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33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协青早 A为母本 ,与自选的强恢复系盐恢 5 5 9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协优 5 5 9,1999年 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至1999年推广面积约 2 0 0万亩 ,遍及长江中下游籼型杂交稻种植区。产量表现  1997~ 1998年江苏省杂籼区试两年平均  相似文献   
172.
中粳稻新品种盐稻8号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盐稻8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选育的中粳稻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2003年7月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其高产栽培技术关键是:适期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促苗早发;管好水浆,协调群体;防治病虫,保苗增穗。  相似文献   
173.
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因子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籽粒灌浆是籽粒形成的最重要生理过程,也是决定粒重、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决定性阶段。为充分了解水稻籽粒灌浆内在特性,促进水稻高产栽培和优良品质育种,对水稻籽粒灌浆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机制以及内源激素、酶活、基因、蛋白以及环境等影响因子进行综述,并对籽粒灌浆研究进行展望,提出从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面深入研究籽粒灌浆机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4.
粳稻新品种盐稻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稻9号(原名盐稻0015)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多年多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米质优、适口性好、高产、稳产、熟期适中、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综合性状较突出。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  相似文献   
175.
为育成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轻简化栽培的优质两系杂交中籼稻,以优质籼稻两系不育系盐169S为母本、五山丝苗为父本,通过杂交配组育成两系杂交籼稻新品种盐两优丝苗1号。该品种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矮秆多穗,全生育期128.8 d、株高114.7 cm、有效穗数273.8万/hm2、每穗总粒数187.4粒、结实率85.9%、千粒质量23.5 g。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试验,2年区试平均产量9.77 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64%;稻米品质达《食用稻品种品质》3级优质米标准;2年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3.8、4.7。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210247),适宜在长江中下游湖北省(武陵山区除外)、湖南省(武陵山区除外)、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176.
盐169S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03S与优质早籼中间材料325B/特籼占25杂交选育而成。该不育系育性稳定、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米质优,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与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育成的盐两优丝苗1号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7.
为探究江苏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杂交稻品质特性以及食味值与各理化性状间的关联度,以12个三系杂交稻及1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对其食味值及其与各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食味平均值分别为74.04、72.97分,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15.31%、17.13%,三系杂交稻比两系杂交稻食味值高1.47%,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则低1.82百分点;三系杂交稻与两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长/宽均值、垩白粒率均相近,其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8.75%、8.77%,长/宽均值分别为2.71、2.67,垩白粒率分别为17.67%、17.71%;不同类型食味值与品质关联性中,三系杂交稻的蛋白质质量分数与食味值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稻的宽均值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