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16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11.
[目的]评价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生长与结实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的分蘖期和生殖生长期施用120、240和480 g/hm~2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30 d,各品种水稻苗均未发现叶色退绿、变化、叶片皱缩等明显药害症状,且施用不同剂量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后,ASD7、TN1、广两优476这3个品种在株高、分蘖数、每株成穗数、每穗着粒数及千粒重方面与清水对照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设计剂量范围内,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2.
为了进一步发掘棉花黄萎病的生防菌株,从棉花中分离内生菌并通过温室试验进行初筛,获得1株具有较好生防活性的细菌菌株HB3S-20,其温室平均防效为62.57%。大田试验采用移栽时灌根的方式,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防效为54.67%。通过形态鉴定和16S r DNA序列比对,该菌株被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室内测定的结果表明,其对大丽轮枝菌具有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7.30%;利用CAS培养基进行检测,菌株HB3S-20能够产生嗜铁素物质。另外,菌株HB3S-20对棉花植株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能够使株高、鲜质量显著增加。综上,恶臭假单胞菌HB3S-20菌株是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在生防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3.
摘要: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的高低严重制约着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成效。笔者通过对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不同典型林分调查和研究,针对各类型林分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基于近自然经营的理念和方法,提出了相应林分近自然改造措施,为丹江口库区水源涵养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对湖北省近年来引种和栽培的杨树新品种的苗期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南方型杨树适合在我省栽培,南林895杨、南材95杨、南林220杨、南林1388杨、321杨等品种显著优于我省原有优良品种中嘉5号。  相似文献   
115.
以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鱼肉为原材料,以酶解产物与胆酸盐的体外结合率为指标,从5种常用食品用蛋白酶中筛选最优蛋白酶。进而采用正交法优化酶解条件,以提高酶解产物的胆酸盐结合率,并采用GPC法分析产物中蛋白肽的分子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胰蛋白酶酶解产物(100 mg·m L~(-1))与胆酸钠、甘氨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等3种胆酸盐的体外结合能力均好于其他4种蛋白酶,结合率分别达到42.1%、33.5%和30.1%,分别相当于降血脂药物考来烯胺散(20 mg·m L~(-1))的78.3%、74.4%和76.8%;经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制备卵形鲳鲹蛋白肽的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 h,加酶量2 000 U·g~(-1),料液比1∶4(g·m L~(-1)、p H 8、37℃)。该条件下酶解产物(20 mg·m L~(-1))对甘氨胆酸钠体外结合率达到同浓度阳性对照物(考来烯胺散)的48.3%,酶解产物中相对分子量3 k D以下的肽类组分占总蛋白水解物的77.30%。  相似文献   
116.
117.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红铃虫甲腹茧蜂Chelonu spectinophorae Cushman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明确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红铃虫甲腹茧蜂从卵至幼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8℃,有效积温为276.1日·度;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3.8℃,有效积温为119.9日·度。在20~36℃范围内,红铃虫甲腹茧蜂卵-幼虫历期、蛹重、化蛹率、羽化率等各生命参数均是随温度的变化表现为先升后降,其在28℃时的历期最短、蛹重最重,化蛹率、羽化率及繁殖力等最高,由此可以推断出其最适温度为28℃。本文为红铃虫甲腹茧蜂的大规模工厂化繁育和田间生物防治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8.
近年来,高校课程改革工作逐步展开,人才培养日益注重人文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培育,这就需要融入大量的人文精神元素,加大学生的德育与美育。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体育人才培养引入茶文化方法是必要的,利于提高体育专业教学水平。本文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体育专业教学现状,然后基于茶文化在体育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茶文化融入体育专业教学的有效途径,加大对体育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19.
在黑点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basalis (Walker)]幼虫盛期,应用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δ、负二项分布K值、CA指标、聚集度指标I、平均拥挤度(m*)和平均密度((X))的比值m*/(X)、Taylor幂法则及Iwao 的m*-X回归分析法等8个聚集度指标,对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b]样田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点切叶野螟幼虫在空心莲子草样田内呈聚集分布.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最适抽样数和复合序贯抽样方案的计算模型,提高了田间调查效率.  相似文献   
120.
为了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农业高级工程专业人才,分析了本科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由课内至课外,校内至校外,由低年级至高年级,内容由易到难的多维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具体措施.此教学体系中的具体措施已经在工学院的多个专业中开始实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均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