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4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林业   621篇
农学   510篇
基础科学   415篇
  893篇
综合类   4193篇
农作物   638篇
水产渔业   414篇
畜牧兽医   1349篇
园艺   697篇
植物保护   36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390篇
  2021年   396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81篇
  2018年   239篇
  2017年   391篇
  2016年   298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391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740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615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用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对雏鸡进行一次免疫和二次免疫试验 ,研究雏鸡血清抗体的动态变化。试验结果显示 ,在一次免疫试验中 ,各剂量组雏鸡均在免疫后 2天血清抗体出现较高的 OD值 ,之后呈下降趋势 ,11天后逐渐上升 ,到 12~ 13天时出现第 2个峰值 ,各组间的血清抗体 OD值比较 ,3 0 0 0个卵囊 /只剂量组极显著 (P<0 .0 1)高于 10 0 0个 /只、2 0 0 0个 /只和 5 0 0 0个 /只剂量组。在二次免疫试验中 ,8日龄首免、14日龄二免组雏鸡的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整体呈上升趋势 ,峰值 (0 .3 75 )出现在二免后第 10天 ,其后稳定地维持在较高水平 (平均 OD值为 0 .3 5 ) ,并且其抗体水平显著地高于 6日龄首免、12日龄二免组 (P<0 .0 5 )。抗体水平动态变化表明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株有较强的免疫保护力 ,其免疫方式可选用一次免疫 ,剂量为 3 0 0 0个卵囊 /只 ,也可采用二次免疫 ,即 8日龄首免 (15 0 0个 /只 ) ,14日龄二免 (15 0 0个 /只 ) ,从抗体动态变化的稳定性看 ,二次免疫更佳  相似文献   
22.
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亚飞  简桂良  马存 《棉花学报》2004,16(3):183-188
介绍了棉花枯、黄萎病菌营养亲和性研究方法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并着重总结了利用营养亲和群结合DNA多态性技术,研究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Schlechtend:Fr)专化型、生理小种、亲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亲和群与致病型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3.
松口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论述了松口蘑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并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原生质体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与DNA指纹技术在松口蘑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4.
樟子松在西北干旱沙区的光合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站 ,用 Li- 62 0 0便携式光合仪分别测定人工栽植的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净光合速率日进程 ,其结果表明 :在干旱沙区 ,9龄以上樟子松的光合速率在午前随光强和气温而上升 ,午后下降。其 4龄、9龄和 2 0龄樟子松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 8.7μmol· m- 2 · s- 1、62 .3μmol· m- 2 · s- 1、1 9.7μmol· m- 2 · s- 1。  相似文献   
25.
中国风水侵蚀交错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风水侵蚀交错带的研究 ,对景观、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全球变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GIS技术为支撑 ,定量计算出我国风水侵蚀带。在分布特征上 ,主要分布我国北方地区 ,其中以西部沙漠 ,北部山脉沿线为重 ,这种分布与气候、地貌分界有明显联系。 49.6 %风水侵蚀复合带的降水量小于 2 0 0mm。风水侵蚀复合带的土地利用主要以草地为主 ,占 41.8% ,其次为耕地。两种类型的分布 ,草地以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交错分布为主 ;而耕地是有重心的分散分布。风水侵蚀复合带的总体侵蚀要强于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26.
AIM:To study the effect of cilazapril on pulmonary vascula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hypoxic rats. METHODS: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ndothelium in hypoxic rats were studied by biochemical analysis, radioimmunoassa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rrelated with hemodynamic. RESULTS:1) The change and damage of ultrastructure in endothelial cell (EC) were obsevered in hypoxic rats. 2) The contents of plasma nitric oxide (NO)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ctivity in blood as well as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 activity in the lung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hypoxic rat than those in contral animal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lasma endothelin-1(ET-1) and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 as well as malondialdehyde(MD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ypoxic rat than these in contral animals. The relaxing and contracting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3) Cilazapri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level of ET-1 and ACE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vel of NO and activity of eNOS and SOD. At the same time, cilazapril extenuated hypoxia-induced injuries of EC. CONC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amaging structure and dysfunction of EC existes in hypoxic rats. The cilazapril effectively preventes and treates the chronic hypoxic PH by relieving the injury and improving secretion in EC.  相似文献   
27.
大丽花常见病害识别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淑珍 《江西植保》2003,26(4):178-179
本文对大丽花常见病害症状识别及发病规律进行描述,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8.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29.
禽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与溶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UJS—10C小型发酵罐分批培养禽大肠杆菌,通过平板计数、比浊计数的方法,对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中细菌生长与溶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溶氧的规律性变化能够反映大肠杆菌生长的规律,即在细菌生长的适应期细菌数量较少,耗氧量少,溶氧曲线最高;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细菌不断增多,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溶氧曲线下降;达到对数生长期,曲线最低;进入稳定期,曲线趋于平稳;到发酵后期,细菌进入衰老期,溶氧曲线略有上升,这时可终止发酵。  相似文献   
30.
全毅 《中国家禽》2005,27(19):10-14
“动物福利”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们惯有的对待动物甚至对待生命的态度已经转变。“动物福利”不仅要求善待所有的生命,而且也关系到人类的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早在19世纪初,欧洲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了他们捍卫动物的征程。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的法律在英国诞生,许多国家和地区出于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的考虑,也都相继制定了相关法律来保护动物的基本福利,禁止虐待和伤害动物。近20年来,特别是欧洲发生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和二恶英污染事件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和制订“动物福利”法和饲料添加剂使用法来加强对动物的保护。“动物福利”国家间的差距正在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新壁垒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