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2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0篇
  47篇
综合类   233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目的】研究条施调酸材料的调酸效应及其对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为调酸材料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马铃薯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设置根区施用磷酸一铵(MAP)、硫磺(S)、混合调酸剂(磷酸一铵和硫磺按质量比1∶1混合,MS),以不施用调酸材料为对照,分析调酸材料施入石灰性土壤后土壤pH值、锌硼有效性以及马铃薯叶片、块茎锌硼含量的变化,研究3种调酸材料根区条施后的调酸效应及对土壤锌硼有效性和马铃薯锌硼吸收的影响。【结果】施入调酸材料能显著降低石灰性土壤pH值,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调酸效应总体表现为MS>MAP>S。施用调酸材料能提高淀粉积累期马铃薯根区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硼含量,MAP、S、MS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8.82%,9.80%和37.25%,土壤有效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53.01%,57.83%和61.45%。施用调酸材料后,苗期马铃薯叶片锌、硼积累量分别增加了48.44%~60.83%和40.73%~58.68%,块茎膨大期分别增加了31.43%~39.88%和22.40%~33.06%;在淀粉积累期,MS和S处理马铃薯叶片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1.85%和30.25%,而MAP处理则较对照增加了4.79%,MAP、S、MS处理马铃薯叶片硼积累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0.67%,41.78%和38.21%。收获期施用调酸材料后,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锌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9.47%,4.94%和14.81%,S、MS处理马铃薯锌积累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88%和21.08%,而MAP处理提高了30.39%;MAP、S、MS处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4.97%,15.51%和63.10%,硼积累量分别提高了67.74%,16.13%和51.61%。【结论】调酸材料降低了石灰性土壤pH值和马铃薯块茎锌含量,但提高了马铃薯块茎硼含量;从调酸效应和马铃薯块茎吸收来看,磷酸一铵与硫磺配施最有利于马铃薯对土壤中微量元素锌硼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2.
为实现树状灌溉管网低能耗、投资节约以及灌水均匀度高等目的,构建了树状灌溉管网非线性数学模型,设定压力、管径、流速为约束条件,设计了模拟退火与布谷鸟(SACS)混合算法,结合文献[14]资料数据分别采用遗传(GA)算法、模拟退火遗传(SAGA)混合算法、布谷鸟搜索(CS)算法、SACS混合算法4种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优化结果表明,采用SACS混合算法比GA算法灌溉管长减少了16.27%、投资节约了2.13%,比SAGA混合算法、CS算法,虽灌溉管长相等,但管径得到较大的优化,投资分别节约了3.76%、17.28%,验证了SACS混合算法的有效性.最后,以贵州省石阡县龙塘大屯茶叶园区216 hm2现代水利试点区喷灌工程为例,采用SACS混合算法对喷灌工程管网进行了优化,比传统设计方法灌溉管长减少了12.08 m,投资节约了17.93%,优化效果明显,为树状灌溉工程管网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3.
南美斑潜蝇为害芹菜的产量损失和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结果表明:(1)在塑料大棚内,南美斑潜蝇虫道面积百分率与芹菜产量呈负相关,而与芹菜产量损失率呈正相关,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3658-0.02675X和Y=2.15899 0.08184X,即虫道面积百分率每增加1%,产量减少0.02675kg,产量损失率增加0.08184%。(2)南美斑潜蝇为害大棚芹菜经济阈值数学模型:X=14.0845ln 23.1575L/68.075-L。  相似文献   
104.
关于水稻根负向光性光受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水稻根负向光性的光受体,观察了光质对稻根的负向光性效应,用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水稻根冠浸提液的吸收光谱,并对根冠中的蛋白质进行了SDS PAGE电泳分析。蓝紫光能显著诱导稻根负向光性,而红光无效;根冠浸提液的吸收光谱在350 nm和450 nm各有一个吸收峰;根冠中有120 kD的光受体特征的蛋白条带。推测稻根负向光性的光受体可能为蓝光受体。  相似文献   
105.
为探求适合河南省花生产区磷与有机肥合理的配施比例,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磷用量(45、90和135 kg/hm2)与有机肥用量(0.75、1.50和2.25 t/hm2)配施对花生产量及磷素吸收、土壤Hedley各磷素形态含量与分配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磷用量下,与2.25 t/hm2有机肥用量相比,0.75和1.50 t/hm2有机肥用量下,花生产量显著提高8.2%~11.8%,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降低17.1%~64.3%;相同有机肥用量下,增施磷肥显著增加花生地上部生物量,但对产量无显著影响。花生不同部位磷含量对磷与有机肥配施的响应表现为,中高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分别显著高于低量有机肥和磷肥处理,而中量和高量有机肥、磷肥处理间差异因植株部位不同而异。土壤不同磷组分对磷与有机肥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活性磷组分(H2O-P和NaHCO3-Pi)和中等稳定性磷组分(NaOH-Pi和NaOH-Po)含量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土壤稳定性磷组分(HCl-P和Residual-P)随磷肥与有机肥用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机肥和磷肥对土壤磷酸酶的影响不同,增加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但增施磷肥抑制土壤磷酸酶活性。综合而言,磷肥与有机肥合理配施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花生各部位磷素含量、土壤活性磷含量及土壤磷酸酶活性,过量施用有机肥和磷肥均可造成花生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还不利于提高花生体内磷含量。本试验条件下在施用45 kg/hm2磷肥基础上配施0.75~1.5 t/hm2的有机饼肥有利于改善土壤-花生系统磷素营养,促进花生产量提高,可在豫南砂姜黑土花生种植区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6.
旨在探讨小梁切除术与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的治疗疗效。成功建立6只犬的双眼青光眼模型,每只犬双眼分别行小梁切除术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两种手术中均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检测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并发症及眼底变化,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均有较好的降眼压功效,但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较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内压的变化幅度更小,且其眼内操作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7.
A/Ann Arbor/6/60Ca(H2N2)冷适应疫苗供体株具有冷适应性、温度敏感性和致弱性表型。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体外合成A/Ann Arbor/6/60Ca(H2N2)冷适应疫苗株具有冷适应性的内部基因PB2、PB1、PA、NP、M、NS,从A/Anhui/2/2005(H5N1)毒株获得HA、NA,并对HA基因上的多个连续碱性氨基酸基序进行了缺失修饰。将上述8个基因片段分别克隆至pBD双向表达载体中测序鉴定。利用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构建正确的8个重组pBD质粒转染Vero细胞拯救病毒。经RT—PCR和序列测定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获得了一株H5N1亚型A/Anhui/2/2005重组病毒,将其命名为AH/AAca,救获的重组病毒具有预期的温度敏感性和冷适应性生物学特性。随后进行了AH/AAca人工感染SPF鸡的感染性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其对鸡既无感染性,也无致病性。AH/AAca的获得为评价其在小鼠、非人类灵长目等动物模型上的保护效力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我国预防人禽流感的流行建立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108.
以近年来河南安阳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例,阐述了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今后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9.
浅谈贵南县草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有利的形势和良好的历史机遇,对贵南县草产业的发展思路、存在的问题等做出调整,综合贵南实际,分析和探讨今后发展的思路、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究豫北地区不同种类肥料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研究4种肥料(缓控释肥、长效肥、控释肥和缓释肥)及施用深度(10,20 cm)对花生农艺性状,氮、磷、钾积累量,SPAD值,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用不同种类控释肥料均可改善花生农艺性状,提高花生养分的积累量和产量,改善品质。各施肥处理相比,百果质量、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无显著差异。缓释肥浅施时荚果产量最高,达7 083.5 kg/hm~2;缓控释肥浅施时主茎高、第一侧枝长最大,荚果产量居中;缓控释肥深施出仁率最高,达70.2%,荚果产量仅次于缓释肥浅施,达6 861.2 kg/hm~2,花生仁产量达4 818.2 kg/hm~2。缓控释肥对花生的产量与品质影响较显著,缓控释肥深施时比对照增产30.43%,粗脂肪含量增加5.18%;就施用深度而言,缓控释肥深施处理比浅施的氮、磷、钾积累量分别增加8.49%,9.54%和0.28%,粗脂肪含量增加4.76%,产量增加5.06%。因此,豫北砂质壤土区花生种植适宜深施缓控释肥,更有利于花生生长发育及养分积累,进而改善品质,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