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44篇
农学   25篇
基础科学   17篇
  36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石灰稳定土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凯 《森林工程》2004,20(3):67-68
根据石灰稳定土性质及特点 ,分析了石灰稳定土几种常见病害的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2.
通过选取喀斯特山区火龙果园、草丛、花椒林、乔木林和灌草丛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团聚有机碳和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与积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团聚体组成均以>0.5 mm团聚体为主,其含量可占团聚体总量的82.57%-94.79%;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均以乔木林最高,花椒林和火龙果园相对居中,而以草丛和灌草丛较低,随土壤团聚体粒径降低,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峰值基本出现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但该粒径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却不足6%和4%;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累积均受5-1 mm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影响,该粒级团聚体对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贡献率也分别达28.70%-49.47%和34.13%-47.47%,可将5-1 mm粒径团聚体作为喀斯特山区的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特征团聚体;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团聚体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O.8768),表明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可以作为衡量喀斯特山区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动态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63.
麦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性及CA-Markov模型模拟预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特征,精准预测土壤墒情,该研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井灌区典型麦田为例,在监测土壤水分的基础上,采用时间稳定性指数法、空间自相关性评价法研究土壤水分时空分布规律,构建了适用于模拟预报田间水分时空变化的CA-Markov 模型,并将该模型的模拟预报效果与HYDRUS 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等值线由密变疏,变异系数逐渐减小。随着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前期监测的土壤水分稳定性高于后期;在土壤较湿润的情况下,土壤水分空间相关性较强,土壤水分全局Moran''s I 指数随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先增大后变小的规律。CA-Markov 模型模拟预报的各土壤相对湿度等级面积误差的平均值为1.61%,比HYDRUS 模型模拟预报的面积误差平均值(10.86%)小9.25个百分点; CA-Markov 模型对研究区4月下旬、5月上旬的土壤水分干旱等级预测的空间分布Kappa 系数分别为 89.31%、91.46%。该模型可综合考虑麦田墒情的时空变化及随机特性,模拟预测土壤墒情的精度较高、效果良好,可以作为麦田水分管理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64.
试验旨在研究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葡萄糖氧化酶、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AA肉鸡432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公、母各半)。试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500 g/t复合酶和25 g/t葡萄糖氧化酶、500 g/t复合酶和100 g/t葡萄糖氧化酶,Ⅳ、Ⅴ、Ⅵ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0、500和1 000 g/t复合酶,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21日龄及22~42日龄对照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与Ⅱ、Ⅲ、Ⅵ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Ⅳ、Ⅴ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各组间无差异性差异(P>0.05)。纵观肉鸡生长全期,对照组各项生长指标均低于各加酶组(Ⅳ组平均日增重略低于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与Ⅱ、Ⅲ、Ⅵ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Ⅳ、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复合酶能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在复合酶的基础上添加葡萄糖氧化酶可进一步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65.
在8~10℃,相对湿度>60%,光照和黑暗12 h交替的条件下对国我主栽的20份烤烟品种(系)进行发芽试验,评价其耐湿冷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芽率为78.67%~98.00%,变异系数为6.62%。浸泡液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与种皮色泽a值呈显著正相关,与种皮色泽h值呈显著负相关;发芽率与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浸泡液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20份烤烟品种(系)可划分为耐湿冷型、普通类型、湿冷敏感型等3个类群。依据种皮色度、活力和发芽率筛选出贵烟201、K326、云烟87、红花大金元等耐湿冷品种。  相似文献   
66.
关于我国城市绿化树种植被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种选择是城市森林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战略性问题。针对我国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城市绿化发展特征、环境特点、生态文化和绿色需求,本文从树种立地适应性、生态服务价值、卫生保健功能、安全防护需求和特色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城市绿化建设中的树种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67.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马尔可夫模型预测的方法,来研究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对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掌握了其动态变化特征,构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结合起来,构建了土地需求量预测马尔可夫组合模型。分析了区域各土地类型的利用潜力。应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预测了区域土地需求量;预测出影响区域土地和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从而得出土地利用供求平衡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是一种新的更有效的土地需求预测方法,影响吉林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决策等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68.
武汉"8+1"城市圈即武汉以及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8个中小城市。文中通过对武汉"8+1"城市圈区位特点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武汉城市圈林业建设的总体布局;从建设尺度、建设模式和建设重点方面提出了林水结合的生态建设构想;指出在林的建设方面,要按照"外围育林养山,内部增林护水"的原则,优化森林网络;在水的建设方面,要按照"水网连通,江湖相济"的原则,构建健康湿地网络系统,促进内外水热交换。在此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地貌特征、森林资源分布现状和城市发展趋势,提出了"水轴林扇,多组团多廊道"的区域一体化林业建设空间格局,并分别探讨了具体的林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9.
结合双鸭山自然环境特点和区域发展状况,将双鸭山森林城市建设分为核心区和市域2个尺度进行分区布局,并分别提出了"二轴、二带、六楔、多园、多岛"的核心区布局和"一城、二区、三网、三极、多点"的市域发展布局框架,以促进双鸭山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0.
北京专属单位区树木数量结构特征与三维绿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北京建成区学校、医院、机关附属事业单位、工厂、企业等52个专属单位进行每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类型单位区树木数量结构、胸径等级分布和立木层次结构,提出了单位区绿化发展建议。结果表明,毛白杨(Ⅳ=0.465)、国槐(Ⅳ=0.311)、侧柏(Ⅳ=0.188)、泡桐(Ⅳ=0.180)、雪松(Ⅳ=0.170)、油松(Ⅳ=0.150)、银杏(Ⅳ=0.101)是单位区重要值最高的几个树种,其累计数量占到了研究区树木总株数的54.7%,相对覆盖度累计达到0.697。单位区乔木植株平均高度10.6 m,平均胸径21.4 cm,径级区间(10 cm≤DB,H<20 cm)和立木层次(5 m≤h<15 m)上分布的植株数量和树种数量最多,单位区现有树木水平径级结构与立木层次结构分布相对合理,但树木数量整体偏少,多数单位区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群落结构。重度修剪、立地环境差和建筑物阻挡是制约单位区树木三维绿量扩增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补植高大乔木的措施增加单位区绿量空间,实现树冠下地面空间利用和冠层绿量空间拓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