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林业   246篇
农学   124篇
基础科学   107篇
  179篇
综合类   1376篇
农作物   260篇
水产渔业   127篇
畜牧兽医   381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尤齐钧 《国际木业》2007,37(5):24-24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橱柜市场。2005年橱柜市场总容量已经达到130亿美元。据统计,到2006年4月,美国橱柜市场已经在过去十年间保持了任何行业都十分少见的持续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72.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2,现有同径阶的林分普遍存在密度过大的问题。研究结果对于现有林分的科学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对减压内部沸腾法提取壶瓶枣多糖及其脱色工艺进行了研究。以蛋白质和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内温度60℃,液料比为20∶1(m L∶g),时间为30 min,此时真空度为80 k Pa,外界温度为70℃,蛋白质和多糖得率分别为0.13%和2.60%。与传统热浸提相比,其得率分别提高了18.18%和23.22%。对10种脱色材料的筛选结果表明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是理想脱色材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D900型大孔吸附树脂脱色优化工艺参数为D900添加量3.5%,时间20 h,p H值11.7,温度40℃,此时脱色率、脱蛋白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81.94%、38.19%和87.42%。  相似文献   
74.
饲用小黑麦在海河平原区的生产性能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海河平原区对11个饲用小黑麦品种进行了生产性能比较试验以及旱作条件下适应性,试验得出:冀饲-1成熟早,生育期短,抽穗期比对照中新830提前6d,干草产量高,比对照中新830提高26.7%,能与春播作物形成一年两作,适于在海河平原区推广利用;冀饲-2在海河平原地区鲜干草产量均较高,分别比对照中新830增产4 854.3kg/hm2和777.0kg/hm2,属于高产品种,茎叶比低,叶量丰富是海河平原区主要品种推广种植。旱作条件下种植,饲用小黑麦株高比正常管理条件下降低64.6%~83.4%,分蘖数和成穗数分别减少60.0%~74.7%和85.3%~98.1%,鲜干草产量分别降低69.3%和70.2%,利用价值不大,只有在一定的灌溉和施肥条件下种植才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5.
针对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组分构成复杂及其小差异混杂特性,使其在分离清选作业过程中存在高含杂、多损失等问题,提出“先筛分、再气流清”的作业模式,设计了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分离清选机,并对喂料斗出口处料层厚度调节机构、筛分装置、集杂除尘装置等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选型与参数计算。基于DEM-CFD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物料层调节厚度、筛分装置驱振振幅和吸杂管道风量调节手柄挡位等主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取值范围,运用Minitab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以籽粒清洁率和夹带总损失率为响应值,得到影响紫云英联合收获物料分离清选机作业质量的最优因素参数组合:物料层调节厚度为16.8mm、筛分装置驱振振幅为35mm、吸杂管道风量调节手柄在挡位5,此时,籽粒清洁率均值为98.07%,夹带总损失率均值为2.96%,试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6.
以烟草秸秆为试材,利用烟秸秆替代玉米秸秆、玉米芯等原料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对比了3种不同原料对双孢菇产量及单品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烟秸秆栽培的双孢蘑菇出菇集中,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60%以上;前三潮菇产量达18 kg/m2以上;与玉米秸秆相比,用烟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显著增加;与玉米芯相比较,用烟草秸秆栽培双孢蘑菇的总产量和平均单品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7.
【目的】随着叶龄的增长,葡萄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积累增加,但是调控其淀粉积累的分子机理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筛选参与调控淀粉积累的潜在基因,阐明葡萄不同叶龄叶片叶绿体中淀粉积累的分子机理。【方法】以2年生‘黑比诺’(Pinot Noir)葡萄为试材,观察不同叶龄叶片叶绿体内淀粉积累动态,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与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相关的关键酶基因,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关键基因进行表达验证。【结果】未展开叶(NL)叶绿体内淀粉粒体积较小,积累量少,随着叶龄增长,在生长中叶(GL)和成熟叶(ML)叶绿体内,淀粉粒体积明显增大,积累量增加。转录组测序共得到58.57 GB的有效数据,KEGG富集分析表明,与NL相比,在GL和ML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于淀粉与蔗糖代谢通路。分析该通路基因表达模式发现,细胞壁转化酶(cell wall invertase,CWINV)、磷酸葡萄糖变位酶(Phosphoglucomutase,PGM)、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等基因参与蔗糖转化为淀粉合成前体腺苷二磷酸葡萄糖(adenosine diphosphate glucose,ADPG)的过程,且随叶龄增大逐渐上调表达;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Ⅰ)、淀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SBE)、α-淀粉酶(α-amylase,AMY)、β-淀粉酶(β-amylase,BAM)等基因参与淀粉合成与水解过程,同样随叶龄增大上调表达,其中AGPaseSSⅠ、SBE在半结晶结构支链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结论】随着叶龄的增大,叶绿体中淀粉积累增加;AGPase、SSⅠ、SBE等基因可能是参与调控叶绿体内淀粉积累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78.
由玉婉  张雨  孙嘉毅  张蔚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24):4895-4911
【目的】从‘月月粉’月季全基因组中鉴定NAC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研究‘月月粉’NAC的潜在功能提供理论基础,筛选可能参与皮刺发育的候选基因。【方法】以拟南芥NAC氨基酸序列为参考,利用双向Blast及HMM结构域检索筛选RcNAC;对筛选成员进行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序列特征、顺式元件和系统进化分析;基于已释放转录组数据,分析RcNAC在不同组织器官,和不同逆境处理条件下的表达特性;同时通过‘月月粉’不同发育阶段皮刺组织转录组测序,筛选与皮刺发育可能相关的RcNAC。【结果】共鉴定得到116个RcNACs,均含有完整典型的NAM保守结构域,其编码蛋白包含69—713个氨基酸,等电点从4.43—9.54,分子质量从7.87—79.99 kD,81个RcNACs被预测定位于细胞核内;115个RcNACs在7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1个RcNAC未明确位置信息;系统进化树分析将AtNACs、OsNACs和RcNACs聚为21类;在不同组织器官中,116个RcNACs表达模式各异,遭受水胁迫和感染灰霉病之后,31个RcNACs表达量发生变化;在衰老的花组织中,6个RcNACs表达量上升;皮刺转录组数据中检测到53个RcNACs,其中26个RcNACs为差异表达基因。【结论】基于已有转录组数据分析,RcNACs协同调控植物组织发育及逆境胁迫响应;结合皮刺转录组数据,部分成员可能参与皮刺细胞增殖、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及细胞程序性死亡等过程,可作为皮刺发育相关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9.
近年来,水体与土壤的重金属铬污染日益严重.为了更合理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进行植物修复,解决相关实际环境问题,综述李氏禾对铬的超富集耐性机制、外源物质对李氏禾吸收和转运铬的影响、李氏禾对多种重金属共富集的特性、李氏禾-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铬污染、铬污染修复李氏禾收获物的处置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为其后续发展提出展望,为研究李氏禾修复重金属铬污染与其推广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0.
【目的】RNA甲基化是基因转录后水平表观修饰的主要形式,参与了众多重要的细胞学过程。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寡食性害虫,与RNA甲基化相关基因的功能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克隆小菜蛾的RNA甲基化蛋白同源基因fl(2)d,鉴定其表达模式,并敲除该基因以探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小菜蛾基因组网站查找fl(2)d基因序列,PCR扩增其蛋白质编码序列(CD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小菜蛾不同发育阶段个体以及成虫生殖腺中fl(2)d的相对表达量;运用CRISPR/Cas9结合卵的显微注射技术,对小菜蛾fl(2)d进行编辑;将fl(2)d被编辑过的成虫与野生型成虫杂交,并对其产生的后代进行近交,筛选fl(2)d突变品系;观测并比较突变体与野生型个体遗传特性、生物学参数和表型的差异,明确fl(2)d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长度为912 bp的fl(2)d CDS,fl(2)d在雌蛹、雌成虫和卵中的表达量较高,雄成虫和雄蛹的表达量较低,幼虫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卵巢中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通过向小菜蛾的卵注射靶向fl(2)d的向导RNA(sgRNA)和Cas9蛋白的混合物,对所产生的阳性后代进行10代的单对近交筛选,获得3种杂合的移码突变品系,分别缺失了4个(Δfl(2)d213-4)、5个(Δfl(2)d213-5)和7个(Δfl(2)d214-7)碱基。在上述品系的筛选过程中,发现了6只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2只缺失5个碱基的纯合突变个体;缺失4个碱基的纯合个体成功配成了两对,近交未产卵;剩余的2只缺失4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和2只缺失5个碱基的雄性纯合个体分别与同世代的雌性杂合突变个体近交后仍未产卵。说明fl(2)d纯合突变的个体存活率极低,且可能无法产生后代。通过分析后代基因型的分离比,发现杂合突变个体近交以及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杂交产生的后代中,杂合突变个体与野生型个体的比例分别略小于2和1,说明fl(2)d杂合突变会影响小菜蛾正常的生长发育,并导致部分个体死亡。杂合突变体后代中含有突变的雌雄个体比例接近1﹕1(P<0.05),推测小菜蛾fl(2)d可能与性别决定无关。只要是有突变品系小菜蛾所参与的交配,雌成虫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均显著低于野生型(P<0.01),所产的卵多数发育异常,表现为失水皱缩、不能正常孵化。通过对成虫的生殖腺进行解剖,发现在野生型雌成虫与突变体雄成虫交配后,卵巢内卵的附着量较未交配的个体明显减少;未交配的突变体雌成虫卵巢内卵的附着量亦少于野生型,而突变体雄成虫的精巢未见明显异常。部分能够孵化的杂合突变个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畸变,导致不能正常完成整个世代;另外一些杂合突变个体未见异常,可以将突变类型遗传给后代。根据上述发现,提出了基于fl(2)d的小菜蛾遗传防控模型。【结论】fl(2)d参与小菜蛾的生殖过程和胚胎发育,突变后显著影响后代种群数量,是开展小菜蛾遗传控制的理想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