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3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590篇
林业   665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293篇
  696篇
综合类   3671篇
农作物   402篇
水产渔业   340篇
畜牧兽医   1359篇
园艺   526篇
植物保护   322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368篇
  2021年   358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665篇
  2011年   639篇
  2010年   602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71篇
  2007年   507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北京地区重要古树土壤物理性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北京地区的代表性古树白皮松、侧柏、油松和国槐为研究对象,采用环刀法和烘干法对其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类型古树土壤物理特性状况,为古树种的健康生长评价提供有效依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古树的复壮技术等。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0.6%,4种古树的土壤含水量均值表现为白皮松〉油松〉国槐〉侧柏;(2)土壤容重均值为1.20g/cm3,4种古树之间的差异不显著;(3)土壤的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的均值分别为20.7%,11.8%,9.0%,4种古树差异不显著,土壤通透性均不良。(4)土壤紧实度均值为2.19kg/m2,地域性差异显著。通过本文研究,可初步判断这4种古树的土壤物理条件并不是最适合植物生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2.
地貌是影响景观空间格局的自然要素之一,本研究应用GIS软件,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分析了县域尺度不同地貌类型下景观格局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地貌类型深刻影响景观格局的空间分布,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地貌区中的空间格局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林地和水田占主导地位的景观格局.(2)随着地势的升高,林地景观优势愈加明显,其他景观类型的分布比例逐渐减少,景观多样性降低.(3)平原、低山区景观的空间异质化程度较高,破碎程度深;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相对简单、优势度高,生态系统稳定.  相似文献   
123.
桂西北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查明岩溶坡地土壤的137Cs分布特点,以判别137Cs法是否适用于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测定,在桂西北开展了倒石堆型岩溶坡地土壤137Cs分布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无侵蚀的岩溶坡地土壤137Cs空间分布具有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远低于区域本底值、表层土壤<2 mm样品的137Cs比活度高、137Cs空间分布变异大等特点.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1)粒度粗,土层薄,137Cs吸附总量有限;(2)岩溶坡地裸石面积比例大,137Cs降尘核爆期间流失比例高;(3)土壤中碳酸盐颗粒的溶蚀,促进了吸附137Cs尘埃的洗失等.合理解释无侵蚀岩溶坡地表层土壤的137Cs面积活度低于137Cs本底值的现象,对评价137Cs法测定岩溶坡地土壤流失量的适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宜用现行的137Cs示踪方法测定岩溶坡地的土壤流失量.  相似文献   
124.
长期施肥对作物铜、铅、铬、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弄清长期施肥对作物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小麦、水稻铜、铅、铬、镉含量的影响,并对其籽粒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影响了小麦和水稻中铜、铅、铬、镉的含量,小麦、水稻籽粒中铅、铬、镉含量长期施肥处理均明显增加,其中铅、铬含量都超过了国家食品卫生标准,施磷处理水稻籽粒中镉含量也严重超标.小麦、水稻对土壤铜和铬的富集能力较强,对铅、镉的富集能力较小;小麦对铬和铜的富集能力大于水稻,其富集系数分别是水稻的2.5倍和2.8倍.而水稻对镉的富集能力大于小麦,富集系数是小麦的2.1倍.  相似文献   
125.
基于属性识别模型的退耕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对延河流域不同退耕年限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pH值等7项土壤物理和化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退耕初期,土壤肥力指标之间权重相差较大,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各土壤肥力指标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逐渐趋于一致;较退耕初期,退耕地1-5年和6-10年时,土壤肥力都有所下降,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逐渐恢复,但至退耕25-30年时,土壤肥力仍未恢复到退耕初期的水平;总体上延河流域退耕地总体肥力水平较低,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势在必行。属性识别模型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直观实用,能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6.
以三江源区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及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土壤理化性质随取样深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人工草地土壤含水量及全氮、全钾、全磷、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随恢复年限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V"形变化趋势;(2)随着退化程度增加,退化草地土壤中含水量逐渐降低,全氮、全钾、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未表现出逐渐降低趋势,而草地的裸斑面积、土壤及养分的流失量逐渐增加;(3)人工草地及退化草地土壤中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均随着取样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草地恢复年限和退化程度基本不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4)人工草地建设使退化草地有机质、全氮、全钾的含量增加,尤其有利于0-4cm的土壤养分增加。因而,人工草地建设可以作为三江源区退化草地土壤恢复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7.
尿素增强烯草酮胁迫下紫苏幼苗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烯草酮与尿素处理对紫苏生长的影响,阐明尿素对紫苏在烯草酮胁迫下耐性的调节效应。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紫苏六叶期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0、1、2、4和 8 g/L)和24%烯草酮乳油(0、0.67、1.33、2.66和 3.99 mL/L),分析其对紫苏生长、光合特性、抗逆性指标、杂草防效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烯草酮抑制紫苏幼苗生长,降低光合特性,使丙二醛积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随其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1~4 g/L浓度的尿素处理则促进生长,并提高了光合特性;8 g/L的尿素处理效果相反。1~4 g/L的尿素和不同浓度的烯草酮先后处理,比单施烯草酮处理的效果好,A组(先喷施尿素后喷施烯草酮)的C1N3(4 g/L尿素,0.67 ml/L烯草酮)处理可使现蕾期产量和子粒产量比单独施用烯草酮增产13.94 %和10.54 %,株防效提高11%。表明在紫苏六叶期先喷施4 g/L的尿素再喷施0.67 mL/L 的烯草酮,能显著提高紫苏幼苗在烯草酮胁迫下的耐性,提高幼苗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这些效应与其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该施药模式具有提高防效,安全高产等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8.
通过收集和整理土壤调查、土壤分析的数据,系统设计采用B/S结构,利用Java1.4和Arcinfo开发软件,以ArcIMS9.2为发布服务器,构建了基于GIS的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系统,实现产地环境质量长期预警和突发农业环境污染事件预警。农产品产地安全数字化预警系统的开发将为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控、农业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决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提供基础平台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9.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影响,马铃薯连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降幅最大;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变化有较大差异,谷子和春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单一连作模式对土壤氮素造成偏耗;不同轮作模式碱解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轮作作物产量水平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全磷呈先降后升又降趋势。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苜蓿草地土壤氮、磷有效性。为了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地利用水肥,应选择合理的草田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0.
半胱氨酸蛋白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解蛋白酶,参与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莓(Fragaria×ananassa)中克隆到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FaCP (GenBank登录号:JN979371),该基因cDNA全长1 338 bp,包含一个1 062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序列分析表明,FaCP开放阅读框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的CP蛋白同源性较高.Real-time PCR分析发现,FaCP基因在草莓果实、叶、根、茎和花萼中都有表达;在果实成熟过程中FaCP表达量逐渐增加,在粉红果最高,红果中略有下降.在草莓叶片中,随着叶片衰老,FaCP基因表达量增加明显.研究结果表明,FaCP可能参与了调控草莓果实的成熟及叶片衰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