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18篇
  47篇
综合类   306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小麦富集重金属的品种差异及其潜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筛选出适合黄淮冬麦区种植的具有重金属低累积潜力且食用安全的小麦品种,在黄河故道丰县境内选取代表性农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籽粒对Pb、As、Cr、Hg、Cd和Ni富集的差异,并用目标危害系数(THQ)法对其食用后的潜在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区144个采样点表层土壤中As、Cr、Cd和Ni的平均含量较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分别超标0.14倍、0.20倍、1.32倍和0.20倍,Pb和Hg均低于背景值,仅Pb未见超标点位,但所测6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级标准值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规定的土壤中污染物含量限值。供试的12个小麦品种籽粒中的6种被测重金属含量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限制值,但对Pb、Ni、As、Cr的吸收累积差异较Cd、Hg明显,以Pb最为明显。聚类分析可将12个品种划分为较低累积类群(保麦2号、烟农19、百农207、保麦5号、荔高6号和迁麦1号)、中等累积类群(新麦288、淮麦20、百农AK58和豫农035)和高累积类群(徐麦30和徐麦33)。12个小麦品种的籽粒对6种重金属的平均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Ni和Cr,富集程度在不同品种间差异程度不同。其THQ值和总危害系数(TTHQ)值均小于1.0,表明居民消费供试品种小麦籽粒无被测重金属引起的潜在健康风险。但徐麦30、豫农035和徐麦33籽粒中重金属的TTHQ值均介于0.9~1.0,对此应引起重视。综合评价,保麦2号、百农207、保麦5号、荔高6号和新麦288可作为黄淮冬麦区种植的重金属低累积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12.
因果关系鉴定是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实落地的重要抓手,是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的环节。本研究通过分析支撑技术的适用性、鉴定实践对支撑技术的需求以及农业环境损害的特殊性,剖析了农业环境损害因果关系鉴定的难点和破解路径,并提出了建议。农业受体损害常与病虫害、气候气象条件、田间管理等因素及污染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果关系鉴定既要对不同因素进行区分,又要受制于可获取的鉴定材料。污染溯源等技术方法只有与特定案件能够获取的鉴定材料相契合,排除非污染因素及相似污染源,才能在个案鉴定中发挥作用。开展图谱和数据库研究,遵循因果关系判定准则,采取调查与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是破解因果关系“鉴定难、鉴定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13.
选用合丰50和龙垦310作为供试品种,供试种子经不同浓度(5、10、25、50、100 mmol·L-1)的GABA浸种8 h后,放入9 cm培养皿中,然后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发芽,以蒸馏水浸种为对照,比较不同浓度GABA浸种对大豆种子萌发、根系形态、抗氧化系统、内源GABA与代谢物质的影响,旨在明确GABA对大豆种子萌发和根系形态建成的调控效应,为农业生产中通过外源GABA的施用培育壮苗,提高大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结果表明,随GABA浓度提高,合丰50和龙垦310萌发、根系形态及相关生理指标大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0 mmol·L-1浸种处理对合丰50和龙垦310促进效果最显著,与对照相比,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提高了12.2%和14.7%、98.9%和77.9%,根长、侧根数、根鲜重分别提高了27.3%和27.1%、93.4%和90.5%、28.5%和77.2%,根系SOD、POD、CAT、APX活性分别提高了91.3%和88.3%、38.5%和33.3%、48.7%和35.8%、64.3%和46.2%。另外,根粗随GA...  相似文献   
614.
鱼类种群繁衍离不开优质卵子的产出。卵子质量问题限制了许多海洋和淡水鱼类养殖业的发展。卵子质量主要受卵黄形成与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亲本营养、管理以及其他内源或外源因素可能会影响卵黄组成与卵泡发育。与哺乳动物相比, 鱼类卵母细胞发育与调控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晰。本文分析了鱼类卵子发育特点, 探讨了亲本来源、育龄、环境因子以及营养等因素对鱼类卵子发生、发育与受精后仔鱼成活率的影响及其生理适应策略; 又从基因、miRNA 与蛋白表达等分子层面阐述了影响卵母细胞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 解析了闭锁与过熟是卵泡发育的重要现象。本文在总结已有卵母细胞发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闭锁卵泡的形成与调控可能的影响因素, 以期为深入理解卵泡闭锁在鱼类繁育生物学中的作用与其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15.
616.
为了解青藏高原青稞耐寒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了来自青藏高原地区的71份青稞耐寒育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利用从分布于大麦7个连锁群上的200对SSR引物中筛选的48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230个等位条带,变化范围为1~10个,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79个条带。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54 7~0.856 9,平均值为0.489 8。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化范围为0.469~0.924,平均值为0.745。经聚类分析,在GS约0.740处可将71份材料分为五大类,第51、43和14号品种分别聚为A、B和C类,第22、27、39和50号品种聚为D类,其余64个品种聚为E类,其中,第51号品种的穗长(3.8cm)、穗粒数(44.2粒)最低,第43号的单穗小穗数(90个)最高,但千粒重(35.6g)最低,第14号品种的生育期(86d)最短,但穗粒数(69.6粒)最多。此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表明,71份青稞资源材料可划分为2个亚群。  相似文献   
617.
为探索适合“优鲈3号”幼鱼的麻醉运输方法,开展了丁香酚对“优鲈3号”幼鱼的静水麻醉试验和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监测了麻醉运输试验中的水质变化和幼鱼血液、肌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升高,幼鱼进入麻醉的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延长,静水麻醉使用丁香酚的最适质量浓度为12~18 mg/L。综合考虑运输需求、幼鱼存活率以及残留代谢,选择能达到轻度麻醉期的6 mg/L为模拟麻醉运输试验的麻醉剂浓度。以质量浓度为6 mg/L的丁香酚对幼鱼进行麻醉后进行10 h模拟运输,分析运输水质、幼鱼生理指标的变化发现: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麻醉组和对照组水体的pH均显著降低,麻醉组的pH总体高于对照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显著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的皮质醇(COR)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且麻醉组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幼鱼血清中尿素氮(BUN)和乳酸(LD)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也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麻醉组总体低于对照组。幼鱼肌肉中的乳酸与pH呈负相关关系,乳酸含量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pH则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18.
农业环境损害案件类型多样且各具特点,针对耕地内含人工障碍层这类鉴定对象复杂且不确定因素较多的案件,现有鉴定技术成本投入较高、耗时较长且存在一定的技术局限性,很大程度影响司法鉴定的时效性与科学性。为探索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高密度电阻法在耕地破坏鉴定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在天津某区实证案例现场铺设总长度为1 338 m的9条测线,共682根有效电极数,探测地下人工障碍层固体垃圾的分布特点,同时采用钻探勘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地下填埋固体垃圾深度在 2.8~7.0 m不等,分布面积约3 000 m2,高密度电阻法测试结果与钻探勘查方法结果接近。研究表明,高密度电阻法在司法鉴定实证案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将其与钻探勘查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降低鉴定成本并提升地下人工障碍物勘查的准确性,对进一步开展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我国农业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证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19.
为了探讨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条件,实验采用低浓度的NaOH溶液浸泡法,探究种皮去除过程中NaOH溶液浓度、浸泡温度和浸泡时间对去皮效果的影响,进而选出最佳去皮条件。实验结果表明,NaOH溶液浓度为1.8%、浸泡温度为50℃,浸泡时间为10min时去除种皮的效果最好。NaOH溶液浸泡法是一种有效的去除太白贝母种子种皮的方法,实验为研究太白贝母种子休眠过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20.
为了加快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良种更新,以引进的大口黑鲈美国群体(US)和国内养殖群体(YZ)为基础群体,开展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获得USUS、USYZ、YZUS和YZYZ共4个配对组合,并对子代个体1龄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USYZ杂交子代在体质量、体长和绝对增重率方面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变异系数也最高;2组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均具有中亲优势,USYZ杂交子代的体质量、体长、全长、头长和体高均具有超亲杂种优势,且在生长性状方面优于YZUS组合。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子代的全长、体宽、体高和体质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区别于USUS,在USYZ、YZUS和YZYZ中体宽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要高于体高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基于群体交配设计,从杂交子代的生长性状方面分析最佳的杂交组合,以期为中国大口黑鲈养殖群体种质改良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