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4篇
  免费   876篇
  国内免费   1799篇
林业   2376篇
农学   2665篇
基础科学   1211篇
  3105篇
综合类   4850篇
农作物   1172篇
水产渔业   782篇
畜牧兽医   2284篇
园艺   601篇
植物保护   134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69篇
  2022年   381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674篇
  2013年   878篇
  2012年   1038篇
  2011年   1170篇
  2010年   1060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024篇
  2007年   999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36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29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371篇
  1995年   376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71.
紫背金盘提取物对台湾家白蚁毒杀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珍友  张业光 《昆虫天敌》1990,12(4):187-193
利用紫背金盘甲醇提取物对台湾家白蚁进行了室内毒性测定和驱避行为试验。结果表明,经12次重复的毒性测定,有较强的致死作用。3—4%浓度的死亡率达100%,2%浓度的死亡率为94%,1%浓度的死亡率为58.9%。在驱避行为试验中表明,在4%以下的浓度对家白蚁没有显著的驱避怍用,从驱避作用的定量研究——非选择性取食试验中,1—4%浓度处理过的木块均被白蚁蛀蚀过。在选择性取食试验中,1—4%浓度处理组的木材样品同样被白蚁蛀蚀过。从驱避作用的定性研究——琼脂培养基选择性试验看,在整个试验期间的各个处理区内,蚁路筑通,没有堵塞蚁路现象。4%浓度处理组的平均进区率是87.92%,2%浓度的进区率是98.75%,1%浓度的进区率是99.16%。  相似文献   
972.
杂交双季晚稻二化螟为害损失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为害损失及其估计方法,国内外进行过大量研究,但限于研究环境及方法的特殊性,结果差异甚大,难以通用。湖北省近年来,杂交中稻、杂交双季晚稻上二化螟的第二、三代为害显著加重,为了制定合理的防治指标,本研究对杂交双季晚稻第三代二化螟为害损失进行了田间测定。  相似文献   
973.
矢尖蚧发生动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74.
稻瘟病菌菌株在寄主上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单孢分离、孢子培养和接种的方法,研究了稻瘟病菌菌株在14个品种秧苗上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所有不同来源的单孢菌株间、集团菌株间在中等抗性品种上均有各种类型相互作用。从简化鉴定工作程序和接近病菌在大田存在互作的实际出发,作者建议以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集团菌株混合接种,测定育种早稻材料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975.
3种赤眼蜂在多种寄主卵单独或共存条件下,趋向产卵的行为反应趋势相似。各“蜂—卵”组合之间,在上卵蜂率,偏嗜指数等行为反应指标上均有明显差异。该趋势与寄生特性不尽吻合,不同蜂种对不同寄主卵有各自的偏嗜性选择。繁蜂所用中间寄主卵,对蜂种原有的寄主选择嗜好性具有驯化改造作用,赤眼蜂对寄主卵的有机溶剂抽提物有敏感的趋向行为发生,赤眼蜂对寄主的选择性行为可能与寄主卵的化学信息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976.
线茸毒蛾(Dasychira grotei Moore),在福建南平、三明一带为害法国梧桐、重阳木、月季、樟树等植物。1984年9~10月室内饲养线茸毒蛾幼虫时,发现罹病致死,死虫腹足紧贴叶片或培养皿上。同时,在林间、行道树上也发现病死幼虫,呈典型的病毒症状,经鉴定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本病毒在国内外均未见报道,为我们首先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977.
1975-1984年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报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1975-1984年鉴定的9254个标样的结果,对发现的条中21-28号等小种进行了广泛研究,反映了我国小麦条锈菌的发展、变化及其与品种布局的关系,七十年代初的优势小种条中17号和18号急骤下降,出现频率分别由1975年的43.37%和20.78%下降到1977年的7.66和1.81%,而19号小种群则由1975年的15.06%上升到81.05%。进一步研究后将19号小种群中在鉴别寄主Trigo Eureka,丹麦1号,维尔和南大2419上有稳定的致病力差异的类型分别定名为条中23号、24号、25号和26号。其中25号于1981年在全国范围内上升为优势小种,1981-1984年出现频率达31.25-44.21%,其次是23号(12.48-27.58)和26号(5.84-24.64%)。新近发现的条中28号对当前作为抗原利用最广泛的洛夫林10等"洛类"品种有很强的致病力,是当前抗病育种的主要目标。本文还总结了我国小麦条锈菌传播,扩展的规律。这些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小麦条锈病的研究和防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8.
棉田使用氰戊菊酯与棉蚜再猖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氰戊菊酯的复配剂-丰收菊酯,对棉田天敌和棉蚜均有极强的杀伤力,从而同时将它们降到低水平上,蚜量显著小于对照。对照区没有药剂的控蚜作用,但在于敌作用下,蚜量上升后又下降,没能形成很大的群体。由于抗药性的发展,氰戊菊酯已不能控制棉蚜数量,又对棉田主要天敌有极强的杀伤力,以致使用后棉蚜在不能被药剂杀死的同时也推动了天敌的控制,造成再猖獗。  相似文献   
979.
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研究——Ⅱ重寄生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云 《植物病理学报》1994,24(4):329-335
 梨胶锈菌(C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的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 Sacc.)在PDA、综合马铃薯和梨叶汁培养基上能生长、产孢,以PDA最好,Czapek和硝酸铵蔗糖上生长差且不产孢。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温20~30℃,适宜pH6~9,荧光可促进产孢而黑光有抑制作用。对碳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和干重以甘露醇、葡萄糖等6种碳源为好,甘露醇最佳,淀粉最差;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甘露醇中均能产孢,以葡萄糖最好。对氮源的利用,菌丝生长及干重以硝酸钾、甘氨酸和蛋白胨为好;产孢以天冬酰胺、蛋白胨和硝酸钾为好,甘氨酸和谷氨酸不产孢。孢子萌发适温15~30℃,相对湿度65~100%均能萌发,在水滴中萌发率最高,低于50%不萌发;最适pH4~6,低于pH3和高于pH8不萌发;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980.
 小麦根腐病(Bipolaris Sorokiniana (Sacc.et Sorokin) Shoem.)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麦区发生较重。生产上缺乏抗源,常规方法也尚未选育出较好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