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1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前,建立轮作体系主要依据作物构成、前后作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除病害外,在土壤微生物对作物茬口影响方面研究甚少。受政策需要和商品价格的推动,某些主栽的粮油作物和经济作物在轮作中比例较大,趋向连作。因此,研究连作与轮作的机理,已成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各作物轮、连作的不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的反应相当活跃,甚至成为连作障害的要因。为了进一步寻找连作障害因子,1983~1984年开展了土壤微生物的研究。一、土壤微生物的效应为了揭示土壤微生物对各作物生育的影响,进行了无菌土壤与有菌土壤盆栽效果试验。1983年,播种前采取玉米、大豆、向日葵、草木樨连作试验区中垄台,0~20cm 表层  相似文献   
12.
草毡寒冻雏形土有机质补给、分解及大气CO2通量交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调查草毡寒冻雏形土生物量及土壤有机质,利用涡度相关技术观测该区域作用层与大气CO2通量。结果表明:地下90%生物量集中于0~10cm的表土层,年总净初级生产量约935.0g/m2;土壤有机质含量在6.401~7.060%之间;净CO2通量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 化规律;5月中 旬到9月底为CO2的净吸收(780gCO2/m2),其中以7月最高,净吸收量明显高于非生长季的,10月到翌年5月初CO2的净排放量(383gCO2/m2);全年固定碳高达397g/m2。  相似文献   
13.
红壤丘陵区双季稻表观光合量子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丘陵区双季稻光 光合速率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 ,水稻旗叶、倒 2叶和倒 3叶表观初始光能利用效率平均值 (±标准差 )分别为 0 .0 5 36 (± 0 .0 2 3)、0 .0 5 11(± 0 .0 2 3)和 0 .0 4 88(± 0 .0 2 5 ) ,即由旗叶向下递减 ;水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 2 7~ 30℃。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揭示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理,基于海北高寒草甸多形态(NH4Cl、(NH4)2SO4、KNO3)、低剂量(N 0、10、20、40 kg hm-2 a-1)的增氮控制试验平台,采集各处理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利用颗粒分组法分离测定总土壤有机碳(SOC)以及各粒径组分的碳含量和δ13C值。研究结果表明:低氮显著增加了土壤粗颗粒态有机碳(MacroPOC)和矿质结合态有机碳(MAOC)的含量,而高氮处理正好相反。施氮一致降低土壤细颗粒有机碳(MicroPOC)含量。此外,添加硝态氮肥对SOC各组分含量和δ13C值的影响显著高于铵态氮肥。总体而言,低氮导致表层30 cm层SOC储量增加了4.5%,而中氮和高氮导致SOC储量分别下降了5.4%和8.8%。低氮处理新增的碳以MacroPOC为主,而高氮处理损失的碳主要是MicroPOC。连续5 a施氮促进了颗粒有机碳(POC)组分的分解,进而导致SOC稳定组分的比例增加。可以认为,大气氮沉降或低剂量施氮(10 kg hm-2 a-1)短期内有利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碳截留,硝态氮较铵态氮输入对土壤储量增加更为有益。  相似文献   
15.
王建林  于贵瑞  齐华 《中国农业气象》2007,28(3):322-325,333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东北地区大豆鼓粒期叶片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响应特征和晴天光合速率、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率等特性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合速率对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的响应特征遵循M ichaelis-M enten方程,在自然光条件下,上下两层叶片综合考虑,最大光合速率平均为37.25μmol m-2s-1,表观初始量子效率平均为0.0376。在晴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环境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正弦函数模拟,但其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午前,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在正午,蒸腾速率和环境温度在午后。这种时间序列说明光合速率在午前开始降低,但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温引起的气孔限制造成的,而非光胁迫。日出后,大豆叶片的光能利用率随时间逐渐降低,到10:30左右稳定在0.015~0.02 molmol-1,该变化规律用正弦函数的形式可以得到很好的模拟。大豆叶片的水分利用率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显著差异,上午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下午,温度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用正弦函数形式模拟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对水稻、大豆和玉米3种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个生育时期,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作用均存在午休现象。而午休现象的产生是气孔因素与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气孔因素”是高温加剧蒸腾作用,气孔对蒸腾作用的反馈抑制造成的。C3作物(水稻、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存在明显差异,上午利用光能的能力明显大于下午。这主要表现在上午的表观初始量子效率比下午大。光合产物对光合作用的反馈抑制会造成这种量子效率的差异性。无论是气孔限制还是光合产物反馈抑制都可能是导致光合速率对光强响应产生“滞后效应”的主要原因。C4作物(玉米)的午休现象不明显,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在上午和下午的差异也不明显,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这可能与C4作物(玉米)自身的生理特性适应高温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气孔控制着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个相互耦合的过程,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的耦合关系是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水循环及其耦合关系的基础。利用LI-6400光合仪控制光强和CO2浓度变化,分析了C3和C4作物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耦合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即使CO2浓度变化条件下,Ball-Berry模型也能很好地模拟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二者的耦合关系。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之间的耦合系数体现了不同作物之间水-碳交换比例的差异,反映了气孔限制和内部生理生化过程限制在不同作物上所占的比例。由于该系数在C3作物和C4作物之间存在明显差异,C3作物中,陆生C3作物和水生C3作物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作物的生态功能类型可以大体划分为3类:C4作物、陆生C3作物和水生C3作物。这种生态功能类型的划分为提高碳循环、水循环以及水碳耦合循环模型在区域尺度上应用的精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热带森林植被冠层CO2储存项的估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植被冠层CO2储存项有助于提高森林-大气层面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FNEE)的估算精度.基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2年完整的涡度相关系统和CO2廓线的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涡度相关法(Fs-EC)和廓线法(Fs-PM)CO2储存项估算结果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廓线法CO2储存项年平均日变化曲线相比涡度相关法能更...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3年(2005.2007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千烟洲中亚热带人工林(QYF)和长自山温带混交林(CBF)的气体调节通量动态和气体调节价值累积过程。本文将气体调节服务区分为植被气体调节服务和净生态系统气体调节服务。采用碳税法、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化,研究表明气体调节通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千烟洲人工林和长白山混交林植被的日均CO2吸收量分别为82.00kg·hm^-2·d和59.37kg·hm^-2·d,对应的O2通量分别为59.65kg·hm^-2·d和43.19kg·hm^-2·d。千烟洲人工林和长白山混交林的植被气体调节价值累积过程曲线均为S型,年均植被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分别为14342.69元·hm^-2和10384.18元·hm^-2。就净生态系统气体调节服务而言,千烟洲人工林全年各月均表现为CO2的净吸收和O2的净释放,而长白山混交林则主要在5-9月表现为CO2的净吸收。千烟洲人工林的净生态系统气体调节价值累积过程曲线为S型,而长白山混交林则为单峰型。千烟洲人工林和长白山混交林的年均净生态系统气体调节服务价值分别为8470.52元·hm^-2和5091.98元·hm^-2。植被气体调节服务和净生态系统气体调节服务主要发生为5-10月。  相似文献   
20.
高产水稻群体根系空间分布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高产水稻群体根系干重、体积、长度、总表面积和活性表面积密度的水平和垂直分布数学模型及与地上部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根参数垂直方向的分布采用y=A+BLnZ,y=Ae~(B.Z),y=AZ~b拟合结果都比较好,但不同根参数在不同条件下有其最优的模型.根参数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应用y=A+Bsin(180/L)X的模型描述不仅精度高,而且还具有明确的农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