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0篇
  1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误差变异系数(CEV)和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α)为参数,分析了江苏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1983~1992年中粳组和1999~2003年(缺2001年)迟熟中粳组的试验精度。结果表明:①1年单点试验中,约有85%点次的中粳组和90%点次的迟熟中粳组的CEV<5%,但仅有45.7%点次的试验能鉴别出5%的产量差异,因此1年单点的试验精确度较高,而品种比较精确度则有待提高;②1年多点所有点次试验的CEV和RLSD0.05均小于5.0%,即以多点试验为基础的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精度较高;③根据1年单点试验的精度对试点进行取舍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72.
江苏扬中"杂草稻"的籼粳分类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随着直播稻、麦套稻技术的推广,“杂草稻”在江苏扬中的危害越来越大,已严重影响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我们对江苏扬中“杂草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稻谷稃毛长、酚反应和幼苗对KC lO3抗性3项形态、生理指标和SSR标记对其进行了籼粳分类,结果表明:“杂草稻”的稻谷稃毛长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的相近;“杂草稻”的稻谷酚反应、幼苗对KC lO3抗性以及SSR标记指纹特征与籼稻品种南京11号、南京16号一致,确定江苏扬中“杂草稻”为籼稻类型。  相似文献   
73.
Pi-ta、Pi-b基因在江苏粳稻穗颈瘟抗性育种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的功能标记对2009,2010年江苏省粳稻中间试验的部分粳稻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穗颈瘟抗性结果,通过关联分析Pi-ta、Pi-b在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中的价值。结果表明:Pi-ta、Pi-b基因与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抗性呈正相关,Pi-ta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7;Pi-b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1;Pi-ta、Pi-b基因的联合效应与穗颈瘟抗性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62。因此,同时携带这2个抗病基因可以大大提高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  相似文献   
74.
粳稻光氧化特性筛选方法的改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精确鉴定粳稻材料的光氧化特性,本研究改进了光氧化筛选方法,即在人工光氧化处理条件下,将处理时间从5 d延长到10 d(如遇阴雨天气,则再顺延2 d),对64份粳稻材料的光氧化特性,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显示,用改进的方法,粳稻光氧化级别为1的类型,可进一步细化为4级,并通过叶色的黄化和处理前后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进行验证。之后,利用该改良方法鉴定供试材料的光氧化级别与预备试验的生长和产量的指标进行了聚类分析,以平均距离5为分类标准,可将筛选粳稻材料分为3种类型,其中类型1是产量最高的类型,平均光氧化级别为1.8级;类型3的光氧化级别为2.2,产量最低;类型2无论产量还是光氧化特性是位于上述两类型中间的类型,结果说明粳稻的光氧化特性与产量表现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对于本研究中鉴定的类型1的粳稻材料,虽然其平均产量最高,但是其耐光氧化级别则低于类型2的,其光氧化特性还需改良。本研究可为准确鉴定粳稻的光氧化特性提供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江苏省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农垦57、农垦58和桂花黄是江苏省历年来审定的常规粳稻品种的骨干亲本或亲本的主要血缘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状况已有所改观。通过复杂方式选育审定的品种数不断增加,复交已成为目前主要的杂交方式。育种工作应与品种资源研究紧密合作,及时把品种资源研究成果应用于水稻育种,通过多学科合作,拓宽亲本选择范围,扩大遗传背景,提高育种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6.
阐述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意义及需求,提出了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体系模式,实施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水、土、气)和无公害稻米生产的技术规程。通过合理选择符合无公害稻米生产要求的环境条件和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品种、生产技术等生产资料实现无公害稻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77.
SSR标记及其在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SSR标记的类型、特点和新标记开发方法及其在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克隆、QTL分析、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存和利用、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8.
南京16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新近选育的优质中籼稻品种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集丰产、优质和抗病于一体 ,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较大面积示范种植 ,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现将该品种的主要特点及其高产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一、产量表现南京161997~1998年参加江苏省中籼稻区域试验 ,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39.7kg/667m2,与对照扬辐籼2号产量相仿。1999年江苏省水稻生长期间恰遇多雨寡照和低温气候 ,南京16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略高于对照扬辐籼2号 ,…  相似文献   
79.
不同氮效率粳稻生育后期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下高产粳稻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在盆栽条件下,选取3个中粳(武育粳3号、南粳45、02102)和4个晚粳(武运粳7号、南粳44、南粳46、南粳5055),在开花后不同天数,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150.0 kg/hm2:LN、300.0 kg/hm2:MN、450.0 kg/hm2:HN )剑叶光合作用对光强和二氧化碳(CO2)响应曲线,氮代谢关键酶如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酶(GOGAT)谷氨酸脱氢酶(GDH),抗氧化酶和非酶系统的抗氧化能力以及耐光氧化表现等,并在收获期考察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超级稻中粳南粳45和晚粳南粳44在LN、MN和HN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武育粳3号和武运粳7号有所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对高光强的利用能力增强,并可缓解开花后35 d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 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max )的下降;而供试材料在LN或者MN下,在高CO2浓度下可通过提高表观羧化效率( Apparent carboxylation efficiency ,ACE),达到与HN的Pnmax ,提高CO2浓度有利于减氮;开花前期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诱导增加,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诱导增加以缓解后期光氧化,其中超级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不同的氮素处理下,均具有中等耐光氧化和耐荫的特性。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后7 d的叶片的光合能力与千粒质量有关,而花后35 d,功能叶片的抗氧化能力则影响其结实率。可见,超级粳稻南粳44和南粳45在中等氮素下,可通过开花前期诱导NR和开花后期抗氧化能力增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叶片的光合功能,从而表现稳产高产。今后兼顾选择具有高光合特性的水稻品种,将是实现水稻高产和减氮统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0.
分析了 1 5个常规晚粳稻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演变。结果表明 :“九五”以来我省选育的晚粳稻品种的产量明显提高 ,这主要归结于品种成穗数的增加和结实率的提高。对照部颁优质米标准 ,品质差异主要体现在垩白率、垩白度等外观品质上 ,绝大多数品种的食口性不尽人意。对目前我省常规晚粳稻育种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