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0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629篇
林业   522篇
农学   379篇
基础科学   291篇
  677篇
综合类   3866篇
农作物   497篇
水产渔业   234篇
畜牧兽医   1085篇
园艺   578篇
植物保护   26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62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35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00篇
  2017年   293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641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707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446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相对SPAD值用于不同品种夏玉米氮肥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不同玉米品种及关键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和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对氮肥用量、子粒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两品种玉米各关键生育期的SPAD值开始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量超过N 210 kg /hm2后不再显著增加;郑单958和冀农一号大喇叭口期的相对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其平台相对SPAD值分别为0.976和0.981;两玉米品种和不同生育期间的绝对SPAD值差异显著,利用相对SPAD值可消除品种和生育期间的SPAD值差异。玉米关键生育期追肥量和总施氮量均随预设相对SPAD阈值的增加而增加,基于相对SPAD阈值的氮肥管理能在保持高产的同时较农民习惯施肥显著降低氮肥用量、田间氮素表观损失和收获后土壤无机氮残留、提高氮肥利用率;本试验条件下,保持玉米高产高效的适宜相对SPAD阈值为0.95~0.98,此阈值管理下,郑单958和冀农一号的产量较农民习惯施肥没有降低,而氮肥用量降低了42%,氮肥回收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分别增加了18.6、20.0个百分点和6.0、6.5 kg/kg。  相似文献   
82.
为了监测工程实施后生物措施对人工河岸的恢复效应,在浙江省选择典型河段海宁、慈溪、上虞和义乌市人工河岸采集土样,风十后进行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实施生物措施后,河岸土壤有机质都有所增加,分别为慈溪围垦河道11.716 g/kg>上虞4.686 g/kg>义乌2.724 g/kg>慈溪平原河道1.205 g/kg>海宁1.013g/kg;有效钾、全氮含量增幅不大;海宁和上虞地区全磷含量分别减少0.037 g/kg,0.138 g/kg;并且植物种植年限不同,土壤的持肥固土效应也不同.植物生长年限越长土壤的持肥固土效应越强.  相似文献   
83.
松辽平原盐碱土含盐量的遥感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Aster遥感影像前9个波段的相关系数、标准差和诊断指数的分析,发现Aster遥感影像1,2,3波段的土壤反射率对土壤含盐量最为敏感.利用Aster遥感影像1,2,3波段作为自变量,盐碱土含盐量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土壤反射率数据与土壤含盐量数据之间的统计模型,利用决策树分类将地物分成5类,反演得到研究区盐碱土含盐量的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基于统计模型的遥感反演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
研究3~4年生柠条、沙柳、沙地柏和白沙蒿的单根(根径为0.3~3 mm)在两个生长时期内瞬时大风作用下的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初期(5月初)和旺盛生长期(8月中旬),4种植物根系的单根抗拉力与直径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关系;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均表现为柠条>沙柳>沙地柏>白沙蒿;沙柳、沙地柏、白沙蒿在生长季初期的抗拉力和平均抗拉强度大于旺盛生长期,柠条反之.  相似文献   
85.
不同水分下腐殖酸对杨树生理生化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腐殖酸对杨树生理生化特性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使用量的增加,配施腐殖酸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杨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但根系活力以常规水分处理的最高。相同水份条件下,配施腐殖酸提高了叶片和根系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含量,但对玉米素(ZT)影响小。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可降低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脱落酸(ABA)含量;在常规和高水分条件下,腐殖酸的施用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气孔导度(Gs)和光合速率(Pn),显著降低了ABA含量。低水条件下配施腐殖酸对杨树根茎叶重和总生物量影响不大,而在常规和高水分条件下,配施腐殖酸显著提高了杨树根、茎、叶和总生物量,并显著提高了杨树氮、磷、钾养分含量,高水下提高幅度更大。  相似文献   
86.
选取我国西南部抚仙湖流域典型小流域——尖山河流域为试验区,以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烤烟坡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原位监测了作物整个生长期,坡耕地土壤不同坡位壤中流(0~2 m)中磷、氮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时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各层壤中流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坡位壤中流中TP浓度随深度的变化呈波动递减规律,随深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变小。坡位对0~50 cm的壤中流氮、磷浓度影响最大,坡下部明显大于坡中部。翻耕导致各层壤中流氮、磷浓度差异显著增大。各层氮、磷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2 m深处TN和TP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6.371mg.L-1和0.024 mg.L-1,超出相邻水体(抚仙湖)中氮、磷浓度的控制要求。这一结果表明,尖山河流域土壤表层中的氮、磷含量较高,丰富的降雨-壤中流过程极易推动土壤氮、磷传输。因此,除了地表径流传输控制外,如何有效抑制壤中流中的氮、磷迁移对该区域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87.
钾肥、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及硒肥吸收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钾肥及覆膜对马铃薯硒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及钾肥的施用提高了收获期马铃薯全株及块茎干物质产量;钾肥的施用显著提高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硒素含量与吸收累积量.钾肥与硒肥配合施用,使块茎硒素含量达0.148 mg·kg-1的富硒水平,对块茎硒素的富集有正交互效应,使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达17.8%,比单施硒肥提高1.5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7.1%,提高2.7个百分点.覆膜对马铃薯全株、块茎硒含量及全株硒素吸收量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块茎硒素累积量.覆膜硒肥配合,收获期全株硒肥吸收率20.0%,提高2.2个百分点,块茎硒肥吸收率10.1%,提高3.1个百分点.覆膜可显著促进硒素在体内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收获期,覆膜硒素运转率53%,提高1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8.
针对我国北方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山地缺水、造林困难的特点,设计适宜干旱瘠薄山地推广应用的连接式集雨系统。该装置主要由雨水径流面、沉淀池、雨水中转池和集雨池组成,集雨池之间通过导水管相连接以扩大集雨量。丰水季节集水,枯水季节浇灌。连接式集雨池集雨的方式具有集水量大、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的特点。在莱芜苗山修建3个50m3的集雨池,结合径流面整治等费用,总投资约14 776.49元,可集水150m3,用于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每株苗木每次浇水4L,每年灌溉4次,造林成活率提高12.7%以上,翌年的保存率提高41.3%以上,翌年造林苗木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64.2%以上。在新泰市龙庭镇樱桃种植中,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0万余元。因此,该设计可有效收集雨水,解决了干旱瘠薄山地造林难以成活的难点,且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干旱瘠薄山地,为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9.
以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贮存器官干重(WSO)、地上总干重(TAGP)以及土壤水分含量(SM)为结合点,建立了基于Downhill—Simplex算法的作物生长模型WOFOST同化多种地面观测数据的一般方法或流程:开展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的正确性验证→利用Downhill—Simplex算法进行WOFOST模型的敏感性分析一选择敏感参数组合→通过优化效果确定待优化参数→利用新的观测数据对待优化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了观测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的同化,提升了模型的模拟能力。同化过程中遴选出的WOFOST模型的待优化参数主要包括比叶面积、最大CO2同化速率、初始地上部总干物重、根深最大日增量和初始土壤有效水等。  相似文献   
90.
改进施氮运筹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秸秆还田不仅可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壤有机质,还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但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酸积累和微生物固氮,抑制水稻前期生长。在长江流域稻麦两熟地区,当地农户往往通过增加施氮量来解决秸秆还田的负效应,造成肥料浪费和氮污染。因此,探索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优化的氮肥运筹措施,阐明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与利用对氮素响应特征,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12 2013年,以超级粳稻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为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进行大田试验,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300 kg/hm2(N1)、增加施氮量345 kg/hm2(N2)和常规施氮运筹(CFP,基肥∶分蘖肥∶穗肥=3∶3∶4)、改进施氮运筹(MFP,基肥∶分蘖肥∶穗肥=4∶3∶3),以无氮处理为对照,研究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措施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氮素吸收速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氮肥水平提高,水稻穗数显著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最终增产不显著。与常规施氮运筹比较,改进氮肥运筹显著增加穗数,显著提高群体颖花量并增产,在N1水平下,改进施氮运筹增产幅度为5.18%7.10%,高于N2水平的2.70%4.29%。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分蘖中期、拔节期、移栽期至分蘖中期、分蘖中期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最终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和氮偏肥生产力显著下降。与常规氮运筹处理相比,改进氮运筹显著增加水稻移栽期至分蘖中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速率,增加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偏肥生产力,在N1水平下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分别增加6.52%和5.55%,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偏肥生产力分别提高13.36%、8.55%、4.44%和5.29%,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结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水稻增产不显著,且氮肥利用效率低。不增加氮肥用量,通过适当提高基肥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4∶3∶3),可实现提高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