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8篇
  21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79篇
畜牧兽医   2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3种不同规格的三疣梭子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01.26±5.36)g、(62.37±4.10)g和(24.37±2.10)g]各10只饲养于2.6m×1.8m×1m的室内水泥池单元格内,水深40cm,重复3组。每日17:00投喂鲜活的带鱼块,通过摄像机观察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的竞食行为,每组重复3次。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三疣梭子蟹发现、抱持食物所需的时间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2)个体间竞食激烈,(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比率最高,抢夺(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所持有的食物;(101.26±5.36)g组蟹抢食的次数显著多于(62.37±4.10)g组或(24.37±2.10)g组蟹的抢食次数(P0.05),(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最少;(24.37±2.10)g组蟹被(101.26±5.36)g、(62.37±4.10)g、(24.37±2.10)g组蟹抢食的次数及总次数最高,显著多于(101.26±5.36)g组蟹(P0.05),(62.37±4.10)g组蟹次之,(101.26±5.36)g组蟹最少,后两组蟹无显著差异(P0.05),表现出明显的"大欺小"现象;(3)(101.26±5.36)g组蟹的食物占有率(45%)显著高于(24.37±2.10)g组蟹(近20%)(P0.05),而(62.37±4.10)g组蟹占有的食物数量介于(101.26±5.36)g组和(24.37±2.10)g组之间,(101.26±5.36)g组蟹啃食完食物所用的时间仅约为(24.37±2.10)g组蟹的1/5倍。  相似文献   
22.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高密度精养池塘中日本囊对虾体内及浮游动物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动态变化,检测结果显示,两口池塘的日本囊对虾苗种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达2.43×10~5~9.42×10~5 IU/mg;浮游动物也携带微量白斑综合症病毒,达6.78×10~2~8.02×10~2 IU/mg。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日本囊对虾多个组织均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平均病毒量为鳃肌肉肝胰腺胃;各组织病毒携带量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肌肉、肝胰腺、胃等呈现明显的先降后升趋势,最低降至1.78×10~3 IU/mg,鳃白斑综合症病毒携带量的下降幅度较小,最低为7.29×10~4 IU/mg。浮游动物的病毒量在白斑综合症爆发前波动不明显,发病时急剧升高。综合认为,苗种携带是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主要来源;当养殖进入中后期,底质变差、水温降至病毒适宜复制的温度时,易爆发白斑综合症。  相似文献   
23.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IFT)摄食节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投喂添加色素的膨化颗粒饲料和观测排便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s;GIFT)的摄食节律.结果发现,6个家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摄食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家系之间的摄食周期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01);t检验发现,各家系内摄食周期和排便周期的差异均不显著(P≥0.1097).回归分析发现,摄食周期对生长无显著的影响(P=0.8988),但与摄食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679,P=0.0004).对摄食节律聚类分析,6个家系可分为(1、2、6)、(3、4)、5共3个家系类别.该项研究能为GIFT的养殖投饵和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鱼类摄食节律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
尼罗罗非鱼出肉率与可量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吉富品系和埃及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 misniloticus)2龄成鱼雌、雄个体的出肉率和可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的平均出肉率为38.68%,雄性个体出肉率比雌性个体略高,吉富品系出肉率比埃及品系略高。尼罗罗非鱼出肉率与可量性状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拟合方程相关系数为0.985。在有显著意义的可量性状相关系数中(P0.01),与肉片质量和出肉率的相关性均最高的可量性状为体质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和0.575;其次为体高、体长和体厚。而头长与肉片质量、出肉率均呈负相关关系。雄性个体的相关系数均高于雌性个体,在雄性个体中,出肉率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为0.630,与体高的相关系数为0.617,均为中等程度相关。对可量性状之间的比值与出肉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普遍比单个性状高,特别在雄性个体中表现明显。其中相关系数较高的比例组合有身长/头长比值(0.765)、体长/头长比值(0.732)、身长/体厚比值(0.703),均达到较强程度的相关,比单个性状的相关性有明显提高。结果表明,利用可量性状预测罗非鱼的出肉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根据已登录的中华绒螯蟹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JX946434)及菁夜蛾去饱和酶基因(Accession Number:KJ622055.1)的保守区设计引物,通过逆转录PCR以及RACE技术克隆了中华绒螯蟹另一种Δ6去饱和酶基因FAD6-b的全长序列。经序列分析,中华绒螯蟹FAD6-b cDNA全长为2 310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 326 bp,共编码442个氨基酸(Accession Number:KP876058),理论分子量为50.86 ku,理论等电点为8.47,FAD6-b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一条中华绒螯蟹Δ6去饱和酶基因的一致性为76%。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实验表明,中华绒螯蟹FAD6-b基因成功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TF DNA中,重组质粒pCold TF-fad6b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进行表达,经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IPTG诱导后的重组菌出现了单一的蛋白条带,且大小与预期(105.86 ku)一致,可溶性分析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蛋白上清液中。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蛋白纯化液经电泳检测后显示出特异性单一条带,进一步证明了pCold TF-fad6b的成功构建和表达。目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重组蛋白与6×His抗体进行了特异性结合,显示出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26.
采用形态学测量和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野生和池塘养殖条件下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扣蟹的形态学、肝胰腺指数(HSI)、常规生化组成和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特征差异较大,雌雄个体均有4个贡献较大的主成分(PC1,PC2,PC3,PC4),其中PC1的贡献率均远高于其他主成分,两者PC1分别由16和19个主要影响变量构成;所测36个形态学指标中,两群体雄蟹和雌蟹分别有25和22个形态学指标差异显著,进一步筛选判别贡献率较大的4~5个指标分别建立判断方程,综合判别准确率达95%以上;野生扣蟹的HSI、组织中总脂、躯体肌肉的16:0、18:1n9和20:4n6含量均高于池塘养殖扣蟹,后者组织中水分含量、躯体肌肉中的18:0、20:5n3和22:6n3高于前者。研究表明,野生和池塘养殖扣蟹的形态学和生化组成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根据两群体扣蟹的形态学差异和判别方程鉴别两种扣蟹蟹种。  相似文献   
27.

以‘吉富’、‘新吉富’、‘埃及尼罗’3种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 通过不同品系之间生长与高密度胁迫反应的比较, 探讨3种尼罗罗非鱼的生长特点与应激后生理响应的变化规律。将初始规格基本一致的3种品系尼罗罗非鱼饲养100 d, 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最高, 新吉富其次, 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 埃及尼罗罗非鱼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吉富罗非鱼(P<0.05)。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的内脏比显著高于埃及尼罗(P<0.05); 3种尼罗罗非鱼的肥满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养殖实验结束后, 进行48 h的急性高密度(100 g/L)应激实验。应激48 h, 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蛋白、葡萄糖、谷草转氨酶、胆固醇与溶菌酶活力/水平以及肝HSP70mRNA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应激48 h, 埃及尼罗罗非鱼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应激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吉富与新吉富罗非鱼的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应激前(P<0.05); 埃及尼罗罗非鱼血清溶菌酶活力与肝HSP70 mRNA水平在应激后48 h内始终高于应激前(P<0.05)。研究结果表明, 短期高密度胁迫可提高3种尼罗罗非鱼血清葡萄糖与甘油三酯的利用, 并诱发肝损伤。埃及尼罗罗非鱼的抗高密度应激能力高于吉富和新吉富罗非鱼。

  相似文献   
28.
何杰 《农业工程》2014,4(2):11-13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迅猛,农机化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机化经营的效益也逐步提高,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甘肃农业机械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甘肃农机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9.
强俊  杨弘  王辉  徐跑  何杰 《中国水产科学》2013,20(1):116-128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温度(20~34℃)、饲料蛋白水平(25%~50%)及其互作效应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生长、饲料效率与血清能源物质(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的影响。整个实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温度与饲料蛋白水平的一次效应对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高温与饲料高蛋白水平会降低生长与饲料效率。温度的一次效应对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水平为37.5%时,随温度的升高,血清葡萄糖水平逐渐增加;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饲料蛋白水平对血清葡萄糖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温度与饲料蛋白水平的互作效应对饲料效率、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蛋白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生长、饲料效率和血清甘油三脂与总蛋白水平的影响较饲料蛋白明显,而对血清葡萄糖的效应则与之相反。因子与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及总蛋白水平这5项响应值间二次多项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58、0.955、0.971、0.977和0.870(P<0.01),可用于预测。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温度/饲料蛋白水平最优组合为29.9℃/40.3%,此时,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较高,分别为2.748%/d和0.775,其可靠性达0.888。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水温对吉富罗非鱼血清代谢物质的影响也不同,增加水温有助于更好地利用饲料蛋白,提高血清中蛋白的分解与转化。  相似文献   
30.
为发挥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各自优势,从土壤氮素供应与作物生长角度探索其适宜配比,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控释氮肥配比(0,10%,20%,40%,80%,100%)尿素处理对土壤无机氮含量、微生物数量及水稻株高、干物质累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40%控释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中后期土壤无机氮影响最优,NH4+-N和NO–3-N含量较单施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0.11%~17.02%和12.17%~17.21%。拔节至成熟期,40%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与单施尿素处理差异显著;放线菌数量以20%~40%控释氮肥处理较为丰富;真菌数量在80%控释氮肥处理下最大。水稻生育中后期,40%控释氮肥处理的水稻株高和干物质量较单施尿素处理提高4.73%~10.18%和13.7%~17.88%;水稻产量以40%控释氮肥处理最高,较单施尿素和单施控释氮肥分别提高13.59%和11.4%,且水稻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显著高于单施尿素处理。综上,40%控释氮肥+60%尿素处理增加了土壤中无机氮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水稻株高和干物质积累量大,优化了产量构成因子,达到了水稻增产目标,是值得推荐的控释氮肥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