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1选育经过1.1亲本选择1996年以早熟,大粒品种埂283作母本,以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种种质1259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系谱号为9641-18-1-1。埂283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1259是山西省农科院品资所李莹研究员选育的高抗大豆孢囊线虫病4号生理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索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大豆品种籽粒发育期蛋白质合成与积累的规律.[方法]以耐旱品种晋豆21与敏感品种濉科46为试验材料,利用集水槽设置干旱胁迫,研究两者在不同处理后,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并评价了相关农艺性状.[结果]晋豆21与濉科46的4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粒重)的变异系数介于6.08%~46.75%,其中晋豆21的株高变异系数最小,濉科46的有效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晋豆21的农艺性状指标受干旱影响较小.濉科46在不同处理下含水量变化不同,但晋豆21则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与正常情况相比,晋豆21干旱处理后蛋白质含量积累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至趋于稳定,基本呈凹形曲线分布;濉科46则存在明显差异,干旱处理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峰值比正常浇灌晚20 d.[结论]晋豆21抗旱性强,其蛋白质合成与积累受干旱胁迫制约相对较小,可作为创新选育优良抗旱品种的亲本.  相似文献   
43.
大豆蚜虫的危害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豆蚜虫的形态特征及其对大豆的直接和间接危害,提出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措施,其中,培育抗蚜虫品种是解决该问题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转基因技术为此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4.
本研究对晋豆23与大豆孢囊线虫抗源灰布支黑豆的F3代群体共61个单株进行了ISSR分析,共检测出376个基因位点,多态性位点82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21.8%。获得5个共显性位点,5个共显性位点的平均基因杂合度为0.164。ISSR引物(GA)8C检测到3种基因型,ISSR引物VDV(CT)7检测到16种基因型。本研究表明该群体内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说明灰布支黑豆是大豆孢囊线虫抗病育种的理想抗源。  相似文献   
45.
选择4对均由高抗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源和非抗源亲本组成的杂交组合,对其后代胞囊附着量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抗源亲本灰布支、应县小黑豆和交城黑豆对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稳定,胞囊附着量在1.08~3.25个之间;非抗源亲本对胞囊线虫的反应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对后代的胞囊附着量和分布有显著影响。4个非抗源亲本中,晋豆19号、晋豆23号、汾豆46号和中作88D09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6,18.31,17.83,69.50个,F2胞囊平均附着量分别为15.31,35.04,29.93,45.88个,变异系数分别为11.78%,25.23%,22.89%和29.57%,单株胞囊附着量≤5个的比率分别为15.34%,4.62%,7.05%,1.60%。  相似文献   
46.
黄土高原和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北方农业区中农作物生态类型最为丰富的区域。该区年降雨量平均450~700mm,7~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的55%~60%,光温资源远比国内其他大豆产区丰富,可满足大豆生长的需要。因而,大豆成为这一地区种植历史悠久的主要农作物。  相似文献   
47.
选择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和东部太行山区及二者过渡带平川盆地农家大豆资源50份进行了生态型间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吕梁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高度抗旱类型为主;子粒椭圆和扁圆粒型居多数,小粒型为主;种皮黄色为主,保持一定比率种皮深色类型;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48.2 d,生育期149.0 d;紫花,无限结荚型;株高99.3 cm,分枝数5.8个,半匍匐型。太行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高抗旱类型较多;子粒圆粒中大粒居多数;种皮青色或黄色;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25.9 d,生育期平均135.6 d;白花,无限结荚为主;株高71.0 cm,分枝数4.4个,半直立型。平川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大圆粒居多,种皮黄色,开花早,开花时期平均33.7 d,生育期128.9 d,白花,亚有限与无限结荚习性兼有,株高58.2 cm,分枝数2.7个,直立型。  相似文献   
48.
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育种骨干亲本抗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对抗大豆孢囊线虫病育种中常用的40份骨干亲本进行4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其中感病品种30份,黄粒抗病品系2份,黑粒抗病品系2份,黑粒抗源6份。结果表明:品种间的抗性有极显著差异;抗性的主要差异首先出现在抗性和非抗性品种之间,其次出现在非抗性品种内;抗源材料的抗性非常稳定;亲本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呈连续性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抗性愈强的品种抗性愈稳定,抗性愈弱的品种抗性愈易受环境的影响。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广义遗传力约为53.9%。  相似文献   
49.
特早熟棉区棉花双膜覆盖栽培早熟增产效应及生理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8年山西物早熟棉区进行棉花双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双膜覆盖栽培具有显著的早熟增产效应。双膜覆盖能提高温度,提早生育,显著地促进了群体叶面积的发展进程,提高了群体光合生产率,增加了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并使之得到合理分配,最终获得早熟、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50.
晋豆1号系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于1960-1965年从地方品种大白麻中系统选育而成。1973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推广品种,定名晋豆1号。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该品种高产、耐荫、抗旱、耐瘠薄,抗大豆花叶病毒病。截止到2021年,利用晋豆1号及其衍生材料,通过杂交育种手段,在山西省共育成了39个品种,其中有9个国审品种,高油品种7个,脂肪含量为21.54%~22.26%,39个品种中有13个品种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晋豆1号及其衍生品种为山西省大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山西省大豆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