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3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86篇
  45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动力甩刀式小麦固定垄免耕播种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西北绿洲农业区现有固定垄免耕播种机种类少,且在玉米秸秆地固定垄免耕播种小麦易堵塞、破坏垄形等问题,提出了动力甩刀碎、抛茬和刀刃型开沟器破茬结合防堵及双翼型犁铧修垄的方法.设计了动力甩刀破茬式小麦固定垄免耕播种机,并确定了L型甩刀、开沟器、双翼型犁铧等关键部件的参数.在玉米秸秆覆盖地试验结果表明,动力甩刀破茬式小...  相似文献   
112.
针对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进行了节能效应的研究,对比分析了固定道与非固定道下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 深松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降低23.7%, 其中纯行走油耗降低23.8%,纯作业油耗降低36.3%。夏玉米和冬小麦播种作业时,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分别比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油耗减少23.9%和26.0%。两年试验期,相对于非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平均减少总作业燃油消耗27.09 L/hm2,节油率为28.6%。研究结果表明,固定道保护性耕作通过区分机具行走道和作物生长带,改善机具行走性能,减少机具对作物生长带的压实,明显降低了机具田间作业的能耗,具有明显的节能优势。  相似文献   
113.
对辊挤压式砂姜黑土整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砂姜黑土区土壤易形成坚硬土块,传统翻耕、旋耕作业后地表大土块过多,严重影响小麦播种质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对辊挤压式砂姜黑土整地机,可一次性完成土块捡拾、筛分输送、破碎还田和平地镇压等作业.对整机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确定了入土铲刀、筛分输送装置和破碎装置等部件结构与工作参数,同时分析了土壤在筛分输送装置上的受力...  相似文献   
114.
针孔管式小麦匀播机构气力损耗特性数值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孔管式小麦匀播机构的气道结构复杂、排布密集、截面积多变、弯折狭长,对气流的流通造成阻碍。为优化机构参数、减少气力损耗、提高气力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对流体域内可导致气力损耗的区域(变截面狭长圆柱区域、输气管弯折区域、气室汇流区域及负压口-气室连接区域)进行分析,明晰了各区域产生气力损耗的原理及类型,得出横向输气管直径、输气管夹角及负压口直径是影响气力损耗的关键参数。以上述参数为试验因素,以吸种孔平均气流速度、吸种孔最低气流速度及吸种孔速度标准差为试验指标,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仿真试验,得到各参数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确定气力损耗最小的参数组合为:横向输气管直径8 mm、输气管夹角105°、负压口直径36 mm。在此参数组合下,吸种孔平均气流速度为86. 4 m/s,吸种孔最低气流速度为75. 16 m/s,吸种孔速度标准差为7. 35 m/s。样机试验结果略小于仿真结果,但趋势一致,验证了数值分析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5.
针对机器视觉获取种子空间分布信息时,传统开沟器作业过程中,种子落入种床后,土壤快速回落覆盖种子,导致种床中种子原始图像采集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开沟延时回土装置,通过导土装置、压种装置和回土装置的配合作业,延长土壤回落时间,形成有利于原始图像采集的避让空间,并在图像采集完毕后将泛起土壤推回种床,保证土壤回填率,达到延时回土的目的。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导土装置、回土装置等关键装置结构参数。以开沟速度、开沟深度、回土板转角为试验因素,开展土壤回填率离散元仿真试验,确定最优作业参数为开沟速度1.6m/s、开沟深度30mm、回土板转角40°。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土壤回填率田间试验和种子图像采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开沟延时回土装置土壤回填率为96.5%,开沟延时回土装置较未安装回土装置的开沟器土壤回填率提升39.6个百分点;工业相机可以在导土装置形成的避让空间中采集到种床中种子的原始图像。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回落土壤对图像采集的影响,并保证土壤回填率,实现了种床中种子图像的采集,为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播种作业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6.
针对华北一年两熟区玉米根茬地小麦免耕播种机作业时存在开沟器易堵塞、通过性差等问题,提出精准对行避茬的方法,设计一种小麦免耕播种机双导轨滑移式调偏系统。通过理论分析构建调偏横移机构的下悬挂臂力矩平衡、偏移距离及液压缸受力平衡方程,确定影响调偏横移机构提升性能与调偏性能的关键因素。调偏控制系统运用临界比例度法对PID控制进行参数整定,通过土槽试验平台对调偏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验证,超调量全部小于5%,平均响应稳态误差小于3mm,移动响应时间为2.8s。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行间秸秆覆盖量、作业速度逐渐增大时,小麦免耕播种机的纵向调整距离和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随之逐渐增大,避茬率逐渐减小,即当免耕播种机作业速度小于等于1.4m/s,行间秸秆覆盖量小于等于1.5kg/m2时,避茬率大于等于90%,纵向调整距离小于等于2.5m,小麦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小于等于26.75%,可满足小麦免耕播种机的调偏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9,他引:5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中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可以通过深松作业来消除因多年免耕出现的土壤变硬问题。目前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的效应和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玉米深松过程中还出现的伤苗,功耗大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该文试验研究了在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上,从1993年开始,通过10多年的时间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深松效应,测定了传统耕作、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每4年对土壤深松一次可以解决土壤变硬问题,持续保持作物高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并不需要年年深松。相对深松覆盖(年年深松),4年免耕覆盖+1年深松的耕作方式能提高25%左右的经济效益。同时,针对玉米深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的方案,试验表明,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能有效解决玉米深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建议在中国北方玉米产区推广这一联合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118.
【目的】为全面了解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冬育5号的早熟性、稳产性及品质概况。【方法】根据2016—2018年宁夏灌区冬小麦区域试验及大面积生产试验数据,采用变异系数度量稳定性的分析方法,结合品种成熟期、农艺性状表现、产量及品质分析,对冬育5号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结果】冬育5号在宁夏引黄灌区成熟期为6月17—19日,较对照早熟5~6 d;株高适中、抗倒伏,锈病和白粉病发生轻,黑胚粒少,群体结构合理、稳产性好;外观商品性好,粗蛋白、湿面筋、吸水率、稳定时间、硬度指数达到国际优质中筋小麦范畴。【结论】冬育5号适宜在宁夏引黄灌区种植,是“一年两熟”制前茬种植较优作物品种(系),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9.
1QL—70型固定垄起垄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国内西北一年一熟绿洲农业区固定垄保护性耕作起垄机具缺乏的问题,设计了1QL70型固定垄起垄机.分析和确定了起垄犁、垄面成形装置等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采用熟地型起垄犁,具有较强的翻土和碎土能力;组合式垄面成形装置通过与圆柱形镇压滚筒配合,在起垄时不仅具有较好的垄面成形能力,而且能对垄床起到很好的镇压作用.田间试验表明:1QL-70型固定垄起垄机的起垄和修垄效果良好,起、修垄作业后垄形尺寸和垄面平整度能较好地满足河西走廊地区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0.
小麦免耕播种机驱动链式防堵装置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华北一年两熟地区玉米秸秆覆盖量多,小麦免耕播种易堵塞的问题,提出了驱动拨指链抛茬和刀刃型开沟器切茬相结合的新型防堵原理,设计了免耕播种机驱动链式防堵装置。通过分析防堵装置的运动过程,确定了驱动链、拨指和刀刃型开沟器等关键部件的参数。田间试验表明,驱动链式防堵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秸秆堵塞问题,保证小麦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由于及时清除刀刃型开沟器前方的玉米秸秆残茬,开沟阻力降低了12.3%。相比条带旋耕式小麦播种机,驱动链式小麦免耕播种机在保证种肥情况的同时,土壤扰动量减少了66.4%,油耗降低了8.07%,较好地满足了当地的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