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4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2023篇
林业   1662篇
农学   1791篇
基础科学   1038篇
  2228篇
综合类   8147篇
农作物   1262篇
水产渔业   846篇
畜牧兽医   3210篇
园艺   1222篇
植物保护   1108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64篇
  2022年   836篇
  2021年   943篇
  2020年   911篇
  2019年   850篇
  2018年   607篇
  2017年   954篇
  2016年   618篇
  2015年   947篇
  2014年   985篇
  2013年   1211篇
  2012年   1485篇
  2011年   1573篇
  2010年   1552篇
  2009年   1354篇
  2008年   1227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331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建立一种液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分析植物组织中23种游离氨基酸的方法。植物样品经盐酸-乙醇法一步提取后直接进样,无需进行衍生和固相萃取等其他前处理步骤。液相色谱采用Intertsil OSD-4C18(250mm×3.0mm)色谱柱,采用甲醇-甲酸体系进行洗脱,对23种氨基酸获得比较理想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通用性良好、样品制备简单(一步提取,无需衍生)、灵敏度高、检出范围宽、高效快速,可以在30min内完成整个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112.
苦瓜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孢菌苦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目前市场上缺乏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或生防菌剂。为了更好地防治苦瓜枯萎病,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出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G5 与恶霉灵复配施用的最优组合,并在苦瓜枯萎病发病样地对盆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防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菌药组合B+0.75Hym(1×109 cfu · mL-1 G5 菌悬液+187.5 mg · L-1 恶霉灵)处理对盆栽苦瓜枯萎病的防病效果为81.6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同时该组合对苦瓜幼苗的促生作用最为明显。接种苦瓜枯萎病菌后,菌药组合B+0.75Hym的苦瓜叶片中PAL、PPO、POD 防御酶活性较高。田间防效验证试验中苦瓜苗移栽30、60 d 后菌药组合B+0.75Hym 对苦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较高,分别达到了52.59%、32.13%,且苦瓜产量也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盆栽试验筛选出的菌药最优组合B+0.75Hym 不仅能够降低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有效防治苦瓜枯萎病,提高苦瓜产量,有一定的生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旨在为油菜株型育种和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选用3个不同类型的紧凑型油菜常规品种,以松散型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为对照,研究了在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株/hm2密度下各品系的库源特征及其与收获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紧凑型油菜单株在不同密度下的库源特征与对照松散型相同,单株根、茎、枝、壳干重,角粒数和单株角果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低密度显著高于高密度;千粒重随密度的变化不大。紧凑型油菜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松散型油菜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紧凑型油菜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收获指数对密度的响应在两类型品种表现一致,最低密度15万株/hm2增加到30万株/hm2时达到峰值,以后随着种植密度的继续增加而降低。收获指数与茎+枝+壳干重之和,与库性状角粒数、角果数、千粒重、单株产量,与库源关系的粒根比、粒茎比、粒枝比、粒壳比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收获指数不仅要扩“源”增“库”,还要协调库源的合理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4.
调查了近年来在上海局部区域严重发生的农林害虫——中喙丽金龟成虫对不同植物种类的危害程度。共计调查243个植物种类,其中109种植物受害,占调查植物种类数量的44.86%。109种受害植物隶属于39个科,以蔷薇科、豆科植物种类最多。  相似文献   
115.
旨在分离纯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中能够诱导细菌素Paracin1.7分泌的刺激因子,并探明其对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HD1.7细菌素生成量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通过60%硫酸铵沉淀、CM Sepharose Fast Flow弱阳离子交换柱层析中度纯化及Superdex 75凝胶层析精度纯化,将获得的层析分离物与L. paracasei HD1.7共培养,检测共培养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及luxS基因的转录水平,并用SDS-PAGE与Native-PAGE检测分离物质。结果表明L. paracasei HD1.7抑菌活性为126.68%;luxS基因上调表达,为对照菌株的2.43倍;刺激因子的表观分子量约为30 kDa。本研究利用三步法初步分离纯化出诱导Paracin1.7生成的刺激因子,明确该刺激因子可以启动种间群体感应相关基因luxS,为L. paracasei HD1.7的群体感应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6.
针对保定市城区水系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公布的黑臭水体河流中的一亩泉河7.23km的黑臭水体段为参考进行了勘查、取样与COD实验工作,从2019年4月12日到2019年5月29日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一亩泉河河流不同位置COD大小不同、污染原因不同。通过周围景观的变化、对采样点附近居民进行的走访和COD浓度的测定,对一亩泉河的水质状况和污染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并为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经济有效、便于管理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7.
我院农业科技新闻写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农业科技新闻的特性,剖析我院农业科技新闻写作存在的不足,提出写好农业科技新闻的对策,对指导农业科研院所宣传人员写好农业科技新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8.
基于遥感的CASA模型是测算植被NPP的主要方法之一,当前CASA模型中普遍以月内某一时刻或几个时刻的植被NDVI值计算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这一方法忽略了月内FPAR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在计算中会产生较大误差.文中以煤矿区为例,首先通过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的矿区遥感影像,改进CASA模型中FPAR的计算方法,以FPAR连续函数均值代表月FPAR,并评价改进效果.通过FPAR损失量测算各植被NPP变化量,为煤矿区生态环境变化做出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9.
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ase)是调控植物糖类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渗透调节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酶为多基因家族,各成员在植物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中有15个Sus成员,本研究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Gh Sus1D、Gh Sus3A、Gh Sus3D和Gh Sus6D在起始期(0~3 DPA)大量表达;GhSus7D在10 DPA的纤维中表达量快速增加,达到同期突变体胚珠的4.7倍;Gh Sus1A、Gh Sus5D在纤维伸长期(5~15 DPA)表达量显著高于胚珠,分别在10 DPA、15 DPA时达到峰值;Gh Sus3A、Gh Sus3D、和Gh Sus6D在纤维发育(15 DPA)时表达量重新上升,且在20 DPA时仍处于较高表达水平。Sus基因家族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它们在陆地棉品种徐州142野生型和突变体中的组织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根、茎、叶、花中没有显著差异。但不同Sus基因具有不同的组织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0.
长杂2号在襄垣县的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郭晋襄  李会霞  田岗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74-1176
对优质、高产谷子杂交种长杂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在襄垣地区的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种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针对其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优质高产栽培措施:适时播种、适时喷除草剂并间苗、公顷留苗不应超过30万株、综合防治病虫害、及时抢收,为该品种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