸杞枝条粉的腐解进度;温度、含水率、氮源及外源微生物均对枸杞枝条粉木质纤维素降解有显著或极显著作用,木质纤维素降解难易程度依次为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以半纤维素最易降解,降解率在20%以上,以木质素较难降解,降解率在11%以上;以翻堆温度上限为60℃、堆体含水率为60%、添加油饼氮源及接种粗纤维素降解菌处理条件下腐解率较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