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10篇
  免费   4581篇
  国内免费   6661篇
林业   5272篇
农学   4193篇
基础科学   3474篇
  7414篇
综合类   36091篇
农作物   5359篇
水产渔业   2942篇
畜牧兽医   11873篇
园艺   5285篇
植物保护   3449篇
  2024年   493篇
  2023年   1498篇
  2022年   3653篇
  2021年   3308篇
  2020年   3177篇
  2019年   3243篇
  2018年   2206篇
  2017年   3725篇
  2016年   2376篇
  2015年   3687篇
  2014年   3792篇
  2013年   4628篇
  2012年   6356篇
  2011年   6552篇
  2010年   6131篇
  2009年   5211篇
  2008年   5293篇
  2007年   4999篇
  2006年   4065篇
  2005年   3226篇
  2004年   2014篇
  2003年   1300篇
  2002年   1262篇
  2001年   1175篇
  2000年   1066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8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5篇
  1955年   1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研究在室内用“沙埋法”比较了两种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sp.(CB-2Y)和S.feltiae Agriotos对桃小食心虫的侵染力,结果表明CB-2Y线虫对桃小食心虫幼虫和冬茧的侵染力都高于Agriotos线虫。接线虫笫7天桃小食心虫LD50,CB-2Y组为49条线虫,而Agriotos组为158条;冬茧的LD50分别为1330条和24046条。在桃小冬茧开始活动期(6月15日)分别施用两种线虫,一个月后检查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率,CB-2Y线虫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Agriotos,在1024条线虫/桃小食心虫冬茧时(75条/cm~2),越冬代桃小食心虫的羽化率分别为8.2%和29.2%。  相似文献   
992.
芦笋茎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芦笋茎枯病是一种分布广、为害重的毁灭性病害。研究证实,临沂市芦笋茎枯病病原为Phoma asparagi Sacc.。该菌分生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适温为23—26℃,致死温度分别为50℃10分钟和60℃10分钟,发芽和生长最适pH为7。分生孢子生长在分生孢子器内,单个分生孢子常温下可活10天,菌块内可活25天,孢子器内则长达240天。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发芽,加糖液发芽率略有提高,在文竹和芦笋茎煮液中发芽率最高;条件适宜时2小时产生芽突,5小时发芽率达98.21%。  相似文献   
993.
在常规ELISA间接法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感染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棉铃虫幼虫体内病毒粒子。3龄幼虫饲喂表层涂有HaNPV人工饲料后9小时,即可在幼虫抽提液中检出病毒粒子抗原,而典型病虫显症需5~6天后才出现。因此本法是一种灵敏、快速、特异性强的检测昆虫杆状病毒的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结合ELISA试验分别检测来自江苏和山东不同地区棉田自然死亡的棉铃虫幼虫,表明在江苏和山东不同棉区均可检测到HaNPV病毒粒子,但地区间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检出频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4.
1982~1985年,在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进行保护利用瓢虫控制蔗田绵蚜为害试验。主要措施是保护安全越冬、越夏。冬季室内饲养,室温18~20℃,相对湿度75~85%;翌年4月,大突肩瓢虫越冬存活率为62,96~82.92%;双带盘瓢虫存活率45.71~100%。保护安全越夏的最适室温为23~26℃,相对湿度75~85%,大突肩瓢虫越夏存活率为69.13%(当年第一代成虫)和53.8%(越冬代成虫)。双带盘瓢虫抗逆性较强,在一般室内即能越夏。4年来累计释放两种瓢虫的成、幼虫共44661头,防治蔗田绵蚜效果明显,减少蚜害株率96.6%、蚜害叶片率90%。  相似文献   
995.
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日渐普遍,特别是杂交稻三系制种田的不育系受害尤为严重。本病可由种子和土壤传染。经测定,在水稻收获后田间每克表土有冬孢子1666.5—12499.8个,制种田可高达48121.2—109367.3个。菌源可在土壤中积累,致使病害逐年加重。试验表明,病菌可以从花器侵染,因而品种发病差异与品种颖壳开放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开放时间长的品种受病菌侵入的机会多,发病重。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10%盐水或泥水选种,防病的效果分别可达93.24%和80.42%;在水稻开花初盛期和盛期喷布多菌灵各1次,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996.
祁连山林区土壤水分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祁连山林区云杉林、圆柏林、灌丛林和牧草地等4种主要植被类型土壤水分动态进行长期定位研究,揭示出生长季节内各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从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土壤水分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对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条件进行了分析与评价,表明祁连山林区主要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弱利用层、土壤水分利用层、土壤水分调节层;林地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偿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土壤水分稳定期4个时期.根据土壤水分对植物的有效性,将土壤水分划分为易效水、中效水和难效水三种状态,评价土壤水分有效性认为云杉林水分供应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997.
牛羊4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疫区牛羊同时寄生有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等多种寄生虫。目前血清学诊断方法对这 4种寄生虫病的检测需 2~ 4次操作。将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抗原分别以 0 1 5 ,0 0 4 ,0 0 6和 0 1 3μg/ μL的最佳浓度依次定点在同一硝酸纤维素膜条上 ,制成 4种寄生虫病联合诊断膜。用黄牛IgG ,水牛IgG和山羊IgG联合免疫兔 ,获得了高效价兔抗黄牛、水牛和山羊 (简称兔抗牛羊 )IgG抗血清。应用兔抗牛羊IgG抗血清连接酶标SPA ,建立了 1份血纸能同时用于检测牛、羊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抗体技术。经浙江、湖北、四川、安徽等省应用 ,该项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经济、实用等优点。适宜于牛、羊捻转血矛线虫、日本血吸虫、伊氏锥虫和肝片吸虫病流行区的普查或监测  相似文献   
998.
不同补饲水平对盘江黄牛放牧育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0头盘江黄牛公牛,随机分为4个组(其中3个试验组1个对照组),在放牧情况下分别按每头每日2.0、2.5、3.0、0kg的水平补饲料料,90d的育肥结果表明:补饲组的增重水平和育肥效益,明显优于不补饲组,其中以补饲2.5kg组的效果最好,其日增重达到0.783kg,比对照组的0.231kg提高239%;育肥收入和日均收入分别为218.79元和2.43元,比对照组的145.53元和1.62元增加收入33.6%,表明放牧补饲能提高日增重,缩短养牛时间,增加养牛收。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重壤土和沙壤土两个不同类型的棉田生长状况、植物生理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及土壤温度的研究。结果表明,沙壤土的不保水性和高温使土壤很快变干,造成棉株蒸腾速率下降,气孔阻抗增加,气叶温差变小,形成热害,致使吐絮期提前,影响到了生长状况和经济产量。根据土壤质地造成的灌溉效果的差异,提出在重壤土地采用“大灌量、长周期”,沙壤土地采用“小灌量、短周期”因地配水的灌溉制度,是北疆棉区获得高产应当推行的水分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00.
蜡蚧轮枝菌防治植物病虫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蜡蚧轮枝菌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有很大开发潜力。就蜡蚧轮枝菌的致病性、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储藏期存活率及在生产中应用的概况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进展表明,该种真菌既可以防治粉虱、蚜虫、蓟马等蔬菜害虫,又可以防治蔬菜的白粉病、锈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