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林业   208篇
农学   300篇
基础科学   184篇
  395篇
综合类   795篇
农作物   134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313篇
园艺   74篇
植物保护   15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We report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the structures and dynamics of interfacial water on a hydrophilic surface with atomic-scale resolution using ultrafast electron crystallography. On the nanometer scale, we observed the coexistence of ordered surface water and crystallite-like ice structures, evident in the superposition of Bragg spots and Debye-Scherrer rings. The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dominantly cubic, but each undergoes different dynamics after the ultrafast substrate temperature jump. From changes in local bond distances (OH.O and O.O) with time, we elucidated the structural changes in the far-from-equilibrium regime at short times and near-equilibration at long times.  相似文献   
102.
 蚕豆根病病残体置于不同环境下,病原菌消减速度和致病性变异的程度不同:在模拟的大田浸泡和自然干湿交替系统中,菌群消减较置于室内干燥条件下快,其致病力与寄生阶段相比显著下降。病菌在蚕豆秸浸渍液中的繁殖量比在土壤浸渍液中大。除已知的初侵染源外,豆田稻茬也是这些病原菌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3.
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计数技术和气相层析仪检测土样甲烷含量,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下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的数量变化和土壤的甲烷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下的黄松泥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在107~108cfu/g干土之间,变化范围不超过2个数量级.水稻田土壤和水稻分蘖期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其它植被下土壤的甲烷氧化菌种群,但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它们的甲烷氧化速率却差异显著.土壤中甲烷氧化菌种群数量对土壤氧化甲烷速率有影响但不显著.在氧化甲烷活性很低的土样中加入外源甲烷,可刺激土壤中的甲烷氧化菌增殖,并可诱导甲烷氧化速率达到最大值,但不同植被的土壤达到氧化甲烷最大速率所需的诱导时间不同.不同植被土壤间的甲烷氧化最大速率略有差异,以水稻田土壤为大.  相似文献   
104.
目的: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例柏叶黄酮进行比较,寻找一种较准确、简单的测定侧柏叶黄酮的方法。方法:HPLC法:流动相由乙睛:0.01mol/L KH2PO4:乙酸(28:72:1.5,V/V)组成;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以槲皮甙为参照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参照品,410nm波长测定黄酮含量。结果:两种方法都有较好的精密度.但测定的结果有较大差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得的结果比HPLC法高。结论:以槲皮甙为定量指标更能准确地反映侧柏叶的内在质量,HPLC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5.
不同肥料类型和处理对水稻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当前我省大面积种植的5个水稻品种,在7种不同施肥处理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不同施肥类型与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尿素+控失剂+饼肥配合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产量,平均较对照增产51.7%;该施肥处理还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较尿素+饼肥施肥处理平均增加了20.1%;品种K优52和协优52在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平均产量和平均氮肥农学利用率均高于其它试验品种,分别为6.06 kg/667m2、10.3kg稻谷/kg N与6.10 kg/667m2、11.8kg稻谷/kg N.因此,控失剂的配合辅助施用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农学利用率;K优52和协优52的平均氮素农学利用效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06.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氮肥施用量对玉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密植,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改善玉米品质;通过模拟试验和优化选择,提出了玉米产量≥7500kg/hm2、粗淀粉≥65%、粗脂肪≥4.55%、粗蛋白质≥11.2%、赖氨酸≥0.33%、色氨酸≥0.075%的栽培措施,其相应的密度为53475~72435株/hm2,氮肥施用量为278.85~488.70kg/hm2。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NMU化学诱变剂诱变的11个早籼稻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得出:NMU对株高等主要经济性状均有诱变作用,但对不同性状的效果不同。株高的变异幅度最大,其次是单株谷重,播始历期的变异幅度最小;NMU诱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专一性,11个品种中,播始历期缩短和穗粒数增加的机率较大,千粒重增大、结实率提高以及单株谷重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可能性;NMU诱变还具有高效性,能够将早熟、高产及优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了常规育种方法难以达到的目标;NMU诱变也具有特异性,例如在早籼26后代中出现了糯性变异株系。竹青的诱变后代出现了外观品质较优的株系。此外,还可以获得一些诸如常绿等特异型种质资源。说明:NMU化学诱变剂及这项诱变技术用于水稻育种及品种改良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深入解析了"城市意象"中四组概念的逻辑关系,管窥蠡测的探视了该书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城市元素或系统本身和相互之间的矛盾和消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9.
Cd胁迫下稻田土壤生物活性与酶活性综合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试验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程度的外源重金属Cd胁迫对淹水稻田土壤生物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Cd胁迫对不同的土壤生化过程具有不同效应,低浓度Cd的添加对水稻田土壤呼吸强度有一定刺激作用,高浓度则产生抑制;对上与厌氧微生物相关的生物活性的影响中,以产甲烷活性所受影响最大,硫酸盐还原活性次之,反硝化活性最小,而且在整个处理期间对Cd的反应较为稳定,是表征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良好生物指标。Cd胁迫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中,对土壤的脲酶活性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达刘57.4%,而对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活性影响较小,最大抑制率均未达到25%,转化酶对Cd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短日处理对感光型杂交稻组合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感温组合为对照,对7个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人工短日和自然短日处理,结果显示,南宁感光型杂交水稻组合在人工短日处理下,能缩短生育期30d左右;而在自然短日下,能缩短生育期60d左右.遮光处理一般能使植株变矮,增加感光组合的单株有效穗,使每穗总粒数减少;自然短日能使主茎叶片数减少,结实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