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通过对Xcc8004菌株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搜索,发现该菌株拥有完整的ED、EMP、HMP等糖代谢途径。为评估ED途径对细胞功能的影响,选择基因组中编码ED途径的关键酶——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的基因eda进行诱变,构建非极性突变体。通过对突变体表型进行分析,发现eda基因的突变体在培养基中能够正常生长繁殖,但其胞外多糖产量则降低77.6%。用一段包含eda基因的DNA片段对突变体进行功能互补,能基本恢复胞外多糖产量。这表明eda基因对细胞合成胞外多糖有重要影响,也暗示ED途径对细胞生长是非必要的,而对细胞大量合成胞外多糖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2.
利用根际促生菌(PGPR)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等微生物的生物修复作用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编码铜金属硫蛋白(Cu-MT),对铜有很高的亲和性,可拮抗重金属铜毒性。为提高荧光假单胞菌的生物修复能力,将酿酒酵母耐铜基因CUP1克隆至荧光假单胞菌。通过引物设计,将SD序列添加至酵母耐铜基因CUP1编码序列前端,PCR扩增得到约200bp的CUP1片段,克隆至测序载体pUC19,经测序证明正确后,胶回收CUP1片段连接到具有广泛宿主范围的柯斯质粒pLAFR3上,经三亲接合转移至荧光假单胞菌AS1.1381,得到重组菌株AS1.1381/pL3CUP1。铜实验表明,重组菌株AS1.1381/pL3CUP1的抗铜能力(6mM Cu2+)显著高于AS1.1381/pLAFR3(4.5mM Cu2+),重组菌株抗铜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3.
细菌转座子Tn5转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转座子Tn5属于IS4家族,两端具有两段倒置的IS50序列。右末端(IS50R)编码转座酶(Tnp)和一个阻遏转座蛋白(Inh);左末端(IS50L)存在一个赭石突变,不能编码有功能的转座酶。Tn5属于非复制型转座子,被广泛应用于发现新基因、分析基因功能和构建突变体库。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人们对其转座机理、转座热点等问题并不完全清楚。随着在体外具有活性的转座酶Tnp EK/LP(同时含有E54K和L372P两个突变点)的成功构建,以及对Tnp催化中心三维结构的深入研究,近几年对Tn5的转座机理才有了深刻了解。本文综述了Tn5的转座机制、Tnp结构、DDE模体和转座频率调控等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4.
<正>劳动力老龄化、从事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和柑橘机械化管护利用低等原因导致农药浪费、管护成本高、管护效率低,果品与收益受到约束。特别是柑橘溃疡病的爆发,在近些年来对柑橘果实的收成影响很大,柑橘溃疡病是由黄单胞杆菌属引发,传染性强、破坏性大、隐蔽性强。目前,许多柑橘种植大国采用焚毁根除法来防治柑橘溃疡病的大面积入侵,化学防治主要采用铜制剂、链霉素类药剂。但柑橘溃疡病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柑橘具有抗药性及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不好把控,造成农药浪费,成本增加。植保无人机,在农业上具有减少人力投入、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athovar campestris,简称Xcc)hrpW基因的功能及Xcc的致病机理,实验以甘蓝型油菜为试验材料,以5~6d无菌苗的带柄子叶为外植体,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带柄子叶再生体系,同时探索了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子叶柄的各种因素;并用农杆菌介导法将hrpW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经PCR检测法分析,证明hrpW基因已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hrpW基因编码HarpinXcc(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Harpin蛋白),该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十字花科植物黑腐病菌的致病机理提供了材料,也为选育高效抗病油菜种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以0.2%的硫酸锌喷洒桑叶用来饲蚕,可以提高蚕体血液中氨基酸总量,增加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提高成虫的授精率及产卵量。统计分析结果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7.
对土质为红壤的桑园,用0.1%的硫酸锌喷布桑树,能显著改善桑叶品质,提高桑叶产量,促进桑树对氮、磷、钾的吸收同化。喷硫酸锌处理的桑叶中氨基酸、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桑树有效枝条长、叶重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8.
桑树喷洒“蚕桑丰”后能增加桑叶中的氮、磷、钾的含量,开叶数增多,叶片厚,枝条长,使桑叶增产达到显著水平.叶片中的粗蛋白、水溶性总糖增加,以桑叶喂蚕,茧层率提高.  相似文献   
29.
野油菜黄单胞菌XC3813-3815基因启动子的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简称Xcc)是十字花科作物黑腐病的病原菌,同时也是发酵工业生产黄原胶的菌种。在以前的工作中,证实了Xcc8004菌株基因组中一个包含XC3813-3815三个基因的新位点与致病性和胞外多糖(EPS,又称黄原胶)合成有关。本工作通过PCR合成包含相应ORF及其上游不同长度的DNA片段,并克隆于不带启动子的质粒载体pLAFR6后,将所获的重组质粒互补相应的突变体。通过这一功能互补的方法,确定了这三个基因在其ORF上游约50bp内分别拥有自身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30.
利用自杀质粒pK18mob诱变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的hpa2基因,获得整合突变体PK3001。致病性和过敏反应检测发现,hpa2突变体PK3001过敏反应完全丧失,但致病性无明显变化。利用gus报告基因和RT-PCR检测hpa2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果表明,hpa2基因在基本培养基上高表达,且受hrpG、hrpX正向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