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84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1200篇
林业   813篇
农学   729篇
基础科学   547篇
  1184篇
综合类   6190篇
农作物   858篇
水产渔业   544篇
畜牧兽医   2099篇
园艺   998篇
植物保护   660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64篇
  2022年   614篇
  2021年   641篇
  2020年   601篇
  2019年   571篇
  2018年   418篇
  2017年   687篇
  2016年   375篇
  2015年   647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813篇
  2012年   1062篇
  2011年   1112篇
  2010年   1100篇
  2009年   949篇
  2008年   871篇
  2007年   803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16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中灌区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玉米种植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和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筛选适合玉米生长的施肥处理,为玉米农田生产力提升和氮肥过量的污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设置A、B、C、D、E、F、G、H 8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施用100%化肥(N 0.20 g/kg,P_2O_5 0.10 g/kg,K_2O 0.10 g/kg)、施用80%化肥、施用50%化肥、施用50%化肥+50%猪粪、施用50%化肥+50%蚯蚓粪、施用扩蓄增容肥(N 0.20 g/kg,P_2O_5 0.13 g/kg,K_2O 0.10 g/kg)、施用玉米专用肥(N 0.20 g/kg,P_2O_5 0.04 g/kg,K_2O 0.03 g/kg),其中B、C、D处理为减氮处理,B、E、F、G、H处理为等氮(施氮量均为0.20 g/kg)处理,采用盆栽试验,于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采集玉米地上部、根部样品及土样,测定并分析玉米生长性状及土壤无机氮含量,探究减氮及等氮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长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盆栽条件下,施氮量为0.20 g/kg时,减氮50%~80%不会显著影响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玉米的生长。在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等氮条件下猪粪、蚯蚓粪与化肥配合施用处理的玉米株高、叶片SPAD值、地上部干质量、根系干质量、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活力、根系长度均较高;而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结论】盆栽条件下,各减氮处理均未显著影响玉米大部分生长性状及土壤无机氮含量,揭示减氮对玉米生产是可行的,且以猪粪、蚯蚓粪与化肥配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2.
为探明有机种植模式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以太湖地区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农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温室气体增温潜势(GWP)和排放强度(GHGI)进行温室效应估算。结果表明:在稻麦轮作季,有机与常规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整体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稻季,有机种植土壤CH_4排放总量为195.56 kg·hm~(-2),显著高于常规种植(119.77 kg·hm~(-2)),而CO_2和N_2O排放总量与常规种植无显著差异;在麦季,有机种植土壤CO_2、N_2O和CH_4排放总量分别为12 554.92、1.44 kg·hm~(-2)和7.02 kg·hm~(-2),常规种植土壤分别为8 096.61、2.67 kg·hm~(-2)和6.74 kg·hm~(-2)。稻季有机种植土壤温室气体GWP和GHGI显著高于常规种植,而在麦季常规种植较高。在整个稻麦轮作季,有机种植模式下温室气体GWP和GHGI分别为6 501.69 kg CO_2-eq·hm~(-2)和0.44 kg·kg~(-1),显著高于常规种植模式(4 745.38 kg CO_2-eq·hm~(-2)和0.37 kg·kg~(-1))。有机种植模式在稻季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无明显优势,但是有利于麦季农田土壤温室气体的减排。  相似文献   
993.
DNA甲基化是植物DNA普遍存在的一种表观遗传修饰方式,不仅在植物快速适应新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还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器官分化特异性过程。本研究通过构建优化的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体系来分析入侵植物黄顶菊不同器官和同一器官不同发育阶段的组织甲基化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器官特异性MSAP体系利用筛选的13对引物共扩增536条条带,其中引物EhHM7对表观遗传多样性贡献率最大,多态性百分比为92.45%;发育阶段特异性MSAP体系利用筛选的14对引物共扩增407条条带,其中EcHM1对表观遗传多样性贡献率最大,多态性百分比为80.56%。甲基化类型变异结果显示,黄顶菊不同器官(根、茎和叶)间以及同一器官不同发育阶段(老叶和嫩叶)的组织间均表现出显著的甲基化水平差异性,半甲基化、全甲基化和整体甲基化三种甲基化变异类型中茎组织的甲基化发生率最高,分别达到30.28%、19.37%和49.66%,老叶组织的全甲基化和整体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嫩叶组织,分别达到33.29%和52.77%。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黄顶菊叶片个体分布较根、茎的个体分布更为密集,且嫩叶较老叶密集,表明根个体间和茎个体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大于黄顶菊叶片的个体间差异,且老叶的个体差异大于嫩叶,这种个体间差异在样品采集时不可忽视。所以,在利用表观遗传学方法进行黄顶菊入侵性的研究中,必须要制定科学的采样方案,把植物器官和生长发育阶段特异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994.
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可将特色小镇划分为生态型、文化型、科技创新型、金融型及人力资本型五类。生态型特色小镇内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企业和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又将促进生态型特色小镇不断实现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型特色小镇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生态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统筹政府、市场、智库三重保障体系,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应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充分保障生态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995.
为了促进农业产业链稳定健康发展,利用实际调研数据,以草莓产业链为研究对象,分析相关主体的成本构成、价值增值比例和利润分配,并利用Shapley值法,根据各相关参与主体贡献的多少去计算草莓产业链的利润分配方案。研究表明,在草莓产业链中,农户的增值比例最高,销售环节次之,中间商环节增值比例最低。草莓产业链最终利润分配方案为:种植户、批发商及零售商分别获得全部收益的64.77% 、7.84% 、27.39% 。完善政策为:完善组织形式,提高对农户的技术支持服务力度;加强对草莓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效管理,提高相关资源配置的利用效率;建立草莓收购目标价格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996.
AFLP分子标记在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是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 ,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材料鉴定、小麦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目的基因的分子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以及基因表达调控与克隆研究等方面。本文对AFLP在小麦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7.
为探究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适宜的水、氮管理模式,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磷、钾肥施用量固定,在生育期内设置3个滴灌水平(W1~W3分别为4 646.25 mm/hm~2、3 097.50 mm/hm~2、1 548.75 mm/hm~2)和6个氮肥梯度(F1~F6分别为572.42 kg/hm~2、542.30 kg/hm~2、512.17 kg/hm~2、482.04 kg/hm~2、451.91 kg/hm~2、0 kg/hm~2),以常规农户土栽水、氮管理(7 650.00 mm/hm~2、600.00 kg/hm~2)为对照(CK),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番茄的光合特性、品质和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耦合能显著提高叶片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其中SPAD值以W1F4处理最大,为44.83; W1F2处理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6.69μmol/s~2·m。同时,各处理显著改善番茄果实品质,Vc含量以W1F3处理最高,为30.46 mg/100 g FW,较CK增加17. 61%,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番茄红素含量与Vc含量变化趋势一致,为5. 21~7. 80mg/100 g FW。有机酸含量较CK有降低的趋势。W3F2、W1F1和W1F3处理糖酸比分别为8.25、8.26、8.85,口感较佳。产量以W1F2处理最高,为170 985.48 kg/hm~2,较CK增产27.73%。氮肥农学利用率(NAE)与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以W1F4、W3F4处理为最高,为87.34%、96.64 kg/mm·hm~2。综合分析认为,水氮耦合利于改善番茄品质,提高番茄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生育期内滴灌4 646.25 mm/hm~2、追施氮肥542.30 kg/hm~2是基质栽培番茄较为理想的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针对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构建指标体系,对其发展进行评价,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推进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措施。方法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运用德尔菲法,聘请相关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新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即将步入成长阶段,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在农民组织化程度,农业的多功能性的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转移劳动力和农村公共资源短缺等方面。结论 新疆已经具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以科技为引领,以融合程度高、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揭示不同重茬年限下微生态制剂对病害的防治效果及产质量提升水平,明确适宜内蒙古重茬田微生态制剂的最佳施用量,2015-2017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展了微生态制剂不同施用量(0、30、60、90、120kg/hm~2)对不同重茬年限甜菜根腐病防治和产质量提升的研究。结果表明,随重茬年限的增加,重茬年限负效应逐渐增加,造成微生态制剂的防效逐年降低,甜菜的发病率、死株率呈大幅度增加,产质量水平显著降低,年际间以重茬3 a的改善效果最佳,处理间以施用量为90 kg/hm~2和120 kg/hm~2 2个处理较好。重茬3 a施用量30 kg/hm~2、60 kg/hm~2、90 kg/hm~2、120 kg/hm~2分别较0 kg/hm~2甜菜死株率降低7.76%、17.15%、23.18%和32.38%;发病率降低16.97%、41.84%、45.75%和56.09%;产量提高10.12%、12.51%、18.12%和19.19%;产糖量提高11.14%、15.45%、23.74%和25.98%,且各处理间基本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甜菜根腐病的发病率与产质量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根腐病是重茬甜菜的主要障碍因子,开展对重茬甜菜根腐病防控研究,对内蒙古甜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以武陵山区小流域马尾松林、枫樟混交林、杜仲林和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对其7.5、12.0、20.0 cm土层深度在典型降雨前后水分动态变化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林地土壤水分的日变化规律,从而为林水综合管理、流域科学治理以及森林多功能高效经营等提供科技支持。结果表明:1)所有观测时间内,在7.5和12.0 cm土层深度处,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最大的均是杜仲林,其次是枫樟混交林,最低的是坡耕地,土壤水分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20.0 cm土层深度处,杜仲林和枫樟混交林差异不显著,马尾松林与坡耕地差异显著;3个土层深度下,4种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均为杜仲林>枫樟混交林>马尾松林>坡耕地。2)降雨前, 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均比较稳定,只在7.5和12.0 cm处缓慢减少;降水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最大的是7.5 cm的马尾松林,其次是12.0 cm的坡耕地。3)降水前后,4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与风速和大气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的含水量与湿度呈正相关关系。4)综合分析表明杜仲林的土壤含水量最大,其作为生态经济型树种,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能力,可大面积示范推广有利于提高研究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