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林业   138篇
农学   94篇
基础科学   93篇
  139篇
综合类   1133篇
农作物   142篇
水产渔业   122篇
畜牧兽医   634篇
园艺   171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盐碱胁迫对酸枣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山西、河北、辽宁4个种源地酸枣为研究材料,采用营养液基质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盐碱胁迫对4个种源地一年生酸枣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0.3%、0.6%和0.9%的盐碱混合胁迫均降低了酸枣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胁迫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其中陕西酸枣的株高和茎粗在0.9%胁迫下最低,分别为48.55、4.10 mm,山西酸枣的总生物量相比CK下降最多,降低了27.79 g·株~(-1);除酸枣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胁迫处理10~50 d下降,70~110 d上升外,酸枣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增加趋势,胁迫至110 d时,在0.9%胁迫下的辽宁酸枣叶片MDA含量、陕西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河北的脯氨酸含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0.81 mmol·g~(-1)、93.53 mg·g~(-1)、670.92μg·g~(-1);利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种源地酸枣进行耐性综合评价得出,各种源地酸枣耐盐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河北辽宁山西陕西。  相似文献   
992.
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的试验监测,从土壤盐分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两个方面,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盐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际间,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实施膜下滴灌6~8 a的盐荒地块,深度在60~100 cm的土层土壤含盐率分别保持在0.5%、0.8%上下,形成稳定积盐层,在60cm以上土层土壤盐分基本处于动态平衡;在年内,盐荒地土壤盐分整体上呈现随生育期的推后而降低的趋势,0~60cm土层脱盐效果较为明显,春秋季是两个积盐的高峰期;下野地灌区、金沟河灌区地下水埋深年际均值为3.60、2.26 m,土壤含盐率年际均值为0.49%、0.77%,土壤盐分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增加,说明石河子垦区土壤含盐量受地下水埋深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晚播条件下高产冬小麦品种的产量形成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中南地区的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轮作,而种植耐迟播小麦品种是保证两季作物均衡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为了筛选耐迟播的小麦品种,2015年以适宜河北地区种植的16个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为试材,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了迟播(10月15日播种)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迟播高产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小麦产量与冬前的单株分蘖数、单株次生根条数和主茎叶片数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冬前单株分蘖数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与成熟期旗叶SPAD值和开花期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挑旗期旗叶SPAD值和灌浆期天数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晚播条件下,应选择春季发育较快、灌浆期长、后期衰老较慢的小麦品种;而冬前植株生长过快、过旺,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从高产水平(产量9 500 kg/hm2)看,冀麦325、石农086、婴泊700、衡S29、济麦22和冀麦585属于耐迟播品种,这些品种的特点是:冬前生长速度中等(主茎叶片3叶一心),灌浆期较长(39~41 d),冬前LAI为0.90~1.03、开花期LAI为7.46~8.03,生育后期叶片衰老较慢、SPAD较高(≥36.8)。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及黄萎病病害的关系,为棉秆的合理利用和防治棉花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以棉秆移除(NPK)和棉秆还田(NPKS)为对照,采用常规分析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棉秆移除基础上施用常量棉秆炭(22.50 t/hm2,NPKB1)和增量棉秆炭(45.00 t/hm2,NPKB2)条件下,新疆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理化性质和黄萎病病害发生的相关性。【结果】施用棉秆炭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理化性质有显著相关性。经过2年的2%棉秆炭的施用显著降低了真菌多样性。真菌NPKS和NPKB2处理OTU丰度分别显著降低了15.63%和46.25%(P<0.05),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显著降低了11.81%和65.40%。不同用量棉秆炭对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真菌数量的影响较大,但菌根真菌数量降低。NPKB2处理土壤中GibberellaFusariumVerticillium等病原真菌数量较NPK处理显著降低。施用棉秆炭显著增加了棉花根际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氮的含量,而速效磷的含量则降低;对pH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电导率。RDA分析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是影响棉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素。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Verticillium数量与黄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施用棉秆炭降低了棉花黄萎病病原菌数量,与NPK处理相比,增量棉秆炭Verticillium数量显著降低了63.83%。与NPK处理和NPKS处理相比,NPKB1处理增加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NPKB2处理黄萎病病害发病率下降不显著,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2.2%和15.0%。【结论】施用棉秆炭降低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减少了黄萎病病原菌数量,增加了连作棉花根际土壤养分含量。虽然没有显著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但有缓解病害发病程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5.
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核桃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氮(N)、磷(P)、钾(K)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核桃施肥提供依据。以7年生早实核桃 “辽核4号”为试验材料,于核桃萌芽期、幼果发育期和硬核期进行施肥,在果实采收前调查产量并进行果实养分测定,研究不同配方肥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N、P、K施肥处理对核桃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出仁率影响显著,对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影响不显著。处理1的单位冠幅产量、单果重、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345 g/株、P为345 g/株、K为345 g/株,施肥比例为N∶P∶K=1∶1∶1,水平组合为N1P2K2。处理4的出仁率、不饱和脂肪酸和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345 g/株、K为0 g/株,施肥比例为N∶P∶K=2∶1∶0,水平组合为N2P2K0。处理7脂肪含量、亚麻酸含量最高,其施肥量:N为690 g/株、P为172.5 g/株、K为172.5 g/株,施肥比例为N∶P∶K=4∶1∶1,水平组合为N2P1K1。N肥与单位冠幅产量、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肥与出仁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各品质指标相关性不大;K肥与单位冠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饱和脂肪酸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巫溪不同烤烟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帅红  谭波  袁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49-51,77
[目的]研究重庆巫溪不同烤烟品种的适应性。[方法]在巫溪烟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引进2个烤烟新品种秦烟201、云烟99,在巫溪县古路镇进行大区试验。以巫溪烟区常规品种云烟87为对照,从抗病性、丰产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等方面对参试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秦烟201、云烟99主要化学成分基本协调,病害抗性、烤后原烟外观质量与对照相当,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品种布局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刘志强  李明明  王鲁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7):223-225,228
以武穴市为例,介绍了近年来该市在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方面作出的行动以及取得的成果,对县级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进行了探索思考,并提出加强检测能力的建议,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8.
《压花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课程通过选取与岗位和市场接轨的内容,采取强化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建压花工作室创业与科技研发项目创新平台,开发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等一系列途径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生通过在实践中学习"创作压花",通过"压制花材、创作压花产品"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在科研项目中"研究压花",在"研究"中实施创新,最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感受和水平.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检索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2006—2016年的我国农地重金属相关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初步探明了我国农地重金属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从2006年开始,我国农地重金属领域的发文量逐步增长,涉及到第一作者2114名,著录发文机构共635家。发文50篇及以上的机构4家,是本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居首位。刊发本领域论文的期刊共569种,其中《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发文量超过100篇,位居榜首。被引频次排在前10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为1443,被引频次最高的3篇论文分别刊登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地理学报》《生态环境学报》上。重金属类型主要涉及到Cd、Hg、As、Pb、Cr、Cu和Zn等,其中涉及Cd污染的最多;我国土壤修复方式以植物修复居多,微生物修复和电动修复较少,原位修复较异位修复多;有关风险评价的论文177篇,涉及的重金属中Cd最多,涉及地区中湖南位居首位。近几年在农地重金属领域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调查、污染评价、累积及化学转化。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进行了一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净碳交换量(NEE)、总初级生产力(GPP)和生态系统总呼吸(Reco)]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NEE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NEE月平均日变化在生长季表现为较明显的"U"型曲线,不同月份"U"型高度不同;NEE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两个吸收期(NEE为负)和三个排放期(NEE为正),NEE在早稻和晚稻的生长季有两个明显的碳吸收期,早稻平均值为-0.58 g C·m~(-2)·d~(-1),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6月20日,为-1.77 g C·m~(-2)·d~(-1),晚稻平均值为-1.28 g C·m~(-2),最大值出现在2015年9月19日,为-2.23 g C·m~(-2)·d~(-1);冬闲期存在两个碳排放期,平均值为2.68 g C·m~(-2)·d~(-1)。水稻种植期间白天的净碳交换受光合有效辐射的影响显著,夜间的净碳交换受5 cm土壤温度的显著影响,温度低时的冬闲期温度敏感性高于温度高时的双季稻种植期。全年的NEE总和表现为碳排放,达778.4 g C·m~(-2),GPP为1 643.7 g C·m~(-2),Reco为2 425.8 g C·m~(-2)。因此,南方"双季稻-冬闲田"生态系统有可观的固碳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