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8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2篇
  5篇
综合类   44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测定和比较红松人工林下光照条件的差异,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的变化,研究5种不同间伐强度对红松林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间伐强度增大,林内散射光强度增大,单子叶植物科的数量增多,双子叶植物减少。间伐强度不同,红松林内草本建群种不同。间伐可改变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其中以弱度区最明显。运用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间伐强度红松林下的无截取散射光量对植物多样性各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综合分析认为,合理间伐红松林,使其密度维持在1 000~1 600株.hm-2最有利于维护红松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2.
俞燎远  丁磊 《茶叶》1999,25(3):144-146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施肥时间,深度,次数,比例,用量及不同肥料搭配施用等方面的对比性试验,并结合茶叶生产实践,总结形成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优化施用技术。  相似文献   
103.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理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茶园的施用效果,通过对施肥茶园茶树萌芽期,发芽密度,百芽重,鲜叶机械组成及茶叶产量等项目调查,得出了茶园施用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能较显著地提早茶树萌芽期,促进早发多发,  相似文献   
104.
以2个双低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H(代表花叶品种)和Y(代表圆叶品种),设置9种播种密度,分别为9万、12万、15万、30万、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分析不同播种密度对不同双低油菜品种菌核病发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处理对油菜的出苗影响较小,对苗期长势有一定影响,75万株/hm2以上的高密度小区出苗较好,长势均匀一致,草害和野油菜苗较少,提高油菜播种密度能有效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从2021—2022年、2022—2023年的小区产量可以看出,油菜播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播种密度超过75万株/hm2时产量反而下降;2021—2022年、2022—2023年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油菜的主花序有效段长、一次有效分枝和单株有效角果均呈下降趋势,有效分枝高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5.
玉米青贮是一种主要的能量和纤维来源,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青贮技术有着较大的革新,从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栽培措施、灾害环境、收获期、刈割高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进行了综述。青贮玉米种植时根据动物生产目的来挑选品种和杂交类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并与豆科植物间作;同时玉米青贮研究需要加强自然灾害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及防治措施后玉米青贮技术。  相似文献   
106.
丁磊  孙平平  张磊  李正男 《园艺学报》2023,(11):2509-2515
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virus,ASPV)是苹果和梨树上普遍发生的潜隐病毒之一,西方烟(Nicotianaoccidentalis)是其重要的草本寄主之一。在本研究中,构建了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CP(CP-BD),并从西方烟cDNA文库中筛选与ASPV CP互作的蛋白。经通过酵母双杂交回转验证和NCBI BLAST比对,获得30种可能与ASPV CP互作的西方烟蛋白质,为研究ASPV侵染致病的分子机制及CP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提高落叶松人工纯林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2005年秋对长白落叶松人工纯林进行疏伐,林冠下栽植4年生红松,2012年秋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生长伐,设计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采伐强度,并设置一组对照。分析5 a后不同采伐强度对上层木长白落叶松及冠下红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层长白落叶松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度采伐和强度采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平均生长率差异不显著;随着采伐强度的增加,冠下红松的地径、平均胸径、树高和冠幅逐渐变大,差异显著。综合考虑,对于45年生长白落叶松林,冠下更新红松,红松更新7 a后,再次对上层长白落叶松进行中度采伐,林分保留株数200株·hm~(-2),目标树保留株数120株·hm~(-2),郁闭度0.5较为适宜。为了培育落叶松大径材,可将培育年限延长1个龄级,即51 a以上。  相似文献   
108.
以23个滑子菇主产区的滑子菇培养基、喷施用水及9个滑子菇基地的土壤为试验材料,分别对供试材料进行了500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检测。测定结果表明,滑子菇培养基、喷施用水中均未检测出农药及相关化学品的成分,土壤检测结果显示,有6个基地的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09.
ms-np是一个源于自然突变的水稻雄性不育突变体,明显较正常植株矮小,叶色浓绿。小花解剖观察发现,突变体小花花丝细长,花药干瘪,呈白色透明状,但雄性器官的数量和雌性器官正常。碘染证实,突变体的花药壁内没有花粉粒着色,是一个典型的无花粉型雄性不育材料。5个F2和2个BC1F1群体的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组合ms-np/M63衍生F2不育单株的连锁分析表明,ms-np(t)基因位于水稻第6 染色体微卫星标记RM541和RM34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5.2 cM和7.9 cM。  相似文献   
110.
中华倒刺鲃的人工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生物学特性 1.生活习性 中华倒刺鲃不耐低氧,喜欢水质清新的水域,白天常成群栖息于二底为乱石的流水中,早晚及夜间则到有水草的浅水处摄食。杂食性,以高等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适应温度为0~36℃,最适生长水温22~28℃。冬季中华倒剌鱼巴在干流和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春季水位上涨后则到支流中繁殖、生长,形成干支流间的短距离洄游。渔民就常利用中华倒刺啬巴的这种洄游习性进行捕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