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21.
实验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宁夏西大滩地区不同碱化度梯度土壤施用脱硫废弃物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农艺措施下,施用脱硫废弃物后可以提高油葵的出苗率,增加保苗率,其株高、盘径大小、千粒质量增加,秕粒率降低,产量增加.在重度碱化度条件下,施用脱硫废弃物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建国以来宁夏平原春小麦4次更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宁夏平原春小麦籽粒和生物产量有了明显提高,随着品种的更替,收获指数、每穗粒重、每穗粒数均呈上升趋势,株高则明显下降.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生物产量、收获指数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对籽粒产量的直接影响最大,产量构成因素对籽粒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穗粒数>千粒重>穗数.因此,宁夏平原高产品种的培育主要应考虑提高生物产量,适当增大收获指数,在稳定现有群体(穗数)的前提下,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23.
随着水资源匮乏和劳动成本的增加,旱直播已成为目前宁夏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为选择引黄灌区适宜的旱直播模式,试验以宁粳47号为材料,设置了条播、穴播(行20 cm×穴8 cm)、穴播(行20 cm×穴12.5 cm)和匀播4种模式,采用10.4 kg/667 m~2、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3种播量,比较分析了4种旱直播模式、不同播量对水稻分蘖动态、成穗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的苗、茎比例较小,为24%、30%,而穗的比例较高,为46%,从而可以确定条播模式下水稻有一个适宜的群体结构。条播模式的量18.8 kg/667 m~2在出苗后79 d总茎数达到最高,为72.0万株,其他3种模式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达到最高。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在出苗后72 d总茎数最高,达到176.44万株,而匀播模式的播量14.6 kg/667 m~2的总茎数最低,仅为82.17万株。条播模式的分蘖成穗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旱直播模式,其中播量10.4kg/667m~2的分蘖成穗率最高,达到85.17%,穴播(20 cm×8 cm)模式的成穗率最低,其中播量10.4 kg/667 m~2的分蘖成穗率最低,仅为22.95%。匀播模式的播量10.4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21 d最高,为116.62 kg/667 m~2,穴播(20 cm×12.5 cm)模式的干物质量较低,播量14.6 kg/667 m~2的干物质量在出苗后135 d达到最高,但只达到50.16 kg/667 m~2。产量以匀播模式的产量高于其他3种模式,但各处理无显著差异,匀播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最高,为938.1 kg/667 m~2。不同播量下,低播量14.6 kg/667 m~2的产量高于高播量18.8 kg/667 m~2,3种播量之间无显著差异。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穗长最长,为18.3 cm。产量要素中,穴播(20 cm×8 cm)模式播量18.8 kg/667 m~2的穗数最高41.25万穗,条播模式播量14.6 kg/667 m~2和18.8 kg/667 m~2的穗实粒数最多117.5粒,匀播模式播量10.4 kg/667 m~2的千粒质量最高为25.06 g。  相似文献   
24.
以宁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和半干旱地区的固原大堡为试点,研究了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都能引起春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生态条件不同时,环境务件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而生态务件相同时,栽培技术措施对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地力低时增施基肥,小麦孕穗至开花期追施氮肥均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通过培肥地力及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可以打破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适期播种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  相似文献   
25.
宁夏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的吸收累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马铃薯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在宁夏地区的生产条件下尚缺乏系统研究,马铃薯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中也缺少施肥参数,难以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因此,针对宁夏地区马铃薯种植基地的土壤条件,系统分析马铃薯干物质累积和氮、 磷、 钾养分含量,探明其对氮、 磷、 钾养分吸收累积特点,以期为马铃薯的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于2012年分别在宁夏西吉县、 原州区、 红寺堡和同心县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肥料田间试验,按照当地推荐的施肥量统一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农家肥、 70%氮肥、 全部磷、 钾肥基施,30%氮肥在现蕾期追施),在马铃薯不同生育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不同器官干重和氮、 磷、 钾含量,分析不同生育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 氮、 磷、 钾含量及其吸收累积量的变化特点。【结果】1)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最高,其次是原州区和西吉县,同心县最低;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增加,符合Logistic曲线,幼苗期、 块茎形成期、 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累积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占总累积量的5%、 20%、 40%和35%。2)马铃薯植株氮含量随生育期而降低,其变异系数较大; 磷、 钾含量随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变化态势,但变异系数较小; 氮、 磷含量叶片高于其他器官,钾含量茎秆中较高。3)马铃薯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在红寺堡区最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苗期氮、 磷、 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全生育期总吸收量的11%、 6%、 8%,块茎形成期占28%、 23%、 31%,块茎膨大期占36%、 39%、 41%,淀粉积累期占25%、 31%、 20%;成熟期块茎中氮和磷的累积量分别占各自总累积量的60%以上,钾的累积量占50%。【结论】供试土壤条件下,马铃薯干物质累积量及养分吸收量因种植基地、 生育期和器官不同而异。从不同种植基地来看,红寺堡区马铃薯的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较高,原州区和西吉县居中,同心县最低;干物质及氮、 磷、 钾累积量随生育期的变化符合Logistic曲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块茎膨大期累积最多,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次之;马铃薯根、 茎和叶中吸收累积的氮、 磷、 钾占同期总累积量的比例随生育期而降低,但块茎则相反,氮、 磷、 钾吸收累积量随生育期而增加,成熟期块茎中吸收累积的养分量占全株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26.
对宁夏近年来在水稻栽培方面所进行的旱育稀植技术、控灌节水、肥料施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提出今后对宁夏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研究应注重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宁夏灌区春小麦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宁夏灌区历年主栽春小麦品种的光合作用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不同生育期对光强的响应不同,孕穗期和灌浆期要求较高的光强,开花期对光强的要求较低。最大光合速率表现为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呼吸速率则表现为孕穗期〉灌浆期〉开花期.随品种的更替,光饱和点呈现降低的趋势,光补偿点呈现有规律的增加,最大光合速率则呈现减小趋势,呼吸速率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8.
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小麦灌浆期频繁遭受高温危害,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探讨了花后不同时期高温对春小麦淀粉形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浆期高温使春小麦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上升,支链淀粉含量下降,直支比增大,总淀粉降低显著,淀粉品质下降。花后高温导致春小麦粒质量降低,产量下降。因此,采取相应栽培技术缓解花后高温危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宁夏春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29.
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中部干旱区压砂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压砂地持续利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砂地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持续压砂利用15 a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分别比对照下降57.43%、46.56%、48.89%。压砂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随着压砂利用年限的延长整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值低于对照;持续压砂利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均显著降低,压砂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Biolog ECO板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压砂初期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和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显著增加,但持续利用后期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压砂地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碳源基质利用类型和利用能力存在差异,0~2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化合物利用能力较强,20~4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碳水化合物利用类群为主。持续压砂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限制土壤养分的有效供给,可能是压砂地难以持续利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对大田不同施肥条件下菊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菊芋在低施肥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进一步证明菊芋是耐旱耐瘠薄植物.这为菊芋人工大面积种植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