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137篇
农学   144篇
基础科学   128篇
  253篇
综合类   1123篇
农作物   223篇
水产渔业   196篇
畜牧兽医   576篇
园艺   235篇
植物保护   11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禽流感病毒NP基因和新城疫病毒F基因各设计1对引物,经优化单项RT-PCR(sRT-PCR)反应体系,建立的多重RT-PCR(mRT-PCR)同时检测禽流感、新城疫的极限分别为10-2.5 EID50/0.1 mL和10-3.75 EID50/0.1 mL,mRT-PCR检测禽流感的敏感性与sRT-PCR一致,mRT-PCR检测新城疫的敏感性较sRT-PCR敏感性下降2个数量级。特异性试验表明,mRT-PCR仅检测到不同亚型(H1、H3、H5、H6和H9)禽流感、不同毒力新城疫病毒,对其他9种禽病原体和SPF鸡尿囊液均未扩增出片断。mRT-PCR检测39株禽流感H1、H5和H9亚型病毒、41株不同宿主源新城疫病毒,结果与sRT-PCR、HI试验完全一致;mRT-PCR和病原分离法同时检测人工感染鸡的组织脏器,2种方法检测禽流感的符合率为93.8%(30/32),检测新城疫的符合率为95.2%(20/21);采用mRT-PCR和病原分离法同时对35份进口禽产品、32份鸡粪拭子检测,2种方法检测禽流感的符合率为100%(67/67),对新城疫的符合率为97.1%(65/67)。病原分离法的检出率虽高于mRT-PCR,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采用CO2气体检测管法对湘西洛塔旱地不同深度土壤CO2浓度进行了一年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10 cm,20 cm和40 cm处土壤CO2浓度具有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表层土壤CO2浓度受气温影响比较显著,而60 cm,100 cm,140 cm,180 cm,220 cm和260 cm处土壤CO2浓度未表现出一定的季节节律变化,说明影响深层土壤CO2浓度的因素比较复杂。100 cm深度以上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100~260 cm深度的土壤CO2浓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3.
花生高效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以花生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高效率诱导丛生芽发生的技术体系。该体系芽分化诱导率高达83%,外植体平均出芽数为6.8个,重复性好。同时建立了花生幼胚离体培养再生体系,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获得理想的体胚,并再生出正常的植株。  相似文献   
994.
油菜结实特性与库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以4个油菜品种的结实特性研究表明,开花后20d内油菜角果体积和表面积急剧增长,角果和籽粒干重随成熟进程而增加,籽粒干重在开花25d后增重加热,40d左右超过果皮干重。具有生殖生长优势品种的单位角果皮面积的生产力(PPA)和单位角果皮表面积负担的籽粒数(SNPA)较高。果皮与种子的生理代谢进程不同,二者的全氮,叶绿素以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角果形态及干物质积累转化进程有明显的相关性。初花期去叶处理可使4个品种明显减产,去叶对分枝产量的影响大于主花序,主要减少分枝的每角粒数;去短叶的减产幅度大于去无柄叶。  相似文献   
995.
林地的外部效应最为典型,具有存在的普遍性、完全收益权实现的困难性、消费的非排他性等特点,其成因是收益收溢,价格为林地的额外收益价格和外溢收益价格的代数和,有关法律对外部效应的补偿巳作规定,以浙江省温州茶山森林公园为例,研究了林地外部效应评估和补偿问题,指出了调控林地外部效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6.
旨在构建复合菌剂以降解玉米芯,使生物质能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并且减少环境污染。本实验以牛粪及牛粪玉米芯发酵料为试材,用刚果红染色法和滤纸酶活法(FPA)筛选纤维素降解菌,并进行菌株鉴定;将所得到的菌株通过划线法进行拮抗实验;最后将菌株复配接种到玉米芯研究其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在牛粪及牛粪玉米芯发酵料中获得的菌株BC-2W、BC-2Y、BC-7W、BC-7Y、BC-12Y、BC-15W、BC-15Y、B1-2、B1-11、B2-7、B2-8和B2-9 FPA酶活均在9.0 U/mL以上,接种复合菌剂的玉米芯纤维素降解率达到(55.63±2.21)%,高于接种牛粪的玉米芯纤维素降解率。红外光谱、X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接种复合菌剂的玉米芯木质纤维素降解程度均高于接种牛粪组。复合菌剂可有效降解玉米芯,在纤维素降解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用于玉米芯的生物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997.
优选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的最佳提取工艺。以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查溶剂体积分数、溶剂倍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6倍量70%乙醇在80℃下提取3次,每次2 h。稳定性研究和中试验证结果表明所得工艺合理可行,可作为丹参中丹酚酸B和丹参酮类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98.
输电线路作为路径长、跨度大的典型线型工程,在生态环境脆弱的丘陵地貌、山地地貌等山丘区进行建设,会破坏该区环境,加剧水土流失。为顺应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以沿线涉及黄土丘陵地貌、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的陕北—湖北±8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钎法监测水土流失,对其水土流失特征、强度及其治理体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具有点状线型分布特征; 其工程空间跨度大,侵蚀环境差异显著,侵蚀类型多且复杂。(2)输电线路工程在黄土丘陵地貌的土壤侵蚀模数〔12 000~25 000 t/(km2·a)〕明显高于山地地貌〔3 600~9 500 t/(km2·a)〕和平原地貌〔950~2 000 t/(km2·a)〕,是该工程重点土壤侵蚀防治区。(3)站区和塔基区是输电线工程造成最大土壤侵蚀量的水土流失单元,其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7 267 t和37 478 t,应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单元。(4)在水土流失治理的工程措施基础上,融入近自然治理思想,优先选择乡土草、灌、树种,以此集成针对山丘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的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研究结果可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探究林火烈度和火后时间对喀纳斯泰加林林下草本层碳密度的影响,在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设置火干扰样地,采用收获法进行了生物量调查。分莎草科、禾本科、豆科和其他草类4个功能群进行草本地上碳密度对林火烈度的火后时间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喀纳斯林泰加林草本层地上碳密度的范围为0.096~0.359 t/hm2。在3个演替阶段,莎草科和禾本科对草本层地上碳密度贡献率大; 其他草类对草本层地上碳密度贡献率的范围为10.03%~40.97%; 豆科对草本层地上碳密度贡献率最小,仅在针叶阔叶林阶段中低烈度火后51~84 a的林分中其贡献率较大。喀纳斯林草生态系统大部分林分处于针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阶段,草本层地上碳密度在不同烈度的火干扰下总体趋势为:低烈度>中烈度>高烈度,表明低烈度火干扰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3个演替阶段草本功能群地上碳密度对林火烈度的火后时间响应并不相同,但草本层地上碳密度随着火后时间的增加总体呈减小趋势。高烈度火干扰对草本层地上碳密度的影响最大,且不利于保持或提高森林的生产力。通过清除林下凋落物将林火烈度控制在中、低烈度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草本层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究辐照对甲鱼预制菜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0、4.7、7.1、9.9 kGy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通过感官评定并利用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分析辐照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5 kGy以内剂量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的感官品质无明显影响,高于5 kGy会影响其气味和滋味,进而可能产生异味。辐照对甲鱼预制菜特征气味引起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传感器响应值较高的芳香成分和有机硫化物、氮氧化合物、甲烷、醇类和醛酮类物质,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能够有效区分经不同剂量辐照处理的甲鱼预制菜。4.7 kGy组与对照组气味差异较小,7.1、9.9 kGy组与对照组差异相对较大。不同剂量辐照后甲鱼预制菜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增加,醛类、酸类相对含量降低,烃类、芳香族类、酮类、酯类相对含量升高,醇类、含氮含硫及杂环类相对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分析结果表明,壬醛、癸醛、辛醛、己醛、庚醛、1-辛烯-3-醇和2-戊基呋喃是甲鱼预制菜的关键风味成分,苯甲醛、苯乙醛、(E,E)-2, 4-癸二烯醛对其风味具有重要修饰作用。辐照后辛醛、己醛、1-辛烯-3-醇对甲鱼预制菜总体风味的贡献率降低,庚醛、2-戊基呋喃的贡献率先降低后增加,苯乙醛的贡献率增加并成为关键风味成分。因此,建议采用不超过5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甲鱼预制菜,在杀菌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持其原有风味。本研究结果为辐照技术在甲鱼预制菜杀菌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