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5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不同消毒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传病原真菌消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消毒方法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昌平连作多年的草莓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田间试验对比物理防控方法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与化学熏蒸剂棉隆和氯化苦对土壤温度、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消减效果。结果表明:高剂量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可使土壤表层温度迅速升高至50 ℃以上,在0~10 cm土层内对土传病原真菌镰刀菌和疫霉菌的减退率分别达90%和85%以上;活性炭的添加使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同时激活土壤酶活性。然而,化学药剂棉隆和氯化苦熏蒸对镰刀菌和疫霉菌的减退率均达95%以上,但同时也降低了土壤养分含量和抑制了土壤酶活性。因此,活性炭+太阳辐射膜覆盖作为一种非化学土壤消毒方法,在改良土壤、连作地土传病原菌的防治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实现连作草莓土传病害的绿色防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3.
不同残膜量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为探讨滴灌条件下地膜残留量对棉田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的影响。【方法】本试验在绿洲棉田设0 kg·hm~(-2)、225 kg·hm~(-2)、450 kg·hm~(-2)三种残膜量处理,于棉花播种前、收获后及盛铃期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采用土钻法分层取0~40 cm的土壤,进行土壤盐分测定并比较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结果】结果表明,残膜降低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的均匀性,同时也导致棉田土壤盐分灌水后在各土层分布不均,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 0 kg·hm~(-2)残膜量处理随着时间推移土壤盐分在各个土层减少,而225 kg·hm~(-2)、450 kg·hm~(-2)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各土层在灌水后第1天到灌水后第3天土壤盐分减少,但第5天的土壤盐分大于第3天,两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从灌水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土壤盐分分布可看出,0 kg·hm~(-2)残膜量处理均匀性最好,其次是450 kg·hm~(-2)处理,最后为225 kg·hm~(-2)处理。在棉花种植播种前、收获后,不同残膜量对土壤盐分平衡的影响为:250 kg·hm~(-2)450 kg·hm~(-2)0 kg·hm~(-2);在运移速度上,随着深度和残膜量的增加,耕作层的土壤更容易出现土壤盐分的富集现象。【结论】由此可以说明,残膜的存在会阻碍土壤盐分的向下运移,同时随着残膜量的增加,阻碍土壤盐分的运移程度不同,导致土壤盐分在地表富集。  相似文献   
64.
以普通聚乙烯(PE)地膜为对照,研究了棉田3种成分含量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生物降解地膜(A、B1和B2)的降解过程,分析了生物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的降解速率不同,降解速率排序为B1AB2;在棉花生育前期,生物降解地膜膜面保持完整,保温保墒效果差异不显著,但随着降解地膜的膜面降解破裂,膜下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开始降低,在棉花生育后期,生物降解地膜比普通地膜的土壤日均温低0.5℃~1.5℃,土壤含水量低2%~3%;A和B2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时间较早,使棉花生育中期生长受限,籽棉减产22.47%和23.06%,而B1生物降解地膜处理的棉花生育期与普通PE地膜基本一致,籽棉增产0.89%。B1生物降解膜具有较好的棉田覆盖应用潜力,较适用于南疆棉花种植。  相似文献   
65.
生物降解地膜技术存在问题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降解地膜对农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分析了该技术在我国农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6.
浅述藏鸡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鸡是我国藏区特有的家禽品种。笔者从实验室诊断,混合或继发感染应分清的主次关系,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有机结合以及加强预防等方面,对如何做好藏鸡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7.
旱地农业研究支撑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8.
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现状与防治   总被引:73,自引:40,他引:73  
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已对中国农业产生了重大的、积极的作用,但同时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残留农用地膜也已经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并造成农作物减产,进而影响到农业环境,通过对中国有关地膜残留研究文献的综述,对农用地膜的应用现状、残留地膜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及残留地膜的危害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农用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9.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北方旱地区域农田水分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是自然降水和农田蒸散量。在区域尺度上,农田潜在蒸散量是半干旱偏旱区>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量为517 mm,最大亏缺量为968 mm,最小亏缺量为162 mm。半干旱区旱地农田水分平均潜在亏缺、最大亏缺和最小亏缺量分别为274、688和-34 mm,半湿润偏旱区上述3个参数分别为157、469和-180 mm。由于降水的时空变化,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储存量也产生了区域分异,3种不同类型地区农田土壤水分在农作物不同发育期储存量的变化是半湿润偏旱区>半干旱区>半干旱偏旱区。旱地作物耗水主要来源于生育期间的有效降水和播种前的土壤蓄水。  相似文献   
70.
西藏农业推广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行政府统筹、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的新形势下,农业推广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农业推广内涵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本文针对西藏农业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论述,从而促进西藏农业推广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