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农学   9篇
  8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36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以两种生物型的江都杂草稻为材料,考查了杂草稻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进行了SSR分析, 旨在确定江都杂草稻的生物类型、遗传特性以及对栽培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可分为两个生物型,一类是矮秆类型,包括JDWR A和JDWR C;一类是高秆类型,包括JDWR B。两种类型的杂草稻均属于籼型杂草稻。JDWR A与JDWR C亲缘关系较近,矮秆类型的杂草稻与高秆类型的杂草稻亲缘关系较远,而与杂交稻不育系亲本珍汕97A的亲缘关系较近。杂草稻与栽培稻的田间竞争实验表明,矮秆类型的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因子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禾长蠕孢菌(HGE)孢子及其代谢产物粗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禾长蠕孢菌孢子及其粗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HGE菌孢子、粗毒素及二者混合处理稗草后,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的稗草的PAL、POD的活性,对稗草SOD活性无明显影响,而且孢子和毒素对稗草防御酶系的影响具有相似性。[结论]由于病原真菌孢子和毒素对寄主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基于病原菌的致病过程的复杂性,毒素可以替代病原菌研究其部分致病性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3.
江苏省江都市稻田黑褐色谷壳杂草稻种子主要集中在表层土壤,即0~2 cm的土层内,占黑褐色谷壳杂草稻种子数量的92.65%。在土壤种子库中,黑褐色谷壳杂草稻数量在严重危害田块是黄色谷壳稻的17.9倍,中等危害田块为1.58倍,轻度危害田块仅0.17倍。  相似文献   
64.
水稻异株克生抗杂草的数量性状及其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水稻异株克生抗杂草的特性是受数量性状控制的。异株克生抗靶杂草水稻材料与非异株克生抗靶杂草的杂种二代 (F2)经生物检测 ,靶杂草的根或芽长的表型呈现正态分布。通过常规育种很难获得更强的异株克生作用亲本的杂种 ,因与水稻异株克生相关的效应基因数不多。目前唯一的有关水稻异株克生基因定位的研究报道表明 ,有 4个数量性状位点 (QTLs)分别位于第 2、3、3、8条染色体上。异株克生主效应的QTLs与根形态的主效应不在同一个位点。对产生异株克生物质的酶作定位标记 ,可对QTLs作进一步精细定位 ,最终实现异株克生作用的基因克隆  相似文献   
65.
杂草稻落粒粳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杂草稻(暂定名:Oryza sativa L.)的生物学特性和探索杂草稻的有效控制技术,开展了杂草稻落粒粳的防治研究.杂草稻落粒粳是在我国东北辽宁省丹东市的水稻田发现的,其植株比常规栽培稻高,容易掉粒.落粒粳颖果呈中长型,果壳稻草色或黄间黑灰色,小穗无芒或有芒,芒长4~12cm.颖果千粒重2.35g.种皮桔红色.落粒粳种子在13~38℃条件下的发芽率均大于88%.水层2.5~10cm处理,落粒粳植株干重减少50%~69%.二甲戊灵660~990 g ai/hm2处理对落粒粳的植株鲜重防效达到优良水平.二甲戊灵对常规栽培稻秀水11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66.
水稻化感物质的代谢途径及基因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化感作用和竞争作用是水稻抑草的两个方面,化感作用是通过水稻植株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实现对杂草的生长抑制作用。水稻化感作用的物质主要有4大类:酚类、萜类、含氮化合物和其他化感物质。水稻酚类化感物质的代谢物质为莽草酸和乙酸-丙二酸;类萜是由乙酰CoA经甲羟戊酸和异戊二烯焦磷酸(IPP)转化而来的,类萜生物合成中起作用的是IPP;含氮化感物质是由不同的氯基酸衍生来的。很多植物次生物质产生的酶基因已得到了克隆。紫外光处理水稻化感材料后12 h和24 h,被诱导的苯丙氨酸氨基裂合酶(PAL)、肉桂酸-4-羟化酶(CA4H)和二萜环化酶的酶活力比紫外光处理的无化感作用水稻中的要高2-4倍。用胁迫相关酶的编码基因对水稻的化感作用进行基因调控研究是探明产生水稻化感物质基因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7.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和害虫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从其生物合成途径可以将次生物质分成酚类、类萜、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次生物质4大类。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害虫有忌避和毒杀作用,引诱害虫在寄主上产卵,使其后代有较好生存环境。植物次生物质吸 引传粉昆虫繁衍后代,同时也吸引某些共生生物。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昆虫和植物协同进化中具有信号转递功能。  相似文献   
68.
浙江省稻田杂草群落及其演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余柳青  江荣昌 《杂草科学》1993,(4):21-23,48
浙江省稻田杂草优势群落,早稻为稗草群落,晚稻田为阔叶草群落。随着化学除草剂使用的延长,稻田杂草群落的演替速度加快,群落结构中的多年生难除草四叶萍、水莎草、双穗省稗和空心莲子草的发生频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9.
70.
水稻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10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 结果表明长匡7号、P4、Kogyoku、 IR2731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AJ0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谷梅2 号、中156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而化感作用材料TN1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63无显著差异。中1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有关,而谷梅2号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化感作用。随着水稻密度增加,无芒稗受抑程度加剧,化感作用水稻对稗草根部的抑制似乎要比无化感作用水稻强。TN1对无芒稗的化感作用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不同生态的稗的作用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