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南优质稻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湖南在优质稻种资源收集、引进、评价、利用以及在优质稻品种选育、优质稻米标准体系、栽培技术体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概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株水稻矮杆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基因定位。[方法]以一株矮秆突变体(潇湘矮)为研究对象进行形态观察,并以潇湘矮作母本,半矮杆材料湘早143为父本,构建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利用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定位。[结果]潇湘矮的平均株高为55cm;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所有F1株高偏向于父本,F2群体出现半矮杆植株和矮杆植株,比例接近于3:1性状分离,证实潇湘矮株高性状受1对主效隐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定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上,位于RM249上游,遗传距离为8.4cM。[结论]rRH是一个新的水稻矮杆基因。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玖两优47亲本的特征特性及母本直播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围绕改良早籼稻品质、增强其稻瘟病抗性的目标,利用已有的优质稻中间材料进行有性杂交,采取本地选育与病圃筛选同步进行的办法,结合南宁、海南南繁加代,较好地将“优质、高产、早熟、抗病”结合在一起,育成抗稻瘟病优质稻中熟早籼新品种湘早143。对其特征特性及在南方稻区区试的表现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以株型好、柱头无色的培矮64S选系17S为母本,以保持系201B为父本杂交,经5 a定向选育,育成水稻温敏核不育系33S。该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低(<23℃),具有理想株叶形态,穗大粒多,抗倒伏,开花习性好,花时早(午前花率95.1%),异交结实率高等特点,2012年5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对33S形态特征、育性、异交习性等进行了研究,该不育系属中熟中稻类型,株叶形态好,不育起点温度低,花时早,午前花率高,异交习性好,制种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8.
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加工及检验是种子向市场流通的关键,是商业化育种中赋予种子商品属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种子加工、检验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是完善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化商业育种、夯实“育繁推一体化”种业科学的重要一环。中国的种业科学技术体系正在形成与完善之中,受制于行业发展水平,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相对薄弱。本文回顾了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历程,提出了完善中国种业科学发展的策略与建议。围绕种业发展的需要,在做好品种优质化繁育的基础上,分析种子加工及检验理论与技术的新方向和新需求,加强种业应用性研究,建立先进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研制适合现代种业发展需求的种子加工设备,打造种子加工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完善种业科学技术学科建设,促进种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水稻籽粒镉低积累资源挖掘及其新材料创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米镉超标已经成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生产上迫切需要选育适宜在镉污染地区种植的低镉积累水稻新品种。通过对国内外275份水稻资源进行筛选,挖掘到在重度镉污染田籽粒镉低积累材料珞红3A和珞红4A。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珞红4A的第7号染色体上有一段长度为408481 bp的片段(Org)缺失,且在该缺失处插入了一段长度为2980 bp的序列(Tons)。共分离试验发现,Tons与水稻籽粒镉低积累存在紧密关联。本研究建立了Tons分子标记检测体系,进一步利用该体系在珞红4A与IR28杂交的F2群体中获得了低镉新材料Tonys,并提出了一套选育籽粒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