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1.
6个木薯品种在云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试验方法,以木薯品种GR911、SC124、SC205、SC8、SC5、GR4为试验材料,在云南6个不同气象条件及海拔的木薯种植区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的比较。结果表明:木薯主茎粗受降雨量影响,株高、主茎高度、鲜茎叶重受降雨量及海拔影响较大,鲜薯个数受积温、年均温的影响,单株产量主要受平均温的影响,木薯的收获指数则受平均温、降雨量、海拔的综合影响。各试点适宜推广的品种分别为:勐海县SC124、SC205,沧源县GR4、SC124,元谋县SC124、SC8,畹町镇GR4、GR911,隆阳区SC205、SC5,元阳县GR4、GR911。  相似文献   
12.
以潞江坝的Catimor系列品种咖啡鲜果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收期对咖啡果实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果实的物理性状差异为极显著,其中,早期和晚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小,物理性状较差,而中期成熟的咖啡鲜果和咖啡豆颗粒较大,物理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3.
间作模式是充分利用光、温、水、地力,使作物之间优势互补,互为增产、增收,增加土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幼龄油棕园间作木薯、白芸豆各有优缺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因地制宜选择间作作物,并严格按照各种作物栽培的技术措施操作、管理,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观察及调查,明确了云南干热区4个木薯品种叶斑病在4种不同种植模式下的发生及危害情况,得出叶斑病的发病率和危害指数。对木薯品种和栽培模式等主要影响因子的单因子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SC5和新选048采用直插并施肥的方式发病率最低,新选048采用直插的方式发病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5.
对怒江干热河谷高海拔地区不同成熟期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 L.)鲜果与咖啡豆的物理性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由于花芽分化、开花及果实生长时环境条件的差异,咖啡鲜果和咖啡豆在不同成熟期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该地区的咖啡开花及成熟期相对较迟,但咖啡果实成熟充分,果实及咖啡豆颗粒较大。  相似文献   
16.
木薯废弃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薯在种植、收获、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木薯叶、木薯杆、木薯渣、木薯皮等废弃物,其中,木薯叶可食用、饲用;木薯杆、木薯渣均可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基质,木薯杆还可粉碎还田作为肥料,木薯渣也可生产肥料、饲料、沼气;木薯皮则能制成表面活性炭或作为有机生态无土栽培的主要基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BGA土壤调理剂对云南干热河谷区木薯生长的作用,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验对象,开展了不同用量BGA土壤调理剂对该区域木薯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BGA土壤调理剂能够促进木薯生长,在云南干热河谷区,对华南205木薯,综合其生长情况、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一次性施用1 200 kg/hm~2BGA土壤调理剂是最佳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多样性及其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形态标记对来自菲律宾、云南、海南等6个地方的50份木薯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及形态标记聚类分析,为木薯育种选配亲本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云南木薯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和种质创新。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木薯种质资源在云南的形态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叶脉色,达85.5%;其次是结薯集中度,为75.76%;最小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9.33%;多样性指数最大的是中间裂叶长度,为5.64;最小的是烂根情况,为2.58,平均为5.34;总体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遗传距离为0~1.22,平均为0.80,试验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差异大,并在欧氏距离1.00处可将50份木薯种质资源划分为6大类:第Ⅰ类包括33份材料,此类筛选出淀粉含量较高的有9份,鲜薯产量较高的8份,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是SC11,达36.7%,且叶片较特殊;第Ⅱ类包括12份材料,此类淀粉含量较低,鲜薯产量较高的有3份;第Ⅲ类包括2份材料,以鲜薯产量较高为主;第Ⅳ类材料F876,淀粉含量相对高,鲜薯产量最高,分别是29.78%和238.5t/hm2;第Ⅴ类材料GR024-7,鲜薯产量相对较高,达145.5t/hm2;第Ⅵ类材料为H502;亲缘关系最近的为S4和E361,其次是F556和F821,与其他种质亲缘关系较远的是F876、GR024-7和H502,且后两者间亲缘关系较近,性状相似。  相似文献   
19.
采用营养液培养柱花草,研究锰毒对其生长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外源锰对柱花草铁和镁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失绿和皱缩是柱花草锰毒害的主要症状。当外源锰浓度为200μmoL/L时,柱花草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随外源锰浓度的增加,植株体内锰和铁含量显著增加,维持较高的铁含量;锰毒虽然显著降低了柱花草根部镁的含量,但对地上部镁含量影响不大,地上部镁离子的平衡仍可以维持。说明柱花草维持较高的地上部铁含量和镁离子平衡是柱花草适应锰毒害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胡椒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香辛料作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抑菌、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理功能。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和胡椒的开发利用情况,为胡椒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