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抗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主导品种和有潜力新品种的抗病基因的组成及其抗性形成机制,可为利用MAS方法高效利用抗病基因、快速聚合主效基因以及多抗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本研究在明确具有代表性湖北品种抗病性的基础上,选用52个小麦抗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的基因(QTL)的功能标记或连锁标记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和分析。分析表明: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抗病性整体不强,特别是纹枯病和赤霉病抗性亟待提高;除Fhb1和Fhb4外,其他检测的抗赤霉病主效位点均可以在参试品种中检出3个抗条锈病性基因(Yr2,Yr5和Yr48)和8抗条锈病基因(Pm2,Pm8,Pm16,Pm24,Pm32,Pm33,Pm34和Pm35)可以在参试品种中检出,其中Yr2、Yr48和Pm2存在于所有参试品种中;13个抗纹枯病抗性标记在参试品种中可以被检出。分子检测部分解释了湖北省主要小麦品种的抗病分子基础,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高效利用抗病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
珍麦 168 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通过西农 979/ 郑麦 9023 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高产稳产、商品性好、耐寒性强和适应性广,2023 年 1 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麦 20230009,适宜在湖北省全省麦区种植。对珍麦 168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其栽培技术要点,为后期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3.
湖北省近年育成的小麦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比较全面的了解湖北省近年育成的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对全省主要小麦育种单位2000年以后育成的60份小麦品种(系)主要品质性状(以区试资料为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供试品种(系)子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4.0%,变异幅度为11.2%~17.5%;湿面筋平均含量为29.8%,变异幅度为21.2%~42.8%;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4.6min,变幅为1.5~17.6min.②品种(系)间品质性状的差异较大,其中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高,湿面筋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低.分别为78.2%、13.8%和8.9%.③60份品种(系)中,2个达到优质小麦强筋标准,18个达到中筋专用小麦标准,没有品种(系)达到优质小麦弱筋标准.④与20世纪80~90年代湖北省育成、推广品种(系)的主要品质性状相比,供试品种(系)都有所提高.同时指出了湖北省小麦品质育种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4.
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2006~2007年度区域试验湖北武昌点的34个小麦新品种(系),对其产量及其相关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小麦新品种(系)各性状值方差分析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旗叶面积、旗叶长、穗粒数和旗叶宽相关极显著,其他各农艺性状间也存在着许多极显著相关性:通径分析表明,穗粒重、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但三者在相互制约的同时.也是其他性状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关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当前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通过适当增大旗叶性状来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可增加穗粒数,是提高小麦产量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5.
气候变暖对湖北省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增温明显加快,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气候变暖使小麦冬季旺长,易受冻害,生育期缩短,后期高温影响灌浆,暖冬还会增加春季病虫害大爆发的机率,给湖北省小麦生产带来诸多风险.选育多抗、广适小麦品种,采用高产、稳产栽培措施,合理布局品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是规避气候变暖不利影响、保证湖北省小麦安全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6.
小麦新品系鄂麦28具有中抗赤霉病、抗穗发芽、高产稳产等突出特点。为利用其剩余变异,从其群体中系统选择了30个新品系,2018-2019年度通过武汉和襄阳两地的田间鉴定试验,比较了它们的产量及其构成、株高、生育期等性状,并利用小麦21对核心SSR引物对鄂麦28典型单株进行遗传相似性检测。结果表明,18S314、18S325、18S239、18S331等4个高产品系经核心引物检测,所有位点与鄂麦28典型单株基因型一致,可作为鄂麦28优系进行利用。18S278和18S279两个品系具有特异性,产量较高,可以作为新品系进行利用。18S268、18S293、18S317、18S318等4个品系特异性不明显,但产量较高,且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也可作为新品系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27.
Tamyb10-D1基因与穗发芽抗性相关,已报道的该基因分子标记扩增产物大,对DNA模板质量要求较高,PCR反应耗时长。为了使该基因在小麦分子育种中得到高效和快速利用,本研究设计了多个引物组合,经检测可特异性地扩增3D基因组上的Tamyb10基因,引物组合380s/703a、380s/1182a、652s/1182a、872s/1182a和872s/1419a扩增效果较好,而且含有652s或703a的引物组合可区分小麦属和粗山羊草属的myb10-D1基因型。鉴于这些分子标记为显性标记,通过多重PCR反应,可确保PCR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其中用引物组合380s/652s/872s/1182a进行三重PCR检测Tamyb10-D1基因型结果较好。因此,本研究开发的分子标记可应用于Tamyb10-D1基因的基因型检测和分子辅助育种,对于小麦穗发芽抗性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8.
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生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分析湖北省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归纳了湖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针对湖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湖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与措施.一是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立省级专家顾问组,完善粮食产业科技的协调机制;二需加大投入,依靠科技攻关,解决粮食作物单产稳定提高的技术瓶颈问题;三要加强对发展农机装备业的重视和支持,提高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四是优化种植业结构和耕作制度,充分发挥小麦等夏收粮食作物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五要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完善科技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9.
对小麦、大麦耐渍性种质改良前景进行了综述.土壤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其他环境因子决定了作物存在不同的耐渍机制.小麦、大麦均具有一定的耐渍遗传多样性和较高的耐渍遗传力,其耐渍机制可分为物候学、形态学和解剖学、营养学、代谢学以及缺氧的后期破坏和恢复等5种,通过提高选择标准、利用广泛杂交和转基因技术增强耐溃遗传多样性是种质改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0.
 甘草是中国最大宗的药材之一,具有重要的药用、生态及工业价值。利用ISSR技术对甘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对甘草物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影响甘草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用于甘草ISSR-PCR分析的反应条件为: 20μl反应体系中,1×TaqDNA聚合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Tris-HCL,pH9.0,50mmol/LKCL,0.1% TritonX_100,2.0mmol/LMgCL2),0.8UnitTaqDNA聚合酶,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