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25篇
  免费   1134篇
  国内免费   1796篇
林业   1202篇
农学   982篇
基础科学   792篇
  1746篇
综合类   8623篇
农作物   1291篇
水产渔业   915篇
畜牧兽医   2863篇
园艺   1455篇
植物保护   786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394篇
  2022年   888篇
  2021年   864篇
  2020年   805篇
  2019年   755篇
  2018年   553篇
  2017年   886篇
  2016年   587篇
  2015年   962篇
  2014年   980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533篇
  2011年   1652篇
  2010年   1545篇
  2009年   1259篇
  2008年   1296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915篇
  2005年   659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压缩机系统中的泄放阀(Blow Down Valve,BDV)既是压缩机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又作为一个重要泄放源对火炬管网和火炬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影响。与一般压力容器相比,压缩机系统由于进出口压力经常存在较大差别而使其泄放阀计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某项目的中压压缩机系统为例,首先计算了压缩机系统的停机稳定温度和压力,然后利用Hysys软件的动态泄压模块对BDV进行计算以得到最大瞬时泄放量,最后计算BDV上下游管道尺寸和BDV阀尺寸。计算结果表明,火灾工况为控制工况,压缩机系统在火灾工况下泄放时,泄放量不断减小,泄放物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2.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穴位给药系统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具有经穴效应和药物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已广泛应用于兽医临床.目前,兽医临床上常用穴位给药方式是穴位埋植和穴位注射,而常用穴位主要是后海穴、百会穴、肺龠穴.随着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的广泛应用,新型经络穴位给药制剂和经络穴位给药作用机理已成为经络穴位给药系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3.
将大豆中已克隆的一个新的SKIP基因(GmGBP1)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导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对其进行IPTG诱导.结果表明:在IPTG浓度为0.1 mmol·L-1,诱导时间为8h,诱导温度为37℃时,重组蛋白得到表达,分子量大约为95 kDa,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8 mol·L-1尿素对其进行溶解后经GST柱纯化,得到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4.
提供一种卡放式接车台板总成,不仅可使其接车台板总成的接车台面可依据需要,在外部传递的驱动力作用下,平升、平降或倾转,而且还解决了原有轮式拖拉机总装线接车下线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其结构构思新颖,简单可靠,适用面宽,易于制作,具有可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5.
为探讨乳化异氟醚进行小型猪全身麻醉麻醉效果,选取14头巴马猪以2.80 mL.kg-1.h-1进行静脉麻醉,在麻醉过程中对生理反射、镇痛、镇静、肌松,呼吸和循环系统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乳化异氟醚可以使小型猪维持良好外科麻醉状态,麻醉过程中小型猪一般生理指标、循环系统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呼吸系统指标与正常比较有显著性改变(P<0.05或P<0.01),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小型猪麻醉过程无异常表现。乳化异氟醚能满足临床手术麻醉需要,可以作为小型猪全身麻醉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6.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含有自己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DNA因其在氧化磷酸化中的作用而广为人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线粒体DNA可作为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激动剂,并在病原体感染和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线粒体DNA在进入细胞质或细胞外环境后,可以激活多种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模式识别受体,从而触发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Ⅰ型干扰素反应。因此,本文就线粒体DNA激活先天性免疫的机制以及其在病原体感染和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讨论、总结,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线粒体DNA在病原体感染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旨在探究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肌分化因子(myogenic differentiation 1,MyoD1)启动子甲基化以及mRN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复苏了前期冻存的关岭牛成肌细胞,并进行培养,待其生长到对数生长期,再通过不同浓度的5-Aza-dC对牛成肌细胞进行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结合高通量检测方法检测My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利用qRT-PCR检测MyoD1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发现,0.1 μmol·L-15-Aza-dC为最适浓度,该浓度下细胞抗凋亡因子Bcl的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极显著提高(P<0.01),促凋亡因子Caspase-9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周期因子Cyclin A2的表达显著提高(P<0.05),而细胞因子Cyclin B1、Cyclin D的表达无显著变化;检测空白组和试验组MyoD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发现,试验组甲基化水平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而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5-Aza-dC能够通过改变Caspase-9、Bcl、Bax、Cyclin A2等基因的表达来调节关岭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能够有效降低MyoD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P<0.01);极显著提高其mRNA的表达量(P<0.01)。低浓度的5-Aza-dC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及调控关岭牛MyoD1的甲基化水平来调控MyoD1的表达;同时推测,MyoD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能够影响关岭牛成肌细胞的生长发育,可为遗传标记辅助关岭牛的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8.
1990年,甘肃省庆阳市开始引入辽宁绒山羊对子午岭黑山羊进行杂交改良,但目前尚不清楚2个品种在脂肪酸含量、肌肉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影响了杂交改良效果。试验旨在分析两个绒山羊品种的产肉性能、肉品质、肌肉营养成分和脂肪酸含量差异,为绒山羊的杂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9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和辽宁绒山羊公羊各5只,测定其屠宰性能以及背最长肌、前腿肌和后腿肌处的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和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子午岭黑山羊的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眼肌面积、GR值、剪切力和滴水损失低于辽宁绒山羊(P<0.05),但其肌肉的平均亮度值、色度值、pH1和pH24高于辽宁绒山羊(P<0.01)。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子午岭黑山羊肌肉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高于辽宁绒山羊(P<0.05),但肌内脂肪和粗蛋白含量低于辽宁绒山羊。在2个山羊品种的肌肉中均检测到11 种饱和脂肪酸(SFA,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10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以亚油酸和顺-11,14-二十碳二烯酸为主)和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以油酸为主),子午岭黑山羊肉中的SFA、PUFA、n-3 PUFA、n-6 PUFA含量和PUFA/SFA值均高于辽宁绒山羊(P<0.01),但MUFA含量低于辽宁绒山羊(P<0.01)。结果表明,辽宁绒山羊有更高的产肉力,但子午岭黑山羊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更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更符合人类健康膳食标准。  相似文献   
129.
禾草内生真菌对于提高宿主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耐性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凋落物分解对于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比较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植株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重量及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纤维素∶N与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残留率的变化,以期揭示内生真菌在紫花针茅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E+紫花针茅凋落物分解速率高于E-,具有更短的分解周期;随着时间的延长,紫花针茅凋落物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N由E+显著高于E-逐渐变为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纤维素含量、纤维素∶N和纤维素残留率则逐渐变为E+显著低于E-;另外,随着分解时间延长,E+和E-凋落物全氮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全氮残留率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且后期E+显著低于E-。因此,内生真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紫花针茅凋落物全氮、木质素和纤维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0.
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奇  高琪  马自强  王楠  王明玥  彭杰 《草地学报》2021,29(5):1014-1024
监测植被覆盖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像元二分模型和重心转移模型等方法分析阿拉尔垦区1990—2019年近30年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9年,阿拉尔垦区平均植被覆盖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和极高植被覆盖区的面积呈增加趋势,差异显著,分别增加了674 km2和1 147 km2;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时段上,2005—2010年垦区西北部开始出现植被,以中覆盖类型为主,区域上,垦区西北部植被覆盖的增加趋势最显著;近30年,垦区植被覆盖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转移;气候对阿拉尔垦区植被覆盖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但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保护自然植被,有计划地开垦土地,合理调整垦区农业结构,科学分配水权,保证垦区生态用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