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优质特种稻在海南中部山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中部山区是重要的旅游聚集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常规水稻和山栏稻米,限于市场价格和产量瓶颈,种粮效益低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引种符合当地食用习惯、经济价值和产量相对较高的优质特种稻新品种,在海南省保亭县和五指山市等中部山区开展优质特种稻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改良,对其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摸索,总结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2.
海南省近年来引进了超级杂交稻,也选育出优质主导水稻品种(组合),经过10年努力,得到了较好推广,总结了一套相应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3.
海南温光条件适宜,水稻可一年三熟,同时也是两系杂交稻不育系理想的自然繁殖地。卢兴桂、袁潜华(2001)经试验统计分析,认为海南自然条件下繁殖两系核不育系具有明显的优势,春、秋两季适宜繁殖期较长。但是,对主要两系不育系在海南不同生态区域具体的繁殖技术尚鲜见报导。为此,我们于2003年安排了晚秋多点繁殖试验,以期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4.
海丰黑糯2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的特种稻品种,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品质鉴定为优质黑糯米。2016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5.
Y两优439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海南绿金丰种子有限公司利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Y58 s与自选恢复系海恢439组配育成的两系感温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熟色佳、抗病性强、米质较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6.
杂交稻新组合博II优1586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II优1586是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博IIA与自选恢复系R1586组配育成的弱感光籼型杂交稻新组合,具有较耐寒、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于2009年4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博II优1586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7.
海秀占9号系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大穗型高产品种矮秀占为母本.以多穗型优质品种丰穗占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后代经系谱选择法定向选育而成的感温籼型常规稻品种.于2007—2008年参加海南省早造水稻区试及生产试验。同时试验、试种和示范表明.海秀占9号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米质优等优点。2008年12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8.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的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选育的7个地方稻新种质进行了自然诱发病圃鉴定及田间喷雾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恢复系海恢1558抗稻瘟病和三化螟,中抗白叶枯病;恢复系海恢227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红米海农红1号抗白叶枯病,中抗稻瘟病;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  相似文献   
29.
稻瘟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和三化螟是海南水稻生产主要病虫害,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本研究对特种稻新品种"海丰黑糯2号"进行田间喷雾及接种鉴定,并应用分子标记检测和分析抗病虫基因。结果显示海丰黑糯2号中抗白叶枯病和三化螟,分子标记检测聚合了稻瘟病Pi1和白叶枯Xa23、稻飞虱Bph14和Bph15等多个抗性基因。研究探索了应用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两种方法选育抗病虫品种,拟为水稻抗病虫育种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根据EST序列信息,从海南普通野生稻中克隆了一个NAC(NAM,ATAF and CUC)类转录因子OrNAC5。该基因编码区cDNA长度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对应的DNA长度为2 538 bp,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推导的OrNAC5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NAC类转录因子结构特征,与水稻(Oryza sativa)、短花药野生稻(Oryza brachyantha)、大麦(Hordeum vulgare)、谷子(Setaria italica)中相应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99%、81%、60%和58%。对OrNAC5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存在多种激素应答和胁迫响应的调控元件。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低温、干旱和盐胁迫均能诱导OrNAC5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OrNAC5可能在逆境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