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48篇
  免费   1109篇
  国内免费   1937篇
林业   1251篇
农学   1320篇
基础科学   962篇
  1817篇
综合类   8025篇
农作物   1326篇
水产渔业   673篇
畜牧兽医   2809篇
园艺   1226篇
植物保护   885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59篇
  2022年   836篇
  2021年   879篇
  2020年   791篇
  2019年   777篇
  2018年   596篇
  2017年   907篇
  2016年   617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898篇
  2013年   1050篇
  2012年   1481篇
  2011年   1401篇
  2010年   1306篇
  2009年   1144篇
  2008年   1168篇
  2007年   1094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701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390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AIM: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MAPK) signaling pathway in the Kupffer cells (KCs)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and interleukin-1β(IL-1β),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 rats.METHODS:Sprague-Dwaley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①sham operation rats, ②SAP rats, ③SAP rats given the p38 MAPK inhibitor CNI-1493(10 mg/kg, iv). The SAP model was induced by the bili-pancreatic duct infusion with 5% sterile soduim taurocholate solution. Rats from each group were killed at 12 h after sham operation or SAP and Kupffer cells (KCs) were isolat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1β (by quantitative real-time RT-PCR) and p38 MAPK activity (by Western blot analysis) in KCs were examined. The levels of TNF-α and IL-1β in plasma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RESULTS: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cvitation of p38 MAPK in KCs harvested from SAP rats than those from sham operation rats. SAP also promot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TNF-α and IL-1β in KCs and the plasma levels of TNF-α and IL-1β. These ev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by treatment with CNI-1493.CONCLUSIONS:p38 MAPK activation is one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ignaling events that may mediate the KCs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TNF-α and IL-1β, in SAP rats. The inhibition of the p38 MAPK may be a potential target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AP.  相似文献   
42.
通过测定天然芸苔素内酯对水稻幼苗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以及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对水稻幼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活力的影响,研究天然芸苔素内酯减轻胺苯磺隆对水稻药害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其作用机理与水稻幼苗GSH含量、GST活性变化没有太大相关性,可能与其能间接激活水稻幼苗ALS活力有较大相关。  相似文献   
43.
44.
黑河干流中游地区耗水量变化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黑河流域水资源极其匮乏 ,加之地区上的配置不均衡和中游地区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了黑河下游严重生态环境问题 ,已影响到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黑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地区 ,该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蔬菜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 ,耗水量占流域耗水量的 85 %以上 ,是黑河的主要耗水区和径流利用区。本文利用黑河上游控制站莺落峡站和中游控制站正义峡站水文资料 ,分析了黑河中游耗水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黑河中游耗水量在 4.2 0× 10 8m3 左右 ,比较稳定 ;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耗水量明显增加 ,80年代耗水量比 40年代末期至 70年代增加了 2 .0× 10 8~ 2 .5×10 8m3 左右 ;90年代耗水量又比 80年代增加了 1.6 0× 10 8m3 左右。 80年代以来流域耗水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这是以人类活动影响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由α-苯氧基丙酸酯出发,合成了取代氨基(或芳氧)磺酰基苯氧丙酸酯,并测定了它们的除草活性。所有的化合物均经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的生测结果表明上述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46.
 选以CO39为背景的水稻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与稻瘟菌生理小种ZC13(菌株97-151a)组成的3类典型非亲和性互作,以亲和性互作为对照,对各互作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完全非亲和性互作C101A51/97-151a、高度非亲和性互作C101L AC/97-151a及中度非亲和性互作C104 PKT/97-151a,POD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明显升高,48h前达到高峰,升高趋势一直持续到7d完全显症时,幅度基本与各互作非亲和程度呈正相关;亲和性互作CO39/97-151a接种后40 h POD比活性才开始升高,4~6 d达到高峰,峰值也较大。3类非亲和性互作PAL比活性在接种后0 h或16 h开始较明显升高,整个互作中形成3~4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中PAL比活性一直明显下降。3类非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升高,基本一直保持升高趋势,在40 h前幅度较大,并形成1~3个较高的峰;亲和性互作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接种后即开始大幅度升高直至完全显症,48h后幅度远高于非亲和性互作。3类非亲和性互作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在24 h内开始较明显升高,在48h前形成2~3个较明显的峰;亲和性互作在接种后β-1,3-葡聚糖酶比活性即开始升高,在48h后显著高于非亲和性互作。讨论了POD、PAL、几丁质酶及β-1,3-葡聚糖酶参与水稻抗稻瘟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7.
25s rRNA 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在香菇栽培菌种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目前中国7个主要香菇栽培品种:科,26,939,135,9311,申10和7402和25s rRNA基因中的D1/D2片段进行了DNA序列测定,根据DNA序列测定结果对它们之间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个香菇栽培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同源性很高。通过聚类分析,根据香菇之间的亲缘关系,可以将这7个品种分为2类,即苏香,939和9311为一类,26,申10,135和7402为一类。  相似文献   
48.
SSR技术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高志红  章镇  韩振海 《果树学报》2002,19(5):281-285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技术以其丰富的多态性、共显性遗传、重复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植物遗传和育种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分子标记。对SSR技术的原理和特点作了简要的介绍,较详细地分析了如何获得SSR引物,特别是综述了果树上SSR引物的研究现状,同时将其与其它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SSR标记检测的位点多态性水平明显高于RFLP,而且重复性优于RAPD;着重介绍了SSR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和构建果树遗传图谱及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现状;指出SSR技术将在果树科研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on DNA and collagen protein synthesis in human vascular fibroblasts. METHODS: In the present experiment, the human vascular fibroblasts were cultured and effects of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on DNA and collagen protein synthesis in human vascular fibroblasts were observed by using [3H]-TdR incorporation and [3H]-proline incorporation in vitro. RESULTS: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significantly promoted NDA synthesis and collagen protein synthesis of quiescent human vascular fibroblasts, with a maximal response at a concentration of 30μg·L-1at 24 h and 36 h,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 promotes DNA and collagen protein synthesis in cultured human vascular fibroblasts.  相似文献   
50.
外源绿原酸对苹果抗病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离体培养方法对富士、红星和八棱海棠进行绿原酸处理,研究苹果在外源绿原酸处理下POD、PPO、PAL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绿原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富士以0.0001%绿原酸、红星以0.0008%绿原酸、八棱海棠以0.0004%绿原酸处理后,其PAL活性均显著提高,苹果体内也因此而提高了绿原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