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0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研究灰树花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和机体免疫活性。【方法】按极性从低到高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加热回流提取灰树花子实体,获得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丙酮提取物和甲醇提取物。70只SPF级昆明小鼠(雌雄各半)分为7组,每组10只,分别标记为空白组、模型组、CTX阳性组及灰树花子实体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及甲醇提取物组,小鼠接瘤后第2天开始给药,空白组不给药及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CTX阳性组隔天腹腔注射CTX 20mg/kg,石油醚、乙酸乙酯、丙酮和甲醇提取物组每天灌胃相应的灰树花子实体提取物,抑瘤10d。通过检测肿瘤抑制率,脏器指数,血清中影响因子干扰素-γ(INF-γ)、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等指标及肿瘤切片观察,研究灰树花子实体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Hep-A-22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免疫活性及抗氧化作用。同时,通过小鼠耳肿胀试验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进一步探究灰树花子实体提取物的免疫活性作用。【结果】各给药组均具有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其中灰树花子实体甲醇提取物组抑瘤效果最佳(52.31%),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该组血清中IL-2、INF-γ和SOD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CAT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与抑制肿瘤具有相关性。通过HE染色和荧光染色后的肿瘤细胞观察,发现肿瘤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消融等现象;各给药组对小鼠二甲苯耳肿胀均有抑制效果,其中甲醇组和乙酸乙酯组效果较好,与空白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结论】灰树花甲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抑制肿瘤生长效果。甲醇提取物组能够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免疫活性,并与其抗肿瘤作用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左家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第Ⅲ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左家地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Ⅰ、Ⅱ报的基础上,继续报道该地区大型真菌40科65属104种,绝大多数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食用或药用真菌。其中毡毛小脆柄菇Psathyrella velutina(Pers.:Fr.)Sing.和粪缘钩刺盘菌Cheilymenia coprinaria(Cooke)Boud.为吉林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3.
采用系统溶剂法、HPLC分离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研究了树舌灵芝的化学成分,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甘露醇、海藻糖和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其中海藻糖为首次从树舌灵芝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对光帽鳞伞(Pholiota nameko)子实体发育观察发现,原基菌幕在球状原基时(原基直径750μm左右)已经存在,原基顶端菌幕(菌盖菌幕)厚,明显;底部菌幕(菌柄菌幕)较薄。菌盖、子实层、菌褶和菌柄上部均由原基中间的组织分化形成。原基上部有2个菌丝发育速率不同的区域生成菌褶腔,菌褶腔上缘菌丝致密、规则排列形成子实层。下缘菌丝稀疏,逐渐发育成菌柄的外围菌丝。菌褶的形成是由子实层内的菌丝生长不均匀而引起的。子实层发生较早,在菌盖与菌柄还没有形成雏形时就已经开始了最初的分化。菌盖表面由菌盖菌幕的一层胶质化的菌丝组织形成。成熟子实体中,菌盖菌幕完全胶质化,成为光滑的菌盖,菌柄菌幕强烈胶质化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45.
吉林省3种萱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吉林省3种萱草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其染色体数目和核型报道如下:北京黄花菜Hemerocallislilio-asphodelusL.2n=22=10m+6sm+4st+2T;小黄菜菜H.minorL.2n=22=4m=14sm+2st(2SAT)+2T ;重瓣萱草H.fulvaL.var.kwansoRegel为三倍体,2n(3x)=33=18m+9sm+3st+3T,3个种的核型均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46.
赤霉素和α—萘乙酸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和α-萘乙酸(NAA)配制成综合马铃薯培养基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激素对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GA在0.5-10μg/mL浓度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以5μg/mL处理促进作用最强(P<0.001);NAA也有促进作用,以其5μg/mL处理第6d时促进作用最强(P<0.05);GA对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优于NAA。  相似文献   
47.
网盖粉菇(Rhodotus palmatus)是长白山区分布的珍稀真菌.研究网盖粉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栽培条件.结果表明网盖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温度为20℃.最佳pH为6,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最佳培养料含水量为55%;网盖粉菇在棉籽壳、硬杂木屑或两者混合为主料的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并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48.
白蜡多年卧孔菌生于白蜡树、檫木、杨树、柳树等阔叶腐木上,造成白色腐朽,药用具有抑肿瘤功效。该菌在山东省广泛分布。对采自山东省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取菌株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进行研究,得出最佳的菌丝生长条件和子实体出菇培养条件。生物学特性研究中,首先对温度、pH值、碳源、氮源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温度组选取15、20、25、30、35℃ 5个梯度,pH值组选取pH值4、5、6、7、8等5个梯度,碳源组选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乳糖、果糖6种,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牛肉膏、黄豆粉、亚硝酸钠6种,进行单因素实验。根据菌丝在培养皿中的日均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综合比较,分别选取4个因素中最优的3个,温度组选取20℃、25℃、30℃ 3个;pH值组选取pH值 5、6、7等3个;碳源组选取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果糖3个;氮源组选取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3个。然后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如下结论:4种因子对白蜡多年卧孔菌的影响程度为:温度>pH值>碳源>氮源,各因素之间呈极显著差异,最终得出该菌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6,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酵母膏。出菇试验中,对驯化栽培过程按二级种制作、栽培袋制作、发菌、催蕾、出菇期管理、采收6个步骤进行实验。二级种选用液体菌种,其配方:每1000 mL 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0 g、蛋白胨6 g、酵母膏5 g、 MgSO4 1 g、KH2PO4 2 g。培养条件温度25℃、摇床转速150 r/min,待培养6 d后使用。出菇栽培采用棉籽壳、麸皮、石灰为主要原料,按棉籽壳79%、麦麸20%、石灰粉1%的配比进行出菇实验,每袋接种量5 mL。发菌阶段需要在清洁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白蜡多年卧孔菌菌丝最佳培养温度为30℃,需要通风、避光。出菇时需要14-16℃的低温刺激。子实体生长温度为21-27℃,空气湿度80%-90%。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光照。当出现乳白色子实层且子实体不再生长时可以进行采收,子实体形态和野生形态相同。  相似文献   
49.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多脂鳞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个体发育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多脂鳞伞原基初期卵球形,菌丝交织、致密;原基伸长生长,外部交织菌丝变稀疏,边缘形成一层染色呈黄褐色的菌丝,菌丝膨大,平行排列或凝结呈菌丝束,形成外菌幕.外菌幕菌丝在上部最为发达,形成菌盖菌幕,此时菌盖开始分化.同时原基下部边缘菌丝平行排列并垂直生长,菌柄开始分化.在菌盖、菌柄和子实层原基交接处出现菌丝稀疏区,菌褶腔在这一区域形成.由于半包膜的存在,菌环上无鳞片.菌盖菌幕与菌盖皮层相区分,而菌柄菌幕与菌柄皮层形态一致,只是菌柄菌幕菌丝继续保持向外生长特性.多脂鳞伞属于半被果型中的双菌幕发育型,发育顺序表明是菌盖菌柄发育型.  相似文献   
50.
阿尔山野生商品菌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阿尔山市市场上销售的野生食用、药用菌资源进行了分类鉴定,共计28种大型真菌,隶属于24属17科10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