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0篇
  免费   1868篇
  国内免费   3107篇
林业   2032篇
农学   1710篇
基础科学   1575篇
  3069篇
综合类   15427篇
农作物   2370篇
水产渔业   1378篇
畜牧兽医   4956篇
园艺   2349篇
植物保护   1249篇
  2024年   232篇
  2023年   610篇
  2022年   1464篇
  2021年   1377篇
  2020年   1343篇
  2019年   1236篇
  2018年   917篇
  2017年   1448篇
  2016年   992篇
  2015年   1539篇
  2014年   1602篇
  2013年   1904篇
  2012年   2701篇
  2011年   2763篇
  2010年   2552篇
  2009年   2277篇
  2008年   2370篇
  2007年   2136篇
  2006年   1773篇
  2005年   1357篇
  2004年   923篇
  2003年   582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540篇
  2000年   470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2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9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61.
甘肃成县核桃种质资源晚霜冻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核桃种质资源对晚霜冻害的抗性表现,筛选抗晚霜冻的核桃种质资源,为抗晚霜冻核桃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材料,于晚霜冻害发生后的第3~5 d分别对成县当地核桃品种(系)、引种国内核桃品种、引种国外核桃品种、黑核桃及山核桃属的长山核桃等30份不同核桃种质的抗晚霜冻情况进行了田间调查和鉴定。结果表明:成县当地核桃品种(系)中,‘陇南755’、Y1102、Y1201等表现为抗晚霜冻型,B0802-8、Y1001萌芽较迟,属于避晚霜冻型;引种国内品种中,‘辽核4号’和‘辽核7号’表现为抗晚霜冻型;引种国外品种中,日本核桃‘清香’属于抗晚霜冻型,美国核桃种质‘强特勒’‘土莱尔’‘美国黑核桃’等属于避晚霜冻型,‘维纳’‘美国819’‘美国长山核桃’等属于抗或高抗晚霜冻型。  相似文献   
962.
选择适宜的菌种保藏介质,是有效保障真姬菇菌种品质的重要一环,不仅关系到真姬菇栽培者的直接利益,也关系到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延续。通过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脱氢酶活力,对22种真姬菇菌种保藏介质的保藏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0.1%的PEG6000溶液对真姬菇菌种保藏6个月和9个月的整体保藏效果最好,其次是0.1%的PEG10000溶液与超纯水,再次是0.8%葡萄糖溶液和矿泉水。0.6%葡萄糖溶液仅适于真姬菇菌种9个月的保藏,纯净水仅适于真姬菇菌种6个月的保藏。其他介质的保藏效果略差。  相似文献   
963.
为了提高澳洲坚果育苗的成活率,确保种苗供应。对桂热1号、Hinde(H2)、Pahala(788)、O.C、344等5个澳洲坚果品种枝条分别采用环剥、萘乙酸、环剥+萘乙酸处理后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环剥+萘乙酸处理5个澳洲坚果品种的平均嫁接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42.9%,新梢较对照多3.9条,新梢长度较对照长18 cm;环剥处理平均嫁接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33.6%,新梢较对照多3.3条,新梢长度较对照长14.16 cm;萘乙酸处理平均嫁接成活率较对照提高了24.6%,新梢较对照多2.5条,新梢长度较对照长3.92 cm。以环剥+萘乙酸处理嫁接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64.
 树木腐烂病在新疆主林果种植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呈加重趋势。本研究在调查了新疆阿克苏、和田、伊犁、喀什和库尔勒等地区苹果树、核桃树和杨树3种林果腐烂病田间发病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对14个样本点的样品进行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各样本点3种林果均有不同程度的腐烂病发生,分离鉴定结果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主要为Valsa mali var. mali(分离频率为64.5%),其次是V. mali var. pyri(25.8%)、V. malicola(3.2%)和V. nivea(6.5%);引起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病原菌为V. sordida(分离频率为83.3%和96%)和V. nivea(分离频率为16.7%和4%)。离体枝条及苹果果实上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3种林果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均能感染原寄主。引起新疆部分地区苹果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alsa mali var. mali,核桃树和杨树腐烂病的主要病原菌是V. sordida。同时,基于实际生产中存在感病枯死杨树枝干作为苹果园、核桃园树体支撑木的现象,推测3种林果腐烂病菌间可能存在交叉感染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65.
橡胶籽苗黑根病严重影响橡胶育苗生产,本研究从感病籽苗中分离病原菌,经致病性的测定,病原的形态特征观察和菌丝体的ITS、RPB2、tub2等基因序列分析对比,鉴定病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菌生长适应能力强,在10~35℃、pH 2~10范围内菌丝和子囊孢子能生长和萌发,全光照能减缓菌丝的生长,糖类营养物质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子囊孢子较耐高温,48℃持续20 min,50℃持续15 min,52℃持续10 min,以及54℃持续5 min时才能导致病原子囊孢子失活、死亡。在夏季大棚不育苗期间,采用高温闷棚杀死病原孢子,必要时在育苗期结合化学药剂防治,对该病害可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66.
本研究针对重要的农业害虫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幼虫,建立RNA干扰体系,以期为免疫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奠定基础。通过血腔注射dsRNA,成功干扰了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recognition protein LB,PGRP-LB)基因的表达,发现dsRNA注射量为9μg,注射后48 h取样,pgrp-lb基因沉默效率最高。通过血腔注射对白星花金龟无杀虫活性的Bt菌株G03,发现pgrp-lb基因沉默破坏了白星花金龟幼虫的免疫防御系统,显著提高了白星花金龟对G03菌株的敏感性。表达免疫识别基因dsRNA菌株的构建,将为白星花金龟的生物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67.
本研究采用PSA培养基对上海地区的番茄棒孢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棒孢叶斑病病原菌菌落呈灰褐色,菌丝质地致密、绒毛状;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圆柱形或倒棍棒形、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呈半透明至浅褐色,假隔膜4~10个,直或稍弯曲,基脐加厚,深褐色。结合病原菌rDNA ITS序列测定、比对后,确定该病原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该病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范围为4~8,产孢的最适温度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麦芽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可溶性淀粉和乳糖溶液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光暗交替条件适宜菌丝生长,孢子在水滴中极易萌发。这是该病在上海地区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68.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69.
4种不同性诱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诱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成虫发生动态,筛选对当地种群专一性强、灵敏度高的性诱剂,对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BLB)、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NK)、江苏宁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L)、南京新安中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XAZL)4个厂家生产的草地贪夜蛾性诱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进行田间诱捕效果试验,探讨草地贪夜蛾性诱剂的使用技术。结果表明:4种不同性诱剂诱芯对草地贪夜蛾的诱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BLB诱芯和NL诱芯可以有效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田间发生动态,羽化高峰期明显,且峰值日期一致,NK诱芯诱集的成虫虫峰不明显,XAZL诱芯零星诱到成虫,无明显成虫高峰;BLB诱芯监测期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诱芯,其总诱蛾量达136.75头,分别是NL诱芯、NK诱芯、XAZL诱芯的1.47倍、4.76倍、10.52倍;通过对BLB诱芯进行持续30 d和持续60 d的诱捕对比试验,发现BLB诱芯1~30 d内诱捕性能稳定,诱蛾量大,31~60 d内日均诱蛾量、最高单次诱蛾量、总诱蛾量均有所下降且达显著水平,尤其是50 d后诱捕量下降明显。结果表明:BLB诱芯的诱蛾量大,能够明显反映出草地贪夜蛾的羽化高峰期,符合测报要求,更适合本地区草地贪夜蛾的监测,使用该诱芯时建议30 d更换1次。  相似文献   
970.
谯天敏  王丽  朱天辉 《植物保护》2020,46(4):258-263
本文以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Pierce Dowson)为供试菌株,选用不同浓度的13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有10种药剂对该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只有5种杀菌剂能够产生明显的抑菌圈。其中,四霉素和链霉素的抑菌效果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165、3μg/mL,抑菌率为74.76%、69.23%,EC_(50)为12.764、35.318μg/mL。其他依次为乙蒜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选用这5种杀菌剂进行盆栽防治试验,四霉素和链霉素的平均防效达74.60%、71.69%,乙蒜素和中生菌素防效分别为65.98%、58.40%,春雷霉素防效最低为39.38%。其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室内试验及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链霉素、乙蒜素、中生菌素和春雷霉素可作为防治核桃黑斑病的杀菌剂,其中四霉素为首选杀菌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