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9篇
  免费   673篇
  国内免费   992篇
林业   723篇
农学   551篇
基础科学   491篇
  1074篇
综合类   5381篇
农作物   774篇
水产渔业   414篇
畜牧兽医   1581篇
园艺   872篇
植物保护   523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17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509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519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68篇
  2014年   574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903篇
  2011年   939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785篇
  2008年   833篇
  2007年   727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任佶  姚水萍 《农机化研究》2007,(12):243-245
目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农业是用水大户而且用水浪费相当严重,因而建设节水型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当务之急.为此,就实现节水型农业提出了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和适宜的灌溉模式等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22.
基于红边参数的冬小麦SPAD高光谱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10年度与2011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通过大田小区实验,实测了冬小麦冠层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SPAD)。分析了冬小麦红边特征对不同SPAD的响应及不同生育期冬小麦红边特征与SPAD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红边位置、红边峰度的不同生育期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结果表明:SPAD越高,冬小麦的红边振幅、红边面积增大,红边位置"红移";叶绿素含量越低,规律则相反。传统红边参数红边位置及新红边参数红边峰度与SPAD在不同生育期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比以红边位置为自变量的冬小麦SPAD估算模型,基于红边峰度的估算模型可以提高冬小麦SPAD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3.
介绍了黑龙江垦区的几个发展阶段,分析了改革前垦区农业机械状况,指出了改革后星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4.
摆手舞不仅是土家族群众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而且是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土家族摆手舞的艺术特征出发,比较系统地探讨了摆手舞所蕴含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5.
模糊故障诊断在水电机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特点,本文探讨了适合于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将模糊技术应用于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的思想,简要阐述了模糊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列出了水轮发电机组的征兆集和故障集,并根据征兆集和故障集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相应的模糊关系矩阵。最后通过模糊关系矩阵的运算,确定水轮发电机组的故障模糊向量。并以实际机组的振动故障为实例,验证模糊故障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明不同成熟度对‘红地球’葡萄氨基酸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成熟度(盛花期后88~123 d)的‘红地球’葡萄为试材,测定果实氨基酸含量。同时,以鸡蛋蛋白质为标准蛋白,WHO/FA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进行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估。【结果】‘红地球’葡萄至少包含18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2种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含量随着采摘期变化而变化,其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药用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增香与着色氨基酸、伯胺基氨基酸、特殊功效氨基酸含量(w,后同)分别为557.3~659.7、1 176.3~1 690.8、326.8~703.8、1 130.0~1 644.1、231.7~285.3、926.1~1 404.8、1 126.0~1 609.0、1 032.9~1 510.7 mg·kg^-1,组间差异显著(p <0.05),在完全成熟期Ⅰ达到峰值;精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风味氨基酸含量与其味觉阈值的比值分别介于2.62~6.31、4.50~5.47和4.64~6.09,随着采摘期的延长呈先升后降变化趋势。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依次为11.33~14.07、18.32~4.43、49.70~57.04。苯丙氨酸等8种氨基酸含量相对不足,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相对过剩。【结论】不同成熟度对‘红地球’葡萄氨基酸含量及其营养价值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7.
多胚水稻多胚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8.
为探索陕西关中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复种体系氮肥减量增效潜力,构建适宜的作物养分管理体系,于2018-2019年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减氮并配施不同肥料对麦玉复种体系作物生长状况、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作物产量以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处理:常规施氮(225 kg·hm-2,N100);减氮20%(180 kg·hm-2 ,N80);减氮配施生物炭(180 kg·hm-2,生物炭22 500 kg·hm-2,N80+BC);减氮配施缓释肥(180 kg·hm-2,尿素∶缓释肥=1∶1,N80+S);减氮配施微生物菌肥(180 kg·hm-2,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 ,N80+BF)。结果表明:减氮及其配施不同肥料对夏玉米大喇叭口期后株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没有显著影响;而N80+BF促进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中的分配;N80+BC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收获指数,且较N80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3%和20.1%;减氮下三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夏玉米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且以N80+BC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43.3%和29.0%,较N80分别显著提高45.8%和8.3% ;N80+BC和N80+BF还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氮肥表观表观回收率,二者较N100显著增加18.1%和10.7% ,较N80处理显著增加26.9%和19.0%。与N80相比,N80+BF有效提高了冬小麦扬花期和成熟期分蘖数、茎蘖成穗率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并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穗数和产量,增幅分别为13.7%和16.2%。减氮下3种配施处理均能提高冬小麦氮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率,其中氮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在N80+BF处理表现最佳,较N100分别显著提高了31.2%和28.4%,较N80分别显著提高了33.7%和16.2%,氮素利用率在N80+S处理表现最佳。综上所述,减氮及其配施处理中,180 kg·hm-2配施生物炭(22 500 kg·hm-2)和180 kg·hm-2配施微生物菌肥(3 600 kg·hm-2)更有利于作物生长,促进氮素积累与分配,提高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实现关中地区麦玉复种体系氮肥管理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引进和收集藜麦种质资源的遗传背景和多样性,本研究选择11个表型性状和221对SSR引物对114份藜麦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4份藜麦种质资源的11个表型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变异系数范围为4.57%~87.79%,主穗直径的变异最大(87.79%),籽粒直径的变异最小(4.57%);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7~2.29,单株产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2.29),茎秆长最小(0.47)。46对多态性较好的SSR引物扩增出165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的平均等位变异数为3.59,观测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1.65,有效等位基因(Ne)平均值为1.50,Shannon’s信息指数(I)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平均值分别为0.39和0.27,平均多态性比率为64.35%。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14份藜麦种质基于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相似和差异,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被分到了不同的类群,来源地不同的种质被分到了同一类或单独聚成一类,说明参试藜麦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和分子遗传信息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30.
环境因子对土壤水分渗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双环法,研究不同地形条件(坡度、坡位、坡向)、降雨等因子对土壤渗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渗透速率具有明显的坡面垂直变异规律,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渗透速率减小,达到稳渗的时间延长,但是坡度大于20°以后,稳渗速率反而升高;阳坡土壤的初渗速率大于阴坡,而阴坡土壤的稳渗速率大于阳坡;不同坡位条件下的试验表现出从坡上部到坡下部,土壤渗透速率随坡位下移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前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均大于降雨后土壤的初渗速率和稳渗速率,降雨前土壤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比降雨后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