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0篇
  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 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 QTL。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 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重相关 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49~2.74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00%~11.05%;9个 QTL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60~2.35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40%~9.48%。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相应 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2.
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性状分析及其对水稻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武育粳3号产量性状和品质理化指标的表现及其变异,试图从产量和品质性状上探讨武育粳3号得以多年大面积种植的原因以及对当前水稻育种的启示。  相似文献   
33.
利用显性标记ST10对96份江苏省杂草稻基因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显性标记ST10对96份江苏省部分地区杂草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田间抗性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96份杂草稻材料中,有5份材料能够扩增出727bp的ST10特异条带,91份材料没有获得PCR产物,说明其中5份材料可能携带Stv-bi基因,而其它91份材料不携带该基因。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显示96份杂草稻均抗条纹叶枯病,推测91份不携带Stv-bi基因的杂草稻材料中含有其它抗病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开发杂草稻抗病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特种稻是指具有特殊遗传性状和用途的水稻,因此明确特殊性状的基因型对特种稻的改良和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利用遗传分析和基因标记鉴定的方法,分析了优质紫香糯稻品种龙晴4号的香味和紫色种皮基因型。结果表明龙晴4号的香味基因是受fgr基因控制,其第2外显子存在8bp的碱基缺失,而紫色种皮基因是Ra(Pb)基因控制的,其第7外显子末端处存在2bp(GT)缺失。根据2个基因的缺失位点设计了2对功能标记,可以用于香米和紫米的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特种稻的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35.
华优广抗占     
华优广抗占为江苏省农科院最新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已通过江苏省区试和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6.
温度条件对II号杀雄剂杀雄效果的影响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生理特性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V13(t)初步定位在水稻第5染色体上的RM3638与RM459标记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3.2和0.5 cM。进一步利用已公布的SSR标记和新发展的InDel标记将V13(t)定位在InDel5-11与InDel5-8之间的98.9 kb范围内,同时获得一个与V13(t)共分离的标记InDel5-2。【结论】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受1对隐性核基因V13(t)控制,V13(t)被定位在AC130729上约98.9 kb的物理距离区间内。  相似文献   
38.
晚粳稻新品种南粳4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粳47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江苏省农业生产中对品种的需求,主要围绕稻谷产量、稻米品质、对病虫害的抗性和适应性进行品种改良,育成的适合生产需求的优质、抗病晚粳稻新品种.为了尽快发挥该品种的生产潜力,就江苏不同生产种植方式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生产技术要求,供生产者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39.
为了克隆DL-6基因,以dl-6与9311配制正反杂交组合进行性状分析发现,dl-6突变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控制dl-6性状的基因DL-6初步定位在水稻第3染色体的短臂上,进一步利用新发展的InDel标记将DL-6基因精细定位在I3-5和I3-8之间85 kb的物理距离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开放阅读框( ORF)进行分析,发现其中ORF9编码的YABBY基因是一个与叶脉发育相关的基因,对突变体dl-6和野生型中YABBY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数据中日本晴序列进行比对发现,突变体dl-6中YABBY基因的第1个外显子存在1个单碱基突变,该突变导致野生型中编码的半胱氨酸突变为突变体中的精氨酸;同时突变体dl-6在YABBY基因的3′端还存在8个碱基的缺失。这2个突变位点哪个是导致dl-6突变的功能区目前还不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水稻香米基因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稻米的香味是稻米食味品质的重要指标,而香味是受隐性核基因控制,杂合基因型不表现出香味,因此在香米育种中需要寻找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香味基因检测方法。本实验分别设计了水稻香米基因fgr的2个等位基因的基因标记(InDel-E2、InDel-E7),利用这两个标记对20个香米和2个非香稻品种(品系),以及2个香米/非香米组合的F1进行快速检测。结果显示,InDel—E2能检测到11个香米品种(品系),InDel-E7可检测其余9个香米品种(品系),且2个标记都能检测杂合基因型,说明本研究中的20个香米品种(品系)受2个香米基因控制。供试材料的分子检测结果与香米的基因型完全相符,因此本研究开发的2对标记可应用于香米育种的基因标记辅助选择和新香米基因的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