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饲用玉米对育肥猪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饲用玉米对育肥猪屠宰性能和内质的影响.选取体质量约40 kg的21头大白×长白×杜洛克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猪,分别饲喂以普通玉米(N组)、吉单198(T1组)和吉单327(T2组)为饲料原料的日粮,78 d的饲养试验结束后,进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与N组相比,T1组和T2组育肥猪的屠宰性能有所提高,但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T1组和T2组的肌肉熟肉率、肌肉嫩度、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及pH 24等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黑曲霉、乳酸菌、酵母菌和地衣芽孢杆菌)发酵玉米蛋白粉的优化条件。通过各菌种玉米蛋白粉水解驯化试验、菌种混合比例及发酵条件(温度、时间、含水量及初始pH)的正交试验,以玉米蛋白粉多肽得率为指标,确定发酵玉米蛋白粉的最优发酵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液中粗蛋白质、总糖、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以及多肽得率。结果显示,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接种比例为地衣芽孢杆菌4%、乳酸菌4%、酵母菌6%、黑曲霉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84 h、含水量45%、初始pH为6,在此条件下多肽得率为44.03%。在发酵过程中,粗蛋白质含量和多肽得率呈上升趋势,发酵终止时,粗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5.17%,多肽得率提高了205%,还原糖含量提高了850%,总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12.58%和12.37%。本试验结果可为扩大玉米蛋白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6-2014年,应用病土盆栽方法,对来自于12个省(市)的779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鉴定。鉴定材料来源于吉林省539份、黑龙江省58份、辽宁省51份、山西省16份、内蒙古17份、河北省10份、北京市42份、安徽省5份、广西壮族自治区14份、河南省17份、山东省6份、江苏省4份。从中选出19份抗病种质,占鉴定总数的2.44%,分别是FY001-3、W93155、JH229、HJ01-1900、W94128-8、YX04-6561、W7491、W201102-25、Q30、Q31、HK6、HK7、BN9、CM2008-12、JY407、Q32、Q28、Q33、BN10,按抗病种质在各省份鉴定材料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山东省大豆种质抗病比例最高,占83.33%,其次是黑龙江省占15%。这些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优良,可直接作为抗性亲本应用于育种。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吉林省2003—2022年育成的大豆品种(系)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选取2003—2022年育成的299份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覆盖大豆基因组的SNP标记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 240个SNP标记在参试材料中共检测出A/A、A/G、A/T等16种基因型,分子标记多态信息量(PIC)范围为0.009 9~0.556 1,平均值0.318 4;使用Powermarker vision 3.25软件,得到样本群体等位基因频率为0.688 3、平均PIC为0.318 5。2)参试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44.86%~95.46%,平均为63.40%;其中,遗传相似系数在60%~70%的材料最多,样本数为170份,占参试材料的56.86%。3)根据遗传距离将参试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Ⅰ、Ⅱ、Ⅲ、Ⅳ类群分别含有8、3、115、173份品种(系);来源于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系)一般划分到同一类群。4)进一步利用STRUCTURE进行遗传结构预测,结果显示K=4,表明参试的299份品种(系)可被划分成4组独立的遗传结构类群;第1、2、3、4遗传结构类群分别含有24、18、105、152份品种(系),第1遗传结构类群含祖先遗传物质最多,第2、3、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逐渐增多,第4遗传结构类群中外引遗传物质占比为46.80%。综上,参试大豆品种群体总的遗传背景相对狭窄,但随着外引遗传物质的引入,第4遗传结构类群(152份)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10个杂交种及对应的5个自交系的植株形态性状以及产量进行了配合力、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全株叶夹角等7个性状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保绿度等4个性状受加性效应、非加性效应同等影响;中部叶面积系数等则主要受非加性基因影响为主。在计算植株总叶面积系数、总叶夹角、总叶向值时,可以用上、中、下任一部分叶面积系数、叶夹角、叶向值来分别估算。上部叶面积系数、总叶面积系数与产量之间正相关,且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肉牛对不同玉米秸杆产品的利用情况,选18月龄西门塔尔牛与当地黄牛的F136头,分别用铡碎、揉碎、揉碎压捆、制粒、压块和挤压成棒状的六种玉米秸秆饲料进行了肉牛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秸秆采食量以后三种加工处理的秸秆为最高,铡碎为最低,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日粮表现消化率以秸秆颗粒型日粮最低,其他几种秸秆型日粮差异不大;肉牛增重以应用秸秆饲料块和秸秆饲料棒的肉牛增重效果最好,铡碎秸秆最差,揉碎和揉碎压捆居中.除铡碎型外,其他几种玉米秸杆饲料用于育肥牛均可取得较好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验证微生态培养物饲料添加剂在中试规模的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开展本次试验。选择(28±2kg)杜长大三元杂交猪150头,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对照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金霉素)和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微生态培养物)。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微生态培养物可明显提高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并且显著降低腹泻率,与抗生素表现出等效的应用效果。研究结论:微生态培养物取代抗生素作为生长肥育猪的饲料添加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1主要问题1.1种业扶持政策的具体落实还需各部门合力推进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新修订的《种子法》)高度重视对种业的扶持,增设一章"扶持措施",但许多扶持措施的落实需要政府各部门合力推进。如信贷支持、保险补贴等需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支持;科研机构与种业间的人才流动需要人社、科技、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协同;特别是吉林省出台《吉林省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后,设立  相似文献   
19.
魏炳栋  陶浩  于维  陈群  李林 《动物营养学报》2012,(10):1939-1945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芪多糖(APS)对氢化可的松诱导的肉仔鸡氧化应激模型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的爱拔益加(AA)肉仔鸡256只,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对照组(A组)和模型组(B组)饲喂不添加APS的基础饲粮,试验1组(C组)和试验2组(D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4%和0.8%APS的试验饲粮。试验预试期7 d,从第8天开始除A组(饮用蒸馏水)外,其余各组均在饮水中添加20 mg/L氢化可的松造模,连续5 d;同时C组和D组饲喂添加APS的试验饲粮至第21天。结果表明:通过在饲粮中添加APS,可改善肉仔鸡的氧化应激状态,促进动物生长,C、D组14日龄的体重和1~14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A、B组(P<0.01),D组21日龄的体重和1~21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相比,APS显著提高了14日龄氧化应激状态下肉仔鸡C组的脾脏指数、C组和D组的胸腺指数(P<0.05),但对21日龄脏器指数(D组肝脏指数、C组和D组脾脏指数除外)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B组相比,APS还可极显著降低D组14日龄肝脏和21日龄血清中丙二醛的含量(P<0.01),并能显著提高C组21日龄肝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结果提示,APS具有缓解氢化可的松产生的氧化应激,促进动物生长、脏器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替代抗生素添加剂组合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设8个处理组,每组8头猪,各处理分别为本课题研制的3个复方中草药添加剂组,以及市售的益生素、复合酶、低聚糖和柠檬酸4个绿色添加剂组替代抗生素,以喹乙醇为对照组,对各组日增重、料重比和腹泻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前期日增重7组(中草药3)和8组(柠檬酸+复合酶)显著高于1组(中草药1)和2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后期日增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程日增重仍以7组最高,8组次之,1组最低,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增重差异较前期有缩小的趋势。各期料重比差异不显著。腹泻发生率与日增重呈显著负相关,8组和7组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