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1篇
  1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信旱优26(培矮64S/99026)是信阳市农科所以培矮64S为母本.自选粳稻品系99026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2007—2008年参加了国家黄淮海中晚熟组旱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表现出高产、耐旱、早熟,综合抗性好,品质优良,适应性广,2009年通过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稻2009051。  相似文献   
62.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0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为:株高0.9969,分枝部位0.9875,一次有效分枝数0.9897,主花序长度0.9975,主花序角数0.9932,主花序结角密度0.9868,主花序角长0.9939,总角数0.9957,角粒数0.9953,千粒重0.9833,全生育期0.9867;熵关联序为:主花序长度>株高>总角数>角粒数>主花序角长>主花序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分枝部位>主花序结角密度>全生育期>千粒重,并以此确定了甘蓝型优质油菜杂交新组合及高产品种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63.
以自育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为材料,对植株的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株高与穗长、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单株穗数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与单株谷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每个性状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为正相关;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的穗长与穗总粒数、千粒质量等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两系组合和三系组合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4.
为了解信粳1787的生产应用前景,利用2017-2018年两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区域试验及2018年国家北方水稻黄淮粳稻生产试验结果,对信粳1787的丰产稳产性以及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信粳1787在2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612.7 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6.2%;2年区试及1年生产试验中中信粳1787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02%、7.28%、8.38%,均低于对照徐稻3号,高稳系数分别为89.0%、89.2%、86.9%,均高于对照徐稻3号;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分析结果显示,可通过适当增加千粒重、穗粒数及结实率实现增产。综合分析,信粳1787是一个丰产稳产性好的常规粳稻新品种,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亚种间杂交稻粒重分布特点和结实特性,为亚种间杂交稻组合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11个亚种间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开展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粒重分布、结实特性及其差异分析。[结果]粒重分布和结实特性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表现为穗上部总粒数较少,中下部较多,穗上部结实率较高,下部较低;穗上部的粒重较轻,下部较高。一次枝梗上的粒重较重,二次枝梗上粒重较轻,一次枝粳上籽粒优于二次枝粳上的籽粒;二次枝梗粒重占单穗粒重的比例大于一次枝梗。[结论]提高两系亚种间杂交稻栽培管理水平是必要的。一方面要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加强水肥调控;另一方面要适期化控,改善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  相似文献   
67.
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进展与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目标,技术路线和育种理论,综述了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的概况,以及在亲本选育,品种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阐述了通过加强水稻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扩大亲本遗传差异,提高水稻生物学产量,改善水稻生理机能等技术策略,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进一步提高中国超级杂交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68.
稻粒黑粉病主要危害稻穗,在水稻生产上一般零星发生,危害不大。但水稻制种特别是籼粳稻两系组合制种发病普遍,病株率和病粒率都较高。笔者结合育成组合两优培粳(培矮64S/京花101选系)、信杂粳1号(培矮64S/豫粳3号)及籼粳配组系列组合多年的制种实践,浅谈稻粒黑粉  相似文献   
69.
为探明苗期喷施多效唑对豫南粳稻调控的影响,本试验利用‘信粳1787’和‘南粳5718’2个品种粳稻,通过一叶一心喷施不同浓度的多效唑,其中浓度(以有效成分计)分别设M0(0 mg/L)、M1(40 mg/L)、M2(80 mg/L)、M3(120 mg/L)、M4(160 mg/L)和M5(200 mg/L)共6种施用水平。2020—2021年评估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对其秧苗素质、干物质量、SPAD值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2 a 2个品种苗高都降低,根系增长,有利于分蘖的发生,拔节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SPAD值都有所增加;产量构成上,随着浓度的增加除穗粒数减少外,其他指标较对照都有所增加,其中‘信粳1787’各指标在M4时最佳‘,南粳5718’在M3表现较好。综上,喷施适宜浓度多效唑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干物质的量、SPAD值及产量。  相似文献   
70.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信阳市农业科学院组配的18个两系杂交粳稻品种和对照品种9优418的品比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水稻新品种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DTOPSIS法对19个水稻品种的排名结果差异不大,仅品种M2和M14的排序稍有不同,这两种方法的排序结果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二者对于水稻品种优劣的综合评价具有一致性。与产量表现的排名结果相比,D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排名结果更吻合。Ci值差异大于产量差异和Gi值差异,说明在综合评价水稻品种时,DTOPSIS法比产量排序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更能区分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