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林业   79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44篇
  72篇
综合类   555篇
农作物   74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59篇
植物保护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通过分析肥料中氮基础上降低磷钾配比对武夷岩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岩茶的优质、健康生产优化养分配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武夷山进行,供试品种为水仙。设置3种肥料配比处理(N-P2O5-K2O): 15-15-15 (农民用肥,对照CK)、18-8-18 (降磷,T1处理)和21-8-11 (降磷降钾,T2处理),统计相关产量指标,定量测定5项常规品质指标及3种主要次生代谢物浓度,并对茶叶滋味和香气物质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不同配比施肥影响标准叶比率(茶叶有效产量),其中T2处理不仅能显著提高标准叶比率(P<0.05,下同),分别为CK和T1处理的1.35和1.40倍,还能显著增加茶青游离氨基酸的浓度,改善茶青品质。以施肥处理作为限制条件,对非靶向代谢物进行限制性主坐标轴分析发现,肥料配比对茶青代谢物总变异的贡献显著(P=0.001),不同配比施肥可分别解释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总变异的23.30%和22.00%。液相分析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显著提高黄酮类物质风信子质(Hyacinthin)、醚类化合物索拉非尼(Sorafenib)及茶氨酸等代谢物的浓度;气相结果表明,T2处理可明显提高香气代谢物的浓度,包括奶油香物质2,3-Octanedione等。表明T2处理主要通过提高滋味与香气代谢物浓度(尤其香气代谢物)以改善茶青品质。【结论】在以氮为基础比例上适当降低磷和钾的占比,不仅能显著提高武夷岩茶的有效产量,且滋味和香气代谢物浓度也显著增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茶青品质。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超高压诱变小麦突变株系及其野生品种的多项抗旱生理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鉴定突变系是否具有抗旱性变异。以偃展4110及其超高压诱变的突变株系为材料,在正常条件和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抗旱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有些突变系的抗旱系数与未诱变的对照相比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用主成分分析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率(WUE)、相对含水量(RWC)、相对失水速率(RWL)、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9个单项的生理指标转换成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并通过计算得到这一突变株系的综合抗旱D值。在12个突变系材料中有7个材料的综合抗旱值有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说明高压诱变是一项有效的诱变技术,为该技术在抗旱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3.
对2006-2011年从广西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中分离的链球菌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和二重PCR鉴定,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 RAPD)对经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的临床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及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经鉴定共有22株临床分离菌株为海豚链球菌; RAPD分析发现,所有菌株的电泳结果均在750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且带型相同;结合Bachrach的研究结果,推测本试验中所分离的22株海豚链球菌的血清型均为Ⅰ型。本研究结果可为防治鱼类海豚链球菌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不同栽培密度与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联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是30.0cm×13.2cm插秧规格的条件下,随着穴株数的增加纹枯病发病程度呈递增趋势,4株/穴时病情指数为0.68、6株/穴时病情指数为0.96、8株/穴时病情指数为1.72、10株/穴时病情指数为2.02。  相似文献   
45.
为了给陕北黄土高原区生态恢复工程的经济效益评估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基于遥感图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单位面积价值当量法,剖析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7—2018年,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农田向林木和草地转化,未利用地向草地、林木和农田转化; 这些转化同时促使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357.56亿元,增幅33.28%,其中榆林市增量最大,铜川市最小; 除食物生产功能价值量有所减少外,其他服务价值均在增加; 调节服务价值增加量最大,文化服务价值增幅最大。(2)研究区32.93%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主要集中退耕还林区和防风治沙区; 农田向林木和草地的转化是价值增加的主要驱动力,促使服务价值增加363.64亿元,占总增加量的95.68%; 未利用地的转化是服务价值增加的另一贡献因子,促使价值量增加16.42亿元,占比4.32%。研究区5.92%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集中在西部风沙区和南部残塬区; 大型集中农场的修建导致林木和草地向农田转换,促使服务价值损失70.17亿元,占总损失量的93.08%。(3)榆林市辖区43.24%的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在增加,延安市23.37%增加,铜川市仅11.51%。(4)在不同地物类型中,林木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最大,草地次之;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多。以上监测结果说明,研究区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随之促使生态服务价值显著增加,生态恢复工程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6.
选用5份籼稻恢复系和6份长穗大粒种质资源,按照NCII交配设计,对7个产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所考查的7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受亲本基因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基因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除了株高、结实率、丛有效穗、单株产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表达受长穗大粒种质资源的影响较大。丛有效穗、单株产量除了受亲本特殊配合力的影响外,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株高、千粒重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早代严格选择;主穗长度、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丛有效穗、单株产量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效果不佳。CD-1在多个性状上一般配合力最好;CD-4、CD-5可作为大粒型育种的农艺亲本。R527× CD-3作为选育大穗或重穗型亲本的优异组合;多系一号× CD-4作为选育多穗型亲本的组合;R527× CD-1作为选育大粒型亲本的组合。  相似文献   
47.
为筛选出大苞鞘石斛各生长阶段最适培养基配方,并建立大苞鞘石斛快繁体系,以大苞鞘石斛种胚为材料,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种类激素和添加物的浓度配比对种胚萌发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苞鞘石斛种胚萌发和原球茎膨大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1+6-BA 2.0 mg·L-1+NAA 2.0 mg·L-1+香蕉泥50 g·L-1,萌发率达91.29%;叶芽分化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1+6-BA 1.0 mg·L-1+NAA 0.5 mg·L-1+香蕉泥50 g·L-1;干物质积累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IBA 2.0 mg·L-1+6-BA 2.0 mg·L-1+NAA 0.5 mg·L-1+香蕉泥200 g·L-1;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6-BA 1.0 mg·L-1+NAA 0.5 mg·L-1+香蕉泥100 g·L-1,平均增殖系数达6.33;丛生芽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IBA 0.5 mg·L-1+6-BA 3.0 mg·L-1+NAA0.2 mg·L-1+香蕉泥50 g·L-1+土豆泥50 g·L-1。  相似文献   
48.
对现代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进行了人性化服务功能的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电子阅览室创新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9.
Effects of dietary l ‐carnitine were studied in juvenile black sea bream (Sparus macrocephalus). The semipurified basal diet [crude protein 450 g kg?1 dry matter (DM); crude lipid 126 g kg?1 DM] was formulated to choose white fishmeal as the protein source and fish oil plus corn oil (1 : 1) as the lipid source. Six diets (control + diets 1–5) containing 0.1, 0.12, 0.16, 0.24, 0.39 and 1.1 g of l ‐carnitine kg?1 diet were fed to triplicate groups of black sea bream (initial weight 13.10 ± 0.05 g) for 8 weeks. At the end of the feeding trial, growth performance, body composition and antioxidant statu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by the elevation of dietary l ‐carnitine level from 0.1 to 0.24 g kg?1, but decreased with further increment (P < 0.05). Lipid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in the dorsal muscle whereas increased (P < 0.05) in the liver with the addition of dietary l ‐carnitine. Dietary l ‐carnitine supplements elevated enzymatic antioxidants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 activities (P < 0.05) yet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non‐enzymatic factor, total sulphydryl groups (TSH) (P < 0.05). In summary, the optimum dietary l ‐carnitine level was 0.284 g kg?1 diet by second‐polynomial regression analysis based on RGR (y = ?647.4x2 +367.97x + 234.55; R2 = 0.977, x = dietary l ‐carnitine levels, y = RGR), and dietary l ‐carnitine addition within the levels adopted in our study could depress lipid peroxidation in tissues of juvenile black sea bream.  相似文献   
50.
崩岗崩积体坡面糙度及其与侵蚀方式的耦合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岗崩积体是崩岗的主要沙源地。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研究崩岗崩积体坡面侵蚀过程。研究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点云数据能定量分析降雨前后坡面水蚀特征。全坡面及各坡位均为片蚀总量大于细沟侵蚀总量,但各坡位的侵蚀强度有所差异,其细沟侵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片蚀强度由大到小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坡面空间糙度由大到小大致呈现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坡面侵蚀方式可影响坡面糙度值及变化趋势,而坡面糙度亦能影响各侵蚀方式的侵蚀强度。整个降雨时段内全坡面侵蚀量最大、产沙量次之,沉积量最小,受坡面糙度变化影响,全坡面侵蚀、产沙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而上坡位的侵蚀、产沙量无明显变化,中、下坡位的侵蚀、产沙量呈对数减小趋势。此外,除上、下坡位沉积量间存在显著差异外,各坡位间侵蚀量、产沙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