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2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834篇
林业   450篇
农学   348篇
基础科学   376篇
  692篇
综合类   3651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396篇
畜牧兽医   1411篇
园艺   575篇
植物保护   37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365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05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232篇
  2015年   364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81篇
  2006年   457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对晒红烟晒制过程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晒制过程中烟叶失水速率呈现前期慢后期快的变化趋势,总氮和烟碱变化不大,淀粉在晒制前2 d大量降解,之后基本无变化,总糖持续下降,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亚硝酸盐含量晒制前期升高,后期降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影响。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其入侵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入侵杂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及其主要危害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设置同质性及异质性养分条件,结合de Wit取代实验方法,依据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等指标,探讨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生长发育及其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1)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叶面积及单株分蘖数的增加,2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2)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根冠比降幅最大,表明节节麦通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上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3)从竞争平衡指数可知: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并较同质性土壤中略有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作用。【结论】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节节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其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图5表1参46  相似文献   
103.
以高产S-腺苷甲硫氨酸的菌株Saccharomyces cerevisiaeB9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单因素水平测试和正交水平测试,确定了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组合为:蔗糖8%、NH4Cl 0.5%、NH4H2PO40.2%、酵母提取物1.2%、MgSO4.7H2O 0.01%、KH2PO40.6%、L-甲硫氨酸1.2%,与原始发酵培养基相比,S-腺苷甲硫氨酸从1.16 g/L提高到3.35 g/L,菌体干重从16.18 g/L提高到18.25 g/L。在此基础上,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发现:初始pH5,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 r/min为最佳培养条件。此时,菌体干重达19.86 g/L,S-腺苷甲硫氨酸产率达4.2 g/L。  相似文献   
104.
2001~2004年,对中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线虫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分离鉴定出7个纽带亚科线虫,其中6个是马铃薯上的新记录种。笔者对其中4个种:松树拟盘旋线虫(Pararotylen-chus piniMamiya,1968)、假强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tus(Steiner,1914)Golden,1956]、双宫螺旋线虫[H.dihystera(Cobb,1890)Sher,1961]和明茨螺旋线虫(H.minziSher,1966)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5.
石菖蒲提取物对玉米象的驱避和触杀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测定了石菖蒲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的驱避和触杀作用。结果表明:石菖蒲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玉米象成虫均有很好的驱避效果,60 h驱避等级均达到Ⅲ和Ⅳ级。4种溶剂的提取物均对玉米象成虫有明显的触杀作用,毒力回归方程及LC50分别为:无水乙醇提取物:y=4.37 2.13x,1.97 mg/cm2;丙酮提取物:y=4.53 1.42x,2.14 mg/cm2;乙酸乙脂提取物:y=4.52 2.10x,1.69 mg/cm2;石油醚提取物:y=4.23 2.32x,2.15 mg/cm2。  相似文献   
106.
以“草莓”为主题词,检索CNKI数据库中1990—2020年草莓的文献信息,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年度发文量、研究作者及机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并作出评价。同时概述草莓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结果表明,草莓研究的发文量增长迅速,以品质与产量为前提,栽培技术、新品种、施肥制度、病虫害防治、连作障碍为草莓研究领域内的热点,未来研究热点可能侧重于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新品种选育、基因表达分析。由于对草莓连作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晰,今后仍需深入研究连作对土壤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不同播期对鲜食春大豆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充分发挥各鲜食春大豆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市场价值,本研究以7个鲜食春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各鲜食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生育期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苏成2号’、‘苏成4号’、‘苏成6号’、‘苏成7号’、‘新三号’在第2播期产量最高;‘苏成8号’、‘苏新6号’在第3播期产量最高;各品种开花期和采收期随着播期延迟而缩短;并在不同播期下,株高、分枝数、始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百粒鲜重及单株鲜籽重均发生显著变化。综上,只有适期播种,各鲜食春大豆品种才能发挥最高的产量潜力,建议第1播期应选择‘苏成4号’,第2播期选择‘苏成6号’,第3播期选择‘苏新6号’。  相似文献   
108.
青海高原地区良种肉牛改良当地黄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高原环境下,用引进的良种肉牛蓝白花、利木赞、西门塔尔和皮尔蒙特改良当地黄牛.结果显示四个杂交组合F1代不同年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明显优于青海黄牛(P<0.01),说明用良种肉牛改良青海黄牛效果明显;在不同杂交后代的比较中,皮×黄F1代各年龄段体重均高于蓝×黄F1、利×黄F1和西×黄F1(P<0.01),皮×黄F1代还保留了青海黄牛抗逆性强,耐粗饲等优良特性,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皮尔蒙特牛可作为当前高原环境下改良青海黄牛的理想父本品种使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明确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为筛选消减能力较强的道路防护林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冬季苏北地区绿量较高的3种道路防护林[常绿针叶雪松(Cedrus deodara)纯林、常绿阔叶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及垂柳(Salix babylonica)与龙柏(Sabina chinensis)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防护林距道路不同林带宽度(10、20、30、40、50和60 m)处的PM2.5浓度、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强度,以防护林与城市主干道边缘的交接处(0 m)为参照,分析不同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作用及其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3种道路防护林不同林带宽度的PM2.5浓度日变化规律均呈午间高、早晚低的特征;对应的PM2.5浓度均值分别在106~131、100~125和100~127μg/m3,均超出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浓度标准(PM2.5二级浓度标准限值为75μg/m3),说明监测期间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污染较严重.3种道路防护林对PM2.5的消减率均值排序为雪松纯林(8.09%)>香樟纯林(4.54%)>垂柳与龙柏混交林(1.82%).其中,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率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逐步上升;香樟纯林除了在林带宽度20~30 m处的PM2.5消减率略有下降外,其消减率也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垂柳与龙柏混交林的PM2.5消减率较低,且随着林带宽度的增加其消减率出现明显起伏变化,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3种道路防护林的PM2.5消减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84x+0.654(R2=0.175)和y=-0.095x+11.682(R2=0.377).[结论]雪松纯林对PM2.5的消减能力较强,可作为强滞尘能力防护林带选用;而垂柳与龙柏混交林在林带宽度0~20 m处的PM2.5消减作用较明显,可作为道路边缘绿化带选用.  相似文献   
110.
我国林业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苗木需求量随之增加,这种情况下需要加大对育苗技术的 研究,提高林业种植效益。本文主要针对林业育苗现状和容器育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进行研究,从林 业育苗需求出发,提出有效的育苗技术,并具体分析容器育苗方法,优化苗期管理方法,以便从技术层 面出发,实现我国林业种植领域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